钟愉
作品数: 43被引量:69H指数:5
  • 所属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贵州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相关作者

何常
作品数:72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及意义 生物学行为 预后 结直肠肿瘤
陈佳
作品数:39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疾病 病例报告 病理学 大鼠大脑 Β-淀粉样蛋白
杨文秀
作品数:101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氟中毒 结外
孟青
作品数:36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心肌疾病 蛋白激酶类
陈玉梅
作品数:18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HIV抗体 免疫表型分型
肾淀粉样变性伴乙肝病毒抗原沉积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由蛋白分子异常折叠产生β-片层结构的淀粉样物质,并发生异常沉积的一类代谢病。肾淀粉样变(renal amyloidosis,RA)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最常受累的器官。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脏病理改变以膜性肾病最多见,其次是膜增生性肾炎及系膜增生性肾炎。而发生肾淀粉样物质沉积则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肾淀粉样变性伴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并结合文献复习及讨论。
龙昭玲陈佳吴玉婷徐丽芬黄淞崧钟愉
关键词:肾淀粉样变性抗原沉积文献复习乙肝病毒淀粉样物质沉积系统性淀粉样变
黏附分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D)、CD44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例慢性胃炎,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及50例胃癌组织中E-CD、CD44H的表达。结果:慢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E-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例)、85%(17/20例)、42%(21/50例),良、恶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CD44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例)、15%(3/20例)、72%(36/50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同时E-CD及CD44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E-CD及C]M4H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何常钟愉陈仲敏
关键词:黏附分子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nm23、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2004年
目的研究nm23、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NP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NPC组织中nm23、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结果 64例NPC中nm23、p53和bc1-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35/64)、29.7%(19/64)、81.3%(52/64),nm23、p53和bc1-2蛋白表达均与NP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0.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nm23、p53和bc1-2蛋白的表达参与了NPC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何常薄丽钟愉
关键词:鼻咽肿瘤P53蛋白预后
脾脏原发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2例
2010年
杨文秀杨渊钟愉孟青
关键词:病理学
胃癌组织中CD_(147)、MMPs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慢性胃炎及50例胃癌组织中的CD147及MMP-1、2、3。结果CD147及MMP-1、2、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两组相比,P均<0.05。胃癌组织中CD147及MMP-1、2、3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CD147及MMP-1、2、3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何常钟愉陈佳
关键词:胃肿瘤CD147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
宫颈癌PCNA、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CNA、ICAM 1表达的意义。方法 治疗前取活检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治的 43例宫颈癌组织中PCNA及ICAM 1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按WHO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PR)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 3 8 2 %的患者为阴性 (— ) ,3 1 3 %的患者为强阳性 ( ) ;无变化 (NC) +病变进展 (PD)患者的染色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为阴性(— )的患者为 0 ,77 8%的患者为强阳性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CNA与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Ⅱ期与Ⅲ+Ⅳ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2 5 0 %、78 9%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PCNA的单一阳性与近期疗效呈负相关 ;PCNA、ICAM 1共同表达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 。
吴莉谢东任崇敏孙渝钟愉
关键词:宫颈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上皮性卵巢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病理意义
2004年
目的探讨 34例上皮性卵巢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4例上皮性卵巢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内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5 % (2 6 /34) ,VEGF的表达及MVD均与患者网膜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FIGO分期中Ⅰ、Ⅱ期患者的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 (P <0 .0 5 ) ,VEGF的表达及MVD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与MVD间呈正相关关系 (r=0 .70l,P <0 .0 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内VEGF的表达及MVD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
何常薄丽钟愉肖子文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病理学
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观察与图像分析结合测量结肠腺癌等组织p27kip1阳性细胞体积密度、阳性细胞比率,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间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癌细胞体积密度与对照肠粘膜上皮间无明显差别,但其p27ki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肠粘膜和结肠腺瘤组织,与邻癌粘膜组织差异无显著性。结肠腺癌p27kip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定结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万昌武龙义国钟愉孟青
关键词:结肠癌P27^KIP1
非典型性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学特点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AT/RT患儿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右侧脑室前角占位,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有上皮结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结构、髓母细胞瘤结构、横纹肌样瘤结构及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在不同的组织区域免疫表型不同,弥漫表达Vimen-tin和局灶表达EMA、CD99、GFAP、Syn、SMA及NSE;超微结构发现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量特征性的旋涡状的中间丝;患儿出院1周后死亡。结论:AT/RT是胚胎性高度恶性肿瘤,有复杂的组织学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特征性的超微结构。
项一宁陈佳黄淞崧钟愉出良钊
关键词:儿童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免疫表型与CARMA1基因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CD10、Bcl6和MUM1全阳性和全阴性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CARMA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27例CD10、Bcl6和MUM1全阳性或全阴性表达的DLBCL病例,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ARMA1 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CD10、Bcl6和MUM1全阴性组比较,全阳性组病例Ki67表达率升高,临床分期较晚,中位生存时间缩短,CARMA1 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CD10、Bcl6和MUM1全阳性表达的DLBCL病例的临床过程和预后较全阴性表达组差,CARMA1可能在全阳性DLBCL中存在过表达并参与病变发生发展过程。
龙义国陈玉梅杨文秀钟愉孟青裴媛媛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