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传玉
-

-

-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 李牧蔚

- 作品数:135被引量:9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心病患者
- 王宪沛

- 作品数:98被引量:5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死 TP-E间期 血脂谱
- 朱中玉

- 作品数:93被引量:782H指数:1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 预后
- 陈岩

- 作品数:100被引量:684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 牛振民

- 作品数:70被引量:38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 2020年
- 患者,男性,年龄73岁,体重61 kg。系反复间断性胸痛胸闷半年余入院。TTE检查: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EF 41%;冠脉造影:前降支狭窄75%~80%;对角支狭窄30%,回旋支狭窄40%~50%,右冠狭窄70%;ECG示:窦性心律,HR 56次/min,ST-T异常;Holter结果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血生化检查结果:cTn 24.18 pg/ml和NT-ProBNP 1984 pg/ml。NYHA心功能Ⅳ级。诊断为:1.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拟于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 徐红党赵亮林洪启张加强高传玉程兆云
- 关键词:冠脉支架植入术血生化检查频发房性早搏抢救成功回旋支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对照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冠脉内移植治疗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行择期介入治疗术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患者20例,陈旧性心梗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结束后均通过大腔导管于梗死相关血管注入BM—MNCs。用流式细胞仪对BM—MNCs进行细胞计数及成分鉴定;术前、术后45d、90d行静息Te99mSPECT检查进行疗效判断。结果:①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1.7×1^8~5.7×10^8(3.6±1.7×10^8)个,细胞活性均大于92%;CD34^+细胞2.56%±0.98%,AC133^+细胞0.56%±0.23%。(多急性心梗组术前、术后45d、90d静息Te99mSPECT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5.11%±7.26%、17.89%±5.49%、15.19%±3.95%(P〈0.05);陈旧性心梗组术前、术后45d、术后90d静息Te99mSPECT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占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5.28%±7.38%、21.12%±6.82%、18.86%±6.41%(P〈0.05)。急性心梗组与陈旧性心梗组术后45dSPECT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术前分别缩小28.75%和16.46%(P〈0.05);急性心梗组与陈旧性心梗组术后90dSPECT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术后45d分别缩小15.09%和10.70%(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梗死相关冠脉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对急性心梗的疗效优于陈旧性心梗。
- 王子超高传玉刘煜昊高恩民牛振民陈岩李炜谢建翟亚平
- 冠状动脉造影致心室颤动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1993年3月-2008年6月10 082例冠脉造影,其中发生心室颤动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器械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10 082例冠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24例,发生率为0.23%,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略低于经桡动脉途径发生率(0.19%vs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右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的痉挛、阻塞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术者经验相对不足,操作不够规范及对心电、动脉压力曲线观察、注意不够。经有效除颤一般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造影时经严格操作VF大多可以避免,发生后经及时心肺复苏一般预后良好。
- 陈岩高传玉黄克钧牛振民杨宏辉李牧蔚陈保利朱中玉刘煜昊
- 关键词:心室颤动冠状动脉造影
-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和Tp-e间期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抬高的ST段(STE)和增大的Tp-e间期在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E)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单纯VA患者(无MVAE组)和18例VA合并MVAE的患者(MVAE组)入选本研究。使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T段抬高时期心电图参数和MVAE(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和成功复苏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MVAE组较无MVAE组有更加抬高的STE[(0.72±0.23)mV︰(0.41±0.10)mV,P<0.001],更长的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cQTd,(49.55±15.40)ms︰(39.98±7.40)ms,P=0.017]、校正的Tp-e间期[cTp-e,(162.07±24.80)ms︰(127.69±12.90)ms,P<0.001],和更大的Tp-e/QT比值[(0.355±0.050)︰(0.297±0.030),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QTd(OR=1.117,95%CI:1.013~1.230,P=0.026)、cTp-e间期(OR=1.149,95%CI:1.057~1.248,P=0.001)、Tp-e/QT比值(OR=1.361,95%CI:1.136~1.630,P=0.002)和STE(OR=5.665,95%CI:1.830~17.539,P<0.001)均与MVAE的发作有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TE和cTp-ed均可以作为MVAE发生的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cQTd为0.724,cTp-e间期为0.841,Tp-e/QT比值为0.924,STE为0.918。Z检验显示,Tp-e/QT比值的AUC和STE的AUC无显著差异,两者均与cQTd、cTp-e间期的AUC有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E分别和cTp-e间期(r=0.658,95%CI:0.527~0.754,P<0.001)、Tp-e/QT比值(r=0.763,95%CI:0.576~0.862,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抬高的ST段和增加的Tp-e间期有关联的电生理机制,并对VA患者的MVAE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王宪沛吴莎高传玉陈冲晏娟娟冯宇林振浩齐大屯
- 关键词:TP-E间期变异型心绞痛
- 大内皮素-1和动脉僵硬度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关系研究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大内皮素-1(big ET-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关系.方法 纳入95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大内皮素-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应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大内皮素-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年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超敏C反应蛋白、腰围、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在单因素分析中,大内皮素-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关系(r=0.014,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也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 本研究没有发现冠心病患者大内皮素-1与动脉僵硬度之间有着独立的显著性相关性,提示内皮素系统可能不是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升高的重要因素.
- 王志广吕纳强李牧蔚高传玉党爱民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
- LP(a)与冠心病关系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LP(a)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及早评估与判定冠脉病变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冠心病组(67例)与非冠心病组(67例)患者LP(a)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冠心病组各病变组患者LP(a)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做前瞻性研究。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313.9±245.7 VS.207.4±131.7,P<0.01);冠心病组患者中,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多支病变,病变范围)的增加,患者的LP(a)水平也随之增加(271.8±221.4 VS.297.6±220.9 VS.368.3±269.1,P<0.01)。结论 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高度一致性(正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P(a)水平可作为冠脉病变范围评估与判定的指标。
- 高瑛子高传玉李牧蔚刘煜昊
- 关键词: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 导管射频消融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值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降低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行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合并LVEF值降低心衰患者58例,根据LVEF值分为两组,A组(n=42):LVEF>0.35,B组(n=16):LVEF≤0.35。观察两组患者行导管消融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8个月,观察消融后手术的远期复发率以及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患者股静脉穿刺处血肿1例,动静脉瘘1例,发生率4.8%;B组穿刺处血肿1例,发生率6.3%,两组无差异。A组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A组比较,B组的早期、晚期复发率均较高[31.2%(5/16)vs 23.8%(10/42),37.6%(6/10)vs 28.6%(12/4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开始左房内径、LVEF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左室内径术前、术后无差异。结论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合并LVEF值降低心衰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安全性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左室功能。
- 宋卫锋陈珂马继芳臧小彪王现青高传玉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导管消融
- 国产洛伐他汀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 1997年
- 目的:评价国产洛伐他汀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盲随机观察111例患者用国产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并与95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用美降之(mevas-tatin,美国MSD公司生产的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国产洛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口服,4周时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8周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进一步下降,LDL-C未见进一步下降。不同时间内各值变化与美降之组相近(P>0.05)。结论:国产洛伐他汀片的疗效与进口美降之(MSD)相仿,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
- 高传玉高传玉徐豫沈玉祥魏经汉
- 关键词:高脂血症洛伐他汀药物疗法疗效
- 辛伐他汀抑制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转化
- 2006年
-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支架植入术后兔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移动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12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及河南省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进行。取1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3组(n=5)。正常饮食组饲以正常饲料,其他2组饲以含15g/L胆固醇的高脂饲料,高脂喂养3d后行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术。术后第10周高脂饮食的10只兔行腹主动脉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观察。一旦超声检查证实腹主动脉形成≥50%狭窄,辛伐他汀组即开始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5mg/d,15d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在数字减影引导下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行支架植入术30d后取腹主动脉含支架段血管,做Westernblot分析,检测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分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3组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15只兔进入结果分析。Westernblot结果显示腹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比正常饮食组低55.4%,辛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低28.7%(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对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干预作用,阻止或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向合成型平滑肌细胞的转化,从分子生物学的一个侧面支持了辛伐他汀对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有抑制作用。
- 于洁高传玉许文克代丽萍
- 关键词:斯伐他汀血管肌动蛋白类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治疗被引量:4
- 2005年
- 观察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31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男21例,女12例,年龄48±14.6岁),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10 min注入.继之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泵入.静脉维持用药24~48 h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 mg/d,逐渐减量至200 mg/d维持.观察静脉用药期间的心率,QT间期,VT、VF的发作情况.结果:22例于用药后24 h获得控制,6例于48 h后获控制,3例于72 h后获得控制.静脉用药期间,未见QT间期明显延长.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静脉与口服联合给药起效快,可达到早期抢救生命的目的,又可稳定血药浓度,防止心律失常的复发.
- 周晗张嘉莹高传玉徐豫黄克均张静王现青朱中玉李牧蔚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胺碘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静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