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新华
-

-

- 所属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南昌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志礼

- 作品数:178被引量:4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肉瘤细胞 脂肪酸合成酶 椎弓根螺钉 U2-OS
- 刘家明

- 作品数:99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肉瘤细胞 解剖学测量 椎弓根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周扬

- 作品数:39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肉瘤细胞 脂肪酸合成酶 U2-OS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黄山虎

- 作品数:119被引量:3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椎弓根螺钉 并发症 脊髓型颈椎病 骨折
- 陈宣银

- 作品数:29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靶向调控 骨肉瘤细胞 椎体间
- 脂肪酸合成酶介导骨肉瘤细胞体外“失巢凋亡”抵抗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比较具有"失巢凋亡"抵抗的骨肉瘤细胞与其亲本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和细胞恶型表型的差异。方法 poly-HEMA包被法悬浮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建立人抗失巢凋亡骨肉瘤细胞模型,Western blot、qRT-PCR检测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FASN表达水平的差异;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CCK8、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常规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FASN蛋白及mRNA在常规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其在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论 FASN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细胞抗"失巢凋亡"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徙侵袭。
- 艾超龙新华周云飞刘家明陈宣银钟俊桥刘志礼
- 关键词:脂肪酸合酶失巢凋亡骨肉瘤
- 经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疗效对比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将8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患者按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治疗,术后随访24~36个月。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高比(伤椎前缘高度与邻近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6.4个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与伤椎相邻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差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差值均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末次随访时单侧置钉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相邻椎Cobb角丢失更明显。
- 曾会龙刘家明陈宣银龙新华杨东段满生黄山虎刘志礼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单侧
- 经滋养孔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的解剖学研究
- 目的通过标本测量,探讨以椎板滋养孔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 30例成人枢椎干骨标本,以后方双侧椎板滋养孔为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用大头针进行标记后,将标本进行CT扫描。随后将扫描图像导入测量软件,分别测量...
- 刘家明江建刘志礼龙新华陈文昭周扬高松何来昌黄山虎
- 关键词:枢椎滋养孔椎弓根解剖学测量
- 文献传递
- 老年患者脊柱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POP)可能的原因,以便指导临床预防.方法:收集2010-01-01/2016-01-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脊柱手术的65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出现术后精神障碍(A组)与未出现术后精神障碍(B组)患者性别、基础疾病、酗酒史、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白蛋白、电解质水平以及手术节段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患者4030例,其中出现术后精神障碍者180例,发生率为4.4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组患者中有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出血>500 mL、术后低蛋白血症以及低钠、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颈、胸、腰不同手术节段手术之间PO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138).但是颈椎不同手术方式之间POP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为老年患者脊柱术后精神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分析并提出老年患者脊柱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预见性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或避免其导致的不良后果提供参考.但POP发病确切的高危因素需在多中心、多因素回顾性研究以及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和证实.
- 龙新华周云飞杜浏学陈海鸣
- 关键词:术后精神障碍脊柱手术
- 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从就诊到完成CT检查时间、开始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min内完成CT检查率(55.79%vs.35.93%,P<0.001)、30 min内开始输血率(60.00%vs.10.64%,P<0.001)、急诊手术患者1 h内入手术室率(42.07%vs.16.31%,P=0.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55(40,71)min vs.96(75,120)min,P<0.001]及院内死亡率(3.86%vs.8.38%,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实现了多发伤患者的集中治疗,优化了救治流程及运行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救治等待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龙新华曾元临刘承远陈翔陈海鸣
- 关键词:创伤中心急救模式严重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救治效果
- miRNA沉默VCP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沉默VCP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系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VCP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X135-1-2、X135-2-1、X135-3-1)和阴性对照载体(Negative),测序鉴定;X135-1-2、X135-2-1、X135-3-1分别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阳性干扰组:X135-1-2组、X135-2-1组、X135-3-1组),Negative质粒转染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检测VCP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VCP的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 migration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结果转染后48h,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X135-1-2、X135-2-1和X135-3-1组VC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尤以X135-3-1组更为显著[VCP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效率分别为(81.4±3.0)%和(83.3±6.0)%];各阳性干扰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被明显抑制,以X135-3-1组更为显著(P<0.05);各阳性干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以X135-3-1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沉默VCP能有效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VCP可能是骨肉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 龙新华刘志礼黄山虎毛建华王高周扬
- 关键词:基因沉默VCP骨肉瘤增殖迁移
- 一期后路清创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
- 黄山虎刘家明陈文昭刘志礼周扬高松龙新华
- 该项目属于医药卫生领域骨外科专业。结核病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增加,使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治疗脊柱结核仍然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脊柱结核治疗植骨治疗
-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 刘家明龙新华周扬陈宣银杨东段满生黄山虎刘志礼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植骨
- 下调HER2降低自噬活性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转移作用的体外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下调HER2表达是否抑制细胞自噬活性,从而影响人肺癌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方法采用浓度5μmol/L自噬抑制剂3-MA、10μmol/L HER2抑制剂Neratinib分别作用人肺癌细胞A549。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A549中HER2、Beclin-1及LC3B(Ⅱ/Ⅰ)蛋白表达水平;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能力;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Neratinib和自噬抑制剂(3-MA)作用24 h后,细胞HER2、Beclin-1及LC3B(Ⅱ/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Neratinib、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组的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结论下调HER2能降低人肺癌细胞A549的自噬活性并抑制其增殖、迁徙和侵袭。
- 冯媛媛伍宏山张志宏龙新华周扬童未来刘志礼刘家明
- 关键词:自噬细胞增殖细胞迁徙
- 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
- 目的探讨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4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清创、椎体间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颗粒骨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 刘志礼曾会龙刘家明何来昌杨东龙新华段满生
- 关键词:脊柱结核髂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