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强
-

-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克如

- 作品数:253被引量:2,813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棉花 子粒 含水率 破碎率
- 李少昆

- 作品数:407被引量:5,499H指数:4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棉花 子粒 含水率 春玉米
- 谢瑞芝

- 作品数:180被引量:2,226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子粒 含水率 春玉米 玉米机械
- 侯鹏

- 作品数:92被引量:801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子粒 含水率 破碎率 玉米机械
- 明博

- 作品数:119被引量:1,04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含水率 子粒 玉米机械 夏玉米
- 水肥一体化施磷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明不同施磷量下玉米茎秆抗折断力、植株形态及基部节间机械强度的差异,明确施磷量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吐丝期,随施磷量的增加茎秆抗折断力先增加后减小,2年内均在P120处理(120kg/hm^(2))最大;成熟期,茎秆抗折断力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P120处理的穗位高、茎秆基部节间直径、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和单位长度干重(DWUL)均比其他处理高。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折断力与第3节间RPS和DWUL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穗位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可知,在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分次施磷主要是通过改变基部节间干物质积累量来影响茎秆机械强度,同时也改变了植株的穗位系数,从茎秆机械强度和形态方面综合影响其抗倒伏能力。
- 梁忠宇薛军张国强明博沈东萍方梁周林立张玉芹杨恒山王克如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磷肥抗倒伏
- 一种现代化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及其灌溉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代化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灌溉执行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传送给数据智能分析模块,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对接收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将指...
- 王凤明博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侯鹏张国强
- 文献传递
- 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 2014年
- 指出了民勤绿洲是我国典型的荒漠化严重地区,选取高温气候、大气降水量、沙尘天气、人口增长、上游来水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植被面积7个指标,通过其逐年变化数据分析了各类因子对民勤绿洲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绿洲荒漠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 孔静张国强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5
- 2018年
- 通过大田机械粒收过程田间植株倒伏、机收落穗、落粒损失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模拟倒伏控制试验,研究了倒伏率与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率及收获效率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田间倒伏率、机械粒收落穗率、落粒率均高于北方和西北春玉米区。大田自然条件下,倒伏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倒伏率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15%;分区分析表明,倒伏每增加1%,春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2%,夏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5%;不同类型收获机械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全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增趋势,采用半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和倒伏率呈线性增加趋势,即倒伏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对机械粒收落穗损失的影响更大。在倒伏控制试验条件下,倒伏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59%;落粒与倒伏则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与倒伏增加使进入机械的果穗减少从而降低了机械落粒有关;收获速度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降低收获机割台可以减少落穗损失,但是降低了收获速度。通过选用抗倒伏品种、构建高质量群体、适时收获等防止倒伏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玉米机械粒收的田间损失。
- 薛军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明博张万旭张国强高尚白氏杰初振东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倒伏
- 滴灌量对新疆高产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0
- 2015年
-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量处理,研究新疆滴灌高产玉米(≥15 000 kg/hm2)的需水规律及其灌溉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伊宁县、奇台)均表现为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水量显著影响穗粒重,而对收获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同灌水量不同基因型间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同一基因型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耗水量均表现为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同一灌水量不同基因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差异,不同基因型间均表现出较低灌量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现行高产田灌溉量减少10%或20%,可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 张国强王克如肖春华谢瑞芝侯鹏李健徐文娟初振东刘广周刘朝巍李少昆
- 关键词:春玉米灌溉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基于品种熟期和籽粒脱水特性的机收粒玉米适宜播期与收获期分析被引量:29
- 2018年
-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 张万旭张万旭明博王克如刘朝巍侯鹏张国强张国强车淑玲谢瑞芝谢瑞芝
- 关键词:玉米籽粒含水率适宜收获期
- 一种适用于科尔沁地区的玉米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科尔沁地区的玉米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S1、整地:4月中上旬进行灭茬翻耕、旋耕;S2、种子处理:选用耐密型宜机收高产玉米杂交种,采用包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S3、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导航精量...
- 张国强李少昆王克如沈东萍
- 文献传递
- 5种杀虫剂对梨冠网蝽室内毒力测定及药剂筛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筛选对梨冠网蝽若虫、成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为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5种药剂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对梨冠网蝽进行毒力测定。【结果】45%毒死蜱EC 800、1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000倍液,20%啶虫脒SP 500、1000倍液对梨冠网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每个药剂各浓度之间防效并无显著差异,对若虫的LC 50值分别为497.47、574.765、589.3436 mg/L;对成虫的LC 50值分别为505.445、545.484、596.2546 mg/L。这5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45%毒死蜱EC>25 g/L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P>25%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结论】5%毒死蜱EC 800、1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000倍液,20%啶虫脒SP 500、1000倍液可用于梨冠网蝽的防治。
- 范伟彦张嘉宇杨德松张国强陈刘生
- 关键词:毒力测定药效筛选防效
- 密度对新疆春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 2017年
-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2014年于新疆兵团第四师71团6连试验地种植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登海618(DH618)和KWS1568,设置了15000株/hm2(D1)、60000株/hm2(D2)、12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4个密度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玉米叶片叶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单株玉米叶面积最大值及其所在的叶位、产量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空间垂直分布呈单峰曲线,在植株的基部和顶端叶面积较小,中部叶面积较大;不同密度条件下,中部叶片叶面积较其他部位变化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垂直分布越来越紧凑;随着密度的增加,3个春玉米品种DH618、KWS1568和XY335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D3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合理密植通过调控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使得冠层获得最适的空间结构从而产生最多的光合产物,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 杨文杰邹楠张国强张召星王克如刘朝巍肖春花
- 关键词:春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征
- 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破碎率与含水率关系的品种间差异被引量:27
- 2018年
- 基于2012~2017年在北疆大田机械粒收条件下获取的收获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当地主栽的9个品种机械粒收过程中子粒破碎率和含水率的关系。调查范围内,不同品种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9.6%(KX9384,KWS1568)~28.2%(联创808),破碎率平均值分布范围为2.8%(新引M753)~8.5%(KWS2564),收获时品种间子粒含水率和破碎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显示,虽然131个样本子粒含水率(y)与破碎率(x)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2**),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关系,但不同品种破碎率对子粒含水率的响应程度具有一定差异。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不同品种耐破碎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相应满足国标破碎率≤5%和≤8%要求适宜收获的子粒含水率范围也不同。筛选出新引M751、新引M753、KX9384、登海618和先玉335等耐破碎性能较好的品种。
- 张万旭王克如王克如谢瑞芝侯鹏明博刘朝巍张国强张国强杨京京柳枫贺柳枫贺
- 关键词:玉米破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