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鲲
作品数: 28被引量:160H指数:7
  • 所属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相关作者

张广君
作品数:99被引量:892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成论教学哲学 教学 教学存在 教学本体论 教学哲学
庞学光
作品数:117被引量:968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教育 非理性因素 现代职业教育 教育理论
董昊悦
作品数:10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专业课程群 生成性 教育哲学 高校专业 课程群
郄海霞
作品数:61被引量:668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 互动 教师教育 工程教育 教师教育大学化
王光明
作品数:173被引量:1,498H指数:2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 数学 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
教学论:走进生活与超越现实被引量:22
2006年
当代中国教学论的发展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境。只有走进现实的教学,教学论所担负的指导实践与完善自身体系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同时,只有把教学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特殊交往生活,以教学生活视角看待教学问题,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教师的反思,教学论才能超越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并且,以生活的视角看待教学,将为未来教学论走向开放性、融合性和解放性提供契机。
张广君张建鲲
关键词:教学论教学教学问题教学实践
论“生成性教学”的伦理预设被引量:7
2009年
当前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互补"的理解,使"教学的生成性"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地位。从教学本体的独特角度看,教学中的"生成"相对"预设"而言是具有绝对在先性的;从教学认识的视角转换看,"生成性教学"得益于"教学即生活"的基本观念和逻辑线索;从教学活动的伦理使命看,"生成性教学"对应着教学推动学生发展的伦理预设。
张建鲲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
基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后就业率”发展所应具备的教育质量观,本研究尝试提出了在“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谋求高职教育全面质量提升和加强内涵建设的设想。结合对美国生计教育运动中的“职业族群”理念的学习与评介,“专业课程群”的...
张建鲲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群课程设计课程建设
文献传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若干认识误区被引量:4
2006年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评价制度、教师素质、文化传统及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系统配合。然而,从与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上看,人们在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教师教育、教育文化及学习方式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某些认识误区。从系统的视角分析上述几方面关系,以期明确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张建鲲
关键词:高考制度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传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评价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写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发布之际被引量:2
2014年
由于面临着技术更新与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传承"技术知识"的高职院校存在着通过"专业课程群"建设逐步实现"依据市场规律"配置专业学习资源的潜在需求。步入"后就业率"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科学处理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服务,并将此视作改革课程运行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李圆张建鲲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
生成性课程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设计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生成性课程理念构建专业课程群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教学活动不论从本体上还是价值上均需要生成于特定情境下的教学交往,人们需要将生成性课程作为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强化专业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尊重学习主体的教育选择出发,构建开放的选课学分机制,乃是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制度操作平台上推进专业课程群建设与优化的必然选择。
董昊悦张建鲲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学习资源
协同论视野下的合作学习课堂设计被引量:4
2009年
合作学习对"生生互动"潜在价值的挖掘,使其不仅成为以创建"多方互动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更使其实现了教学活动手段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不仅面临着人们将其等同于"摆桌椅、分小组"的形式化理解,更面临着"小权威、游离者"等现实性问题。而协同论对子系统间关系的关注,不仅为从课堂整体层面分析"生生互动"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必要性,其对"相干效应"、"自组织原理"以及"协同效应"等的阐发,更为分析"小权威、游离者"现象的成因、明确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合作—协同"课堂情境的创建等提供了理论借鉴。
张建鲲王光明
关键词:生生互动协同论课堂情境
从存在者到存在——对课程改革的存在主义分析
2005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催生了人们对于课程理论多层次的认识的更新与深入。但是课程改革自身、以往实践的教训以及现实的课程改革实践需要的不仅是多层次的课程理论,还包括对课程改革自身的认识。在对以往的课程改革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笔者运用“存在”与“存在者”的方式尝试对课程改革的本体存在进行归纳,以期在课程理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指导。
张建鲲
关键词:课程改革存在历史考察
学校是什么——新形势下的多维解读和基本学理被引量:2
2007年
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建设、终身教育观念日趋普及、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势下,对学校及学校教育的理解应该回归基本面。重新多维度、全方位地解读和定位“学校”的涵义,具有理论上澄清基本学理、实践中敞亮事物本身这样的双重意义。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和国家以及文化诸方面入手,对世纪初新形势下的“学校”概念做多维度的解读。
张广君曾华英张建鲲
在“钟摆”现象中呼唤后现代课程理论
2004年
所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状 ,是人们对课程改革的直观认识。但是 ,这种认识却隐藏了传统的课程观念。这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此 ,基于对课程改革的钟摆现象的分析 ,呼唤后现代课程理论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积累。
张建鲲
关键词:课程观念后现代课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