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英泽
-

-

- 所属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伟

- 作品数:1,173被引量:6,033H指数:2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骨折 成人 性别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
- 潘进社

- 作品数:284被引量:1,7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 张奇

- 作品数:154被引量:1,044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 彭阿钦

- 作品数:232被引量:2,205H指数:2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 生物力学研究
- 刘松

- 作品数:129被引量:836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 成人 年龄分布
- 游离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
- 目的:探讨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在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修复中的可行方法。
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7例,其中单皮瓣串式腓骨复合组织瓣4...
- 龚志鑫张英泽潘进社刘向东张经歧张桂生张冰
- 关键词:骨缺损游离腓骨瓣组织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 文献传递
- 风湿病湿热证的实质研究辨析
-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应着眼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研究,研究“同病异证”中形成证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异病同证”中形成同证的物质群。将传统的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密切结合,“证”才能够真正反映疾病的本质和病情的轻重,...
- 张英泽阎小萍
- 关键词:风湿病湿热证中医证候
- 文献传递
- 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疗效:3种假体的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选择何种假体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传统固定平台、旋转移动平台以及高屈曲衬垫膝关节假体置换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以上3种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比较3组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1年以后的KSS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结果与结论:所有例患者均获随访。3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的KSS评分、SF-36量表评分以及最大膝关节屈曲度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置换后同一时间点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种假体对于中晚期膝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优良,患者满意度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屈曲度;但未发现3者在早期疗效、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以及早期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上存在显著差异。
- 张忠张海森张冰张英泽吕龙马世云王怀良
-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早期疗效
- 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分析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26例27侧,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侧。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6.0~29,5个月,平均12.3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问为5.0个月(3~9个月),下肢各关节功能良好。共置钉160枚,钉道表浅感染4l孑L,占25.6%,深部感染ll孑L,占6,9%。采用Merehant等胫腓骨骨折术后评分标准综合评分:优17侧,良7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88.9%结论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牢靠,对骨愈合干扰小,较小影响关节活动,可以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是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终极治疗。
- 吴希瑞臧建成孙涛刘月驹刘大伟张英泽
- 关键词:外固定器干骺端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
-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盖氏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盖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盖氏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盖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153例盖氏骨折患者,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0.81%,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12%。男109例,女44例,男女比为2.48:1。11-2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最高(22.22%),高发骨折类型为Ⅱ型骨折(76.47%)。A组74例,男女比为2.22:1;B组79例,男女比为2.76:1,两组男女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中位年龄(29岁)显著小于B组患者(3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高发年龄段为11~20岁(32.43%),B组为2l~50岁(3个年龄段构成比均为22.78%)。B组11~2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较A组低,41~5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各型骨折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盖氏骨折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0.81%,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12%,男性多于女性,11—20岁年龄段及Ⅱ型骨折构成比最高。与前5年比较,后5年骨折患者年龄增高。
- 孙家元郭家良杨宗酉刘磊程晓东田野殷兵刘勃刘松李彦森朱燕宾张英泽
- 关键词:桡骨骨折腕关节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 聚焦新质科研,打造中国骨科学发展新时代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了新时代生产力的新质态。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中国骨科学“新质科研”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必须要坚持基础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积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培养创新型人才,避免科研“泡沫化”,不断塑造骨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的骨科学研究要牢牢把握新质科研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创新人才,焕发中国骨科医师的原始创新意识,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中国骨科事业行稳致远。
- 张英泽
- 关键词:骨科
- 21世纪河北省创伤骨科流行病学分析
- 李亚洲张英泽潘进社陈伟
- 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的量化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自从1931年Smith[1]用内固定方法治疗第1例股骨颈骨折以来,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成为经典方法.但是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和33%[2].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但这两种并发症发病率未见明显降低,股骨颈骨折仍然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难题,被称为"尚未解决的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近年来假体材料不断改进,手术技巧不断提高,但是与内固定手术相比,置换手术创伤较大,高龄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仍有较大的手术风险.
- 李智勇陈伟王海立李明吴希瑞彭阿钦王鹏程张英泽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评分系统
- 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27例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比较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和阿普唑仑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失眠症诊断标准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心肝阴虚型不寐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和阿普唑仑治疗,疗程4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和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两组患者的PSQ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周末,阿普唑仑治疗组的PSQI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中药治疗组痊愈率48.1%,有效率85.2%,西药对照组痊愈率51.7%,有效率89.7%。两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05)。在副反应方面,中药治疗组少且轻微,主要表现在口干、心烦、腹泻或便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效,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服用安全,在临床中可首选使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 韩彦超李玉欣陈会娟张英泽任翠玉曹美月赵明坤李林万爱华
- 关键词:不寐天王补心丹酸枣仁
- 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坐骨大切迹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39.8±15.4)岁(范围25~54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3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颅脑损伤1例、胸部损伤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四肢其他骨折3例。髋臼骨折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均为双柱骨折;坐骨大切迹骨折均为骨折线自骶髂关节下方经坐骨大切迹顶至髋臼后柱且移位明显的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及坐骨大切迹骨折的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40.4±55.2)min(范围110~190 min),术中出血量(770.5±430.9)ml(范围540~1260 ml)。术后Matta影像学骨折复位质量评价,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2例。随访时间(24.8±8.8)个月(范围12~36个月)。髋臼骨折及坐骨大孔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2周,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年,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2±0.6)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9%。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坐骨大切迹骨折损伤严重,手术复位固定较为困难;腹直肌外侧入路能较好地完成骨折复位和固定,并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樊仕才徐康帅麦奇光李涛朱振华陈煜辉张英泽
- 关键词:髋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