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为
作品数: 105被引量:918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施维锦
作品数:212被引量:1,27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阻塞性黄疸 胆结石 外科手术 诊治 会诊讨论
王坚
作品数:280被引量:1,37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胆囊癌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阻塞性黄疸 顺逆结合
季福
作品数:105被引量:54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外科手术
张晞文
作品数:76被引量:4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 芍药甘草汤
王贵阳
作品数:19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胆总管探查术 日间手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引量:11
2009年
从开腹胆囊切除术,到现今已经相当成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患者对手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外科手术已经开始向着更加微创更加美容的方向发展,无疤痕手术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TUSPLC技术,即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是目前无疤痕手术的热点之一。可以预见TUSPLC技术的出现预示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又一次改革和飞跃。
曹强季福李可为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皮素在阻塞性黄疸早期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
2005年
目的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早期门静脉高压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胆管结扎组(B)与假手术组(A),分别于术后3、7、14d比较两组的游离门静脉压力(FPP)、血浆和肝组织内皮素(ET)浓度。结果胆总管结扎7d后门静脉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胆总管结扎后各时段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压力与血浆ET、肝组织ET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早期即有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它可能是体内ET水平升高致肝窦阻力增加的结果。
李可为张晞文王坚孙建华季福施维锦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内皮素门静脉高压
LC+LCBDE和ERCP/EST+LC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3
2016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两种联合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1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以及ERCP/EST+LC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患者手术耐受性,以及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2.9%,P>0.05);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耗材费用、术后GIQLI生存质量和患者手术耐受性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EST+LC组优于LC+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与ERCP/EST+LC术式手术成功率相近,但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费用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马大喜李可为王坚程明荣戴德坚韩江张晞文
关键词: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带蒂大网膜包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法重建消化道的胰十二指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带蒂大网膜包埋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平均时间(2.9±1.4)h,胰肠吻合平均时间(14±2.1)min,术后平均出血量(380±60)m 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3.0±2.4)天。(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23.5%),其中胰瘘2例(5.8%),为A级胰瘘;腹部感染3例(8.8%);腹腔出血2例(5.8%);胃排空延迟1例(2.9%)。无手术死亡者,无因严重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者。术后病理学诊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癌8例,壶腹部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结论: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能够减少术后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钱宁李可为沈火剑朱宏毅胡竑韡
关键词:胰肠吻合疗效
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女,41岁,因左腹部感饱胀不适1个月,2个月内消瘦5kg,2007年5月16日入院。查体:左上腹一直径10cm可推动质韧肿块。B超示左上腹部208mm×120mm的囊实性肿块,与胰尾关系密切,边界清,有分隔,分隔及囊壁上数个等回声乳头状突起,最大43mm×35mm,超声造影示囊壁及乳头状突起弥漫性不均匀增强。增强CT示左上腹11cm×14cm囊状低密度影,包膜完整,其内密度均匀伴分隔样及局部附壁结节样结构,病灶强化不明显(图1)。剖腹探查见左上腹膜后25cm×21cm×7cm囊肿,完整切除肿块,病理切片示后腹膜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局部癌变(图2)。
李可为季福
关键词:黏液性囊腺瘤腹膜后原发性实性肿块低密度影附壁结节
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71例肝门胆管癌病例资料。结果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提示,血清CEA水平(x2=14.56,P=0.004)、手术方式(x2=22.49,P<0.001)、TNM分期(x2=12.31,P=0.005)与肝门胆管癌预后显著相关。血清CEA升高者和正常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1±5.6)个月和(10.6±7.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单纯引流及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7.1±9.6)个月、(1 0.6±4.2)个月、(7.4±2.5)个月、(3.4±1.4)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5);I期、II期、II I期、IV a期、IV b期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 8.5±5.9)个月、(1 6.7±1 0.0)个月、(1 3.2±8.7)个月、(1 0.9±7.4)个月、(8.3±6.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正常、根治性手术切除、分期较早的患者肝门胆管癌预后相对较好。
朱宏毅季福李可为沈火剑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预后
日间病房开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日间病房开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病房常规接受ERCP治疗的355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延迟出院和二次入院原因,比较住院时间>48 h(延迟出院)与住院时间≤48 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538例(99.5%)病人ERCP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20(5~124)min,总住院时间为(37.9±19.9)h,108例(3%)术后发生并发症。3136例(88.2%)病人在48 h内顺利出院,419例(11.8%)延迟出院。在延迟出院病人中,术前胆源性胰腺炎185例,术后胰腺炎70例,消化道出血3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单纯腹痛或呕吐84例,发热75例。1周内二次入院20例(0.6%)。延迟出院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高于住院时间≤48 h病人(P<0.05),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除胆管结石外)和二次入院比例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日间ERCP适应证,除中重度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外,无需考虑病种、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因素,且团队分工协作是确保日间ERCP顺利开展的基础。
陈俊秦璐翠黄帅王贵阳姚俊发王辉李可为吴文广刘颖斌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日间病房
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日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模式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2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日间病人129例,择期病人100例。评估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总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日间组和择期组病人的ERCP操作类型、住院天数和结石清除率有统计学差异,总费用、并发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日间ERCP模式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开展日间ERCP手术,将部分病人按日间模式管理,能减少总体病人的住院时间,充分利用医院床位资源。
钱宁李可为袁志青王贵阳辛诚杨林华朱宏毅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日间手术并发症
阻塞性黄疸大鼠内引流术后血浆内皮素和肾血流量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研究阻塞性黄疸 (阻黄 )大鼠胆道引流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和肾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5组 :胆管结扎组、假结扎组、阻黄内引流后 2d组、阻黄内引流后 7d组以及假引流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肝肾功能、肾血流量以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 :①胆管结扎 10d以后 ,血清SGPT和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 ,引流 2d后迅速下降 ,7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②胆管结扎10d以后 ,肾皮质血流量显著下降 ,同时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 ,引流 2d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下降 ,但肾血流量直到术后 7d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发生阻黄以后出现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手术应激是造成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 ,术前内引流减黄可能是预防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张晞文李可为王坚施维锦
关键词:内引流术血浆内皮素胆汁淤积内皮素阻塞性黄疸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被引量:14
2009年
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一经诊断明确,往往积极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口术。但当发病时间比较长或并发症严重时,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有报道胆囊造口术后病死率高达6%~20%[1],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成功率较低。
丁俊朱宏毅李可为张晞文季福施维锦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