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红
-

-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虹

- 作品数:269被引量:7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眼压 小梁细胞 青光眼 角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孙京华

- 作品数:38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杯状细胞 角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 向艳

- 作品数:28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几丁糖 内皮素-1 小梁细胞 碱烧伤 兔角膜
- 孙旭芳

- 作品数:23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抑素 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周龙芳

-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眼底 疾病筛查 视网膜 格栅 青光眼诊断
-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例(2只眼)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结果 2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 陈博杨红张宪罗班向艳
- 关键词: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
- 不同年龄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临床确诊的RVO患者79例79只眼(RVO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7.00±9.29)岁。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82例82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0.0±10.2)岁。再将RVO组患者分为年龄≤50岁组(年轻RVO组)和年龄>50岁组(老年RVO组),分别为24、5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分别为35、44例。测定所有患者血Hcy及其代谢中的重要中间物质血维生素(Vit)B6、VitB12、叶酸浓度。分析高Hcy、低VitB6、低叶酸血症与不同年龄RVO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VO组患者血Hcy浓度升高,血叶酸、VitB6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6、2.641、2.889,P<0.01);血VitB12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5,P>0.05)。CRVO组、BRVO组患者血Hcy、叶酸、VitB12、VitB6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6、1.306、0.682、1.306,P>0.05)。 年轻RVO组患者血Hcy浓度高于老年R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P<0.05);血叶酸、VitB6浓度低于老年RV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8、1.694,P>0.05)。RVO组患者中高Hcy[χ2=13.67,比值比(OR)=3.327,95%可信区间(CI)为1.742~6.354]、低VitB6(χ2=5.28,OR=2.068,95%CI为1.103~3.878)、低叶酸血症(χ2=8.64,OR=2.546,95%CI为1.349~4.806)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0.023 0、0.004 0)。 结论 血高Hcy、低叶酸、低VitB6水平是RVO发病的危险因素;血Hcy在年轻RVO患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CRVO、BRVO患者间血Hcy、叶酸、VitB6水平无明显差异。
- 周龙芳杨红
- 关键词:高半胱氨酸
- 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对眼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后房水及玻璃体中细胞因子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2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实验组)和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5、30d检测房水和玻璃体中的IL-6、IL-8和NO含量。结果术后15d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中IL-6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均P<0.05);术后30d实验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IL-8、NO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均P<0.05);其余各时间点相应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各时间点房水和玻璃体中IL-6、IL-8、NO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后眼内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透明质酸钠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几丁糖眼内填充可引起一定水平的炎症因子波动,但不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
- 杨红王蓉顾其胜向艳张晓农
- 关键词:几丁糖玻璃体切割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 同济医学院1298名新生视力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视力状况,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健康管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1999年武汉同济医学院新招收的学生1 298名进行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达到4.8的为视力合格,达到或超过5.0的为视力正常。结果1 298名新生中,裸眼视力合格者占30.78%,矫正视力合格者(以右眼为例)高度近视占18.87%,中度近视占62.26%,轻度近视占18.87%。而矫正至正常视力则轻、中、高度近视眼数均呈大幅度的增加,但以轻、中度近视数量的增加最明显,高度近视最低。结论高校新生视力低下率令人堪忧,学校管理者需注意学生的健康教育。
- 杨红肖诗艺邹冬发冯佳声彭思杰王玉莲闵宇蓉王宜沁
- 关键词:视力试验
- 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球外伤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眼球外伤治疗中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复杂眼球外伤68只眼,因玻璃体大量积血混浊、伴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眼后段异物、眼内炎、晶体后脱位等病变,行常规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同时根据不同伴随病变联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66只眼按计划完成玻璃体手术。伴发视网膜脱离35只眼、眼后段异物19只眼、眼内炎13只眼及晶体后脱位8只眼,其治愈率分别为86%、89%、77%和100%。术后64只眼行视力检查,45只眼(70%)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眼球外伤的有效方法,尤其伤及眼后段的外伤眼多能得到挽救,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 陈建斌项楠张虹孙京华杨红
- 关键词:眼损伤玻璃体切除术
- 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对兔眼内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几丁糖玻璃体腔填充对视网膜、睫状体、晶状体、角膜等眼内组织结构和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2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实验组)和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并测量眼压,术后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玻璃体腔内的填充物始终保持透明。视网膜平伏,未见视网膜脱离及增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镜下表现无明显差异,角膜、睫状体、晶状体及视网膜均无异常。结论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内对眼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眼压波动。
- 杨红王蓉张晓农
- 关键词:壳多糖玻璃体切除术
-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再手术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 陈建斌项楠张虹孙京华杨红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再手术
- 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延误原因,以期提高临床上对此类视网膜脱离的早期发现率,避免转变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病例20例(20眼),分别对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屈光状态、临床症状、脱离的范围、裂孔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延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患者年龄在15~24岁年龄段,80%的患者是近视患者,70%的患者是学生。发病早期完全无症状者或症状轻微者占95%,所有病例均为浅脱离,均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下增生,93%的脱离源于圆孔、类圆孔或针眼孔,80%的裂孔分布于3~9点钟子午线以下,97%裂孔均位于赤道部以前。50%的患者因未及时就诊而延误,35%的患者被医生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而延误治疗。结论:孔源性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多发于患近视的学生人群,年龄多在15~24岁之间;其裂孔具有下、圆、小、周边的特点;常表现为浅脱离,进展缓慢;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患者易忽视,医生易误诊。
- 刘海霞杨红项楠胡维琨张虹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误诊
- 几丁聚糖对兔结膜上皮细胞和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兔结膜上皮细胞和结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消化法培养结膜上皮细胞 ,组织块法培养结膜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几丁聚糖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几丁聚糖在浓度 >0 0 3 %时能促进结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浓度为 0 12 %时促进作用最明显。结膜成纤维细胞在几丁聚糖浓度 >0 0 3 %时其增殖即受到抑制 ,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 王军明张虹杨红
- 关键词:增殖
- 几丁糖促进兔角膜碱烧伤愈合的作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观察2%医用几丁糖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对角膜上皮愈合, 抗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 设立几丁糖组(右眼) 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左眼)。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后角膜炎症反应及上皮修复过程。于烧伤后第7, 14, 28天各随机处死5只兔, 取角膜和房水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力和丙二醛(MDA) 含量, 并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医用几丁糖组较对照组同期角膜上皮修复快, SOD活性高, MDA生成量少, 角膜炎症反应轻。结论 几丁糖在角膜碱烧伤急性期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促进上皮修复, 抗过氧化损伤及抑制炎症的作用。
- 杨红向艳顾其胜王蓉张晓农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愈合几丁糖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