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作品数: 26被引量:282H指数:11
  • 所属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唐晓岚
作品数:264被引量:1,025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自然保护地 太湖 景观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贾艳艳
作品数:21被引量:23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中下游 景观指数 长江沿岸 区段 太湖
贾艳艳
作品数:40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女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空间 女性主义
刘澜
作品数:27被引量:133H指数:8
供职机构:三江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景观 乡村 太湖 风景名胜区 传统村落
王晓春
作品数:24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扬州园林 花文化 古典园林 芍药 层次分析法
长江中下游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20年
目前关于大尺度下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以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人类活动强度模型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演变特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高强度带面积增加,低强度带面积减少;1995~2015年,各强度带的人类活动强度平均值均呈增长趋势,强度带等级越高,平均值增幅越大。(2)20年间,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占比分别为5.14%、5.27%和5.30%;湖泊和沼泽地分别减少了70.73 km^2和216.53 km^2,而水库坑塘面积增加了1 155.32 km^2,对湿地增加的贡献率达94.75%,研究期主要是人工湿地在扩张,而自然湿地在萎缩;湿地景观的破碎度减弱,景观多样性减少。(3)伴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湿地相对变化呈"收缩"效应,且在人类活动强度越高的区域,"收缩"效应越明显;随着人类活动强度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减弱,聚集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增强,景观形状趋于复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贾艳艳唐晓岚唐芳林杨阳马坤
关键词:湿地景观人类活动强度长江中下游
长江流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与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运用熵值法对长江流域2008年、2013年及2018年3个时期105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进行多维评测;依托ArcGIS平台分析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性的时空集聚模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显著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格局。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中等协调及以上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圈、成渝城市群、南昌、贵阳、昆明等地。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源头地区、藏东—川西—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南岭地区等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模式可划分为热点聚集型、中部发展型、冷点聚集型、边缘游离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4种空间集聚类型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00。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长江流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杨阳唐晓岚贾艳艳詹巧巧
关键词:长江流域
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景观的视觉质量评价及因子分析被引量:27
2020年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的特征指数分别为: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色彩丰富度、乔木易识别特征以及林内空间感。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色彩丰富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以期能够对风景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植物景观营建有所帮助。
杨阳唐晓岚
关键词:园林植物风景林视觉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法
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贾艳艳唐晓岚刘振威刘德保杨阳
关键词:长江沿岸
太湖东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季相色彩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调查太湖东山野生植物资源,统计野外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信息,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野外样地的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卡进行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分析。该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15科、323属、503种。筛选出具有显著季相特征的植物,含观花植物88种,观果植物20种,色叶植物7种。观花植物花色NCS值范围为:NCS 0010-R50B-NCS S 3060-Y70R,共53个标准色;观果植物果色NCS值范围为:NCS 0060-Y10R-NCS S 2570-Y80R,共15个标准色;色叶植物叶色NCS值范围为:NCS 1020-Y-NCS S 2570-Y80R,共6个标准色。观花植物的花期存在2个明显波峰,观果植物果期存在1个明显波峰。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今后城市园林建设中,应加强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植物色彩属性数据统计分析,并从植物观赏期、时空持续等方面讨论季相动态时序景观的营造。
杨阳唐晓岚吉倩妘贾艳艳
关键词:太湖野生植物
基于公众感知的牛首山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视觉评价被引量:16
2018年
以南京市牛首山佛寺类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照片样本和美景度评价法,对调查地人工林植物景观进行视觉评价,分析影响景观视觉质量的各因子的重要性。公众个人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组合并没有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分产生显著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出美景度值与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模型。色彩丰富度、色彩对比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树种种类、生活型构成、林下植被高度,这6个因子显著地解释了牛首山人工林植物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差异,占总方差的72%。本研究对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提出:注重色彩选择与配置,突出佛寺文化底蕴;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展现色彩变换等四点建议。本研究将协助决策者、管理者及规划师在具有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杨阳唐晓岚谢楠
关键词:牛首山
太湖西山岛山坞村落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生活、聚居、繁衍的空间单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太湖西山历史风貌、遗存保留较好的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它们多位于山坞地形之中,形成山坞村落.采用田野调查法,结合遥感卫星影像与文献查阅,详细阐述了西山山坞村落的空间构成要素、典型地形剖面及村落平面空间特征.西山山坞村落空间构成要素可分为外部非生产性空间、外部生产性空间与村落内部空间3个层次;按地形特征可分为深坞村和浅坞村两大类;按平面空间特征可分为鱼骨型、扇形型及团网型三大类.旨在更加科学地解读西山山坞村落营建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今后可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与活化中发挥价值.
杨阳唐晓岚
关键词:风景园林
1995—2016年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沿长江两岸以5 km为间距分别建立缓冲带,采用景观指数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6年在城镇化影响下,芜湖区段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度增强。(2)类型水平方面,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湿地的时空梯度特征不同。(3)景观水平方面,在空间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匀度指数均随距长江距离的增加呈整体减小趋势,且南岸各指数值均显著高于北岸(即南岸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高于北岸);在时间上因城镇化快速发展,后10年的各景观指数波动幅度远大于前10年。
贾艳艳唐晓岚刘振威杨阳董超
关键词:缓冲带景观指数梯度分析长江沿岸
基于人工景观格局变化的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空间近邻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近20年间,人工景观面积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2)同期,耕地、建设用地和总人工景观的空间近邻效应趋势均呈三区间特征,其中耕地和总人工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是快速降低、显著升高和再次下降且趋于稳定;建设用地与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第1区间,即建设用地在该区间占比相对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但近年占比有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特征体现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综合分析认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影响区为距保护区边界5 km范围。建议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内部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重视保护区外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减少人为干扰。
贾艳艳唐晓岚唐芳林杨阳
关键词:人工景观自然保护区升金湖
基于ENVI-met模拟的南京典型历史街区微气候数值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城市街区作为公众活动高度集聚的公共空间,其微气候的质量对市民的体验和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历史街区在形成与改造的过程中,其空间特征、所处位置、布局形态等因素真实记录了当地环境的微气候数据,呈现出街区内部差异明显的微气候。本研究对象是老门东历史街区,采用微气候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 4.0对街区四个不同空间的微气候展开模拟与分析;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群众人体热感觉。选择2017年夏季7月23日,对空气的温度分布、风速分布、湿度分布及地表反射辐射强度4项微气候指标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巷道空间、庭院空间、林荫空间、铺装空地空间不同区域均对街区微气候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街区不同空间区域与微气候关联性,并基于微气候模拟数值数据,为城市街区微气候环境优化提供相关策略。
杨阳唐晓岚吉倩妘孙梅霞
关键词:微气候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