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
作品数: 44被引量:242H指数:11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贺红士
作品数:120被引量:1,835H指数:23
供职机构:密苏里大学
研究主题:LANDIS 森林景观 气候变化 林火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
吴志伟
作品数:29被引量:33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丰林自然保护区 LANDIS 生物量 林火 气候变化
黄超
作品数:12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LANDIS 气候变化 碳储量 地上生物量 林火
张庆龙
作品数:7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LANDIS 地上生物量 火干扰 气候变化 遥感估算
罗旭
作品数:6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LANDIS 地上生物量 丰林自然保护区 林火行为 火干扰
气候变化和不同强度造林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林分信息和地上生物量的长期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气候变化及相应火干扰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动态,且在未来的影响可能继续加剧。为了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暖,国家在分类经营基础上全面实施抚育采伐和补植造林,效果较好,但抚育采伐对森林主要树种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其在未来气候下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估,同时,探讨造林措施对未来森林的影响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模拟气候变化及火干扰、采伐和造林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1)模型初始化、短期和长期模拟结果均得到了有效验证,模拟结果与森林调查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火烧迹地数据的林火干扰验证亦能够反映当前火干扰的效果,模型模拟结果的可信度较高;2)与当前气候相比,气候变暖及火干扰明显改变了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和地上生物量,B1气候下研究区森林基本上以针叶树种为主要树种,A2气候下优势树种向阔叶树转变;3)与无采伐预案相比,当前气候下,抚育采伐使落叶松的林分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65±94.9)株/hm^2和(8.5±5.1)Mg/hm^2,增加了樟子松、白桦和云杉等树木株数和地上生物量(3.3—753.4株/hm^2和0.2—4.0 Mg/hm^2),而对山杨的影响较小;B1和A2气候下抚育采伐显著改变林分密度,降低景观尺度地上生物量,进而表现为不可持续;4)B1气候下,推荐实施中低强度造林预案(10%和20%强度),在A2气候下,各强度造林均可在模拟后期增加树种地上生物量。
罗旭梁宇贺红士黄超张庆龙
关键词:气候变化造林森林景观LANDIS
大兴安岭人为火发生影响因素及气候变暖下的变化趋势
李顺吴志伟梁宇贺红士
关键词:人为火气候变化
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了17块20X20m的标准样地,拟对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形态组成、直径、长度及腐烂度等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WD总贮量为75.61 m^3·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和树桩的贮量分别为66.24 m^3·hm^(-2),2.03 m^3·hm^(-1)和7.34 m^(-1)·hm^(-2)。(2)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径级范围分别为11cm~20cm(占CWD总数的46%)和0-10cm(45%);倒木和枯立木的优势长度范围分别为0~5m(66%)和6m-10m(49%)。(3)CWD腐烂度呈近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Ⅱ(28%),Ⅲ(35%)和Ⅳ(26%)腐烂等级上。
吴志伟贺红士刘晓梅吴志丰梁宇张培峰李淑华宋国华王全波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阔叶红松林
火山喷发后植被演替的影响因子被引量:10
2016年
火山喷发后的植被演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共同制约。揭示这一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对研究火山干扰下的植被演替规律、预测未来植被演替动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分析了影响火山喷发后植被演替的主要因子,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影响火山喷发后植被演替的因子主要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残遗种和种子传播,它们为火山喷发后的植被演替提供繁殖体和种源。非生物因子包括火山喷发事件、火山基质、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它们是重要的外部因子。火山喷发事件分别从火山干扰尺度、严重度和频度3个方面制约植被演替;火山基质类型及其异质性程度决定了植被演替的轨迹,对植被演替动态起主导作用;火山喷发导致土壤和气候环境恶劣,在火山喷发后的早期演替阶段,植被演替速率低,随着土壤和气候环境得到改善,植被演替速率逐渐加快。此外,将模型与"3S"技术相结合在大尺度上研究火山喷发后的植被演替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周胜男梁宇贺红士吴志伟
关键词:植被演替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采伐强度对长白山森林地上生物量和景观格局的长期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伐是驱动长白山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模拟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在5个不同采伐强度方案下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和景观格局的长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采伐导致了树种产生不同程度的景观破碎化;2)采伐强度对森林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采伐强度增大,地上生物量减小;采伐同样显著降低了不同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其中采伐对水曲柳、椴树和云杉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模拟的前100年(2003—2103年),当采伐强度较高时,应优先采伐白桦和山杨,然后是水曲柳、云杉和椴树;当采伐强度较低时,水曲柳、云杉、椴树,白桦和山杨都可作为采伐树种。在模拟的后100年(2103—2203年),由于森林地上生物量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应适当减小采伐强度,水曲柳、云杉、椴树,白桦和山杨都可作为采伐树种,从而为当地森林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敏贺红士贺红士梁宇
关键词:生物量LANDISPRO
针阔混交林带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响应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会对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半球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CO2负通量,精确测定北半球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呼吸的贡献,是目前全球变...
梁宇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一种高电容POM@MOF水系铵根离子储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容POM@MOF水系铵根离子储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磷钼酸、硝酸银依次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2)将均苯三甲酸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搅拌分散得到溶液B;...
常进法梁宇邢子豪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野外样点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烈度火烧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烈度的火烧会对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产生显著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与白桦)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大小为重度火烧>轻度火烧>未火烧,而白桦林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大小为重度火烧>未火烧>轻度火烧.火干扰能显著改变森林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组成百分比.随着火烧烈度的增加,枯立木比重显著增大,枯落物比重显著减小,而不同火烧烈度下倒木和树桩的碳储量比重变化不显著.不同烈度的火烧对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特征的影响不同,轻度火烧下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空间变异性最高,重度火烧下空间变异性最弱.不同火烧烈度下大兴安岭森林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差异显著,在进行森林死木质残体碳储量估算时,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杨达贺红士吴志伟梁宇黄超罗旭肖江涛张庆龙
关键词:火干扰碳储量
青藏高原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20年
近几十年来,剧烈的气候变化已严重影响到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藏高原逐渐成为研究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热点地区。本研究以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为例,应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设置4种气候变化预案,模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和不同林分年龄阶段的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动态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生物量的变化率来量化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强烈程度。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会促进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增加,且生物量增幅与气候变暖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海拔升高,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增强;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川西云杉幼龄林生物量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烈,但从长期来看,川西云杉中龄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烈。
姜思慧梁宇常瑞英黄超马天啸刘波吴苗苗张鹏翼
关键词:川西云杉林分年龄
林火碳排放的影响与减缓对策被引量:1
2023年
2002—2020年,全球野火每年约排放73.2亿吨二氧化碳(CO_(2)),为化石燃料排放CO_(2)的18.5%;其中,林火碳排放约占野火碳排放20%左右(15亿吨CO_(2))。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林火释放的CO_(2)呈增加趋势。例如,2023年5月以来的加拿大林火,截至8月29日已累计排放12.68亿吨CO_(2)。我国在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背景下,自2010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和面积显著减小,为减少林火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需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兼顾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排放、工业排放)和自然林火碳排放;特别是通过采取减少林火发生频率、降低火灾强度等有效手段,降低林火碳排放。针对极端林火预测和防控的世界性难题,急需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警-预测和防控技术体系,并加强林火过程碳排放研究,建立更加科学、全面、自主可控的碳核算体系。
刘志华贺红士徐文茹梁宇朱教君王高峰魏伟王自发韩永明
关键词:野火碳排放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