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海霞
-

-

- 所属机构:江苏警官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缪文升

- 作品数:103被引量:2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警官学院
- 研究主题:公安执法 程序正义 警察权 公安机关 人工智能
- 关于增强公安机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
- 2006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忧虑的问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人心目中淡漠了,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丰义、拜金丰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屡出现甚至屡禁不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各项改革的进程巾,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天,存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强自身的荣辱观,也正在成为公安系统的热点话题。
- 缪文升汪海霞
-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观公安机关荣辱观物质文明建设金钱至上
- 公安机关协商性执法范式初探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中国社会利益不断多元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性剥夺显化,集体行动非理性的社会冲突的发生可能性日益增大,公安机关面临的社会性冲突风险日益现实化且呈不断升级的趋势。协商性公安执法范式以其合作的特征,使纠纷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就案件的处理意见达成一致,从而消解社会的风险程度。公安机关必须在界定协商性公安执法范式内涵的基础上,培育公安民警协商性执法范式理念,并进一步从制度上予以完善和保障,从而充分发挥协商性执法的功能。
- 汪海霞
- 关键词:风险社会
- 论法治公安建设状况评估的机制构建
- 2024年
- 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领域,通过共享和融合,能够快速实现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收集和深挖能力。大数据以存、管、用方式实现在警务变革中的运用。但如何将大数据的红利真正运用到警务变革中,需要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评估机制。正是基于从法治视角评估公安建设来寻找差距、寻求法治公安建设的最佳着力点,在此我们试图从评估的内涵、功能、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估方式等方面构建法治公安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 汪海霞缪文升
-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 以合理的程序规则保障教育过程的公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起点公平的实现中,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其基本要求是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参与机遇,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为此,应在理解程序规则的中立性、参与性和公开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程序规则中平等主体进行"商谈"的优势,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权利在协商中得到实现,并且当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遵循补偿原则,充分运用正当的程序规则为他们提供救济机制,从而真正维护受教育者的平等受教育权。
- 汪海霞
- 关键词:教育过程公平救济机制
- 论利益分配制度公正的“顶层设计”被引量:1
- 2012年
-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转型,让社会大众心理失衡,从而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改变现有不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尽快制订和实施体现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和保障制度,建立起利益调节机制,使所有社会成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都能共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而利益分配领域各种矛盾联系在一起,表面为经济问题,但其实质与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交错在一起。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单靠地方和部门层面的探索很难有实质性进展,而更需权威部门的制度性"顶层设计"。
- 汪海霞
- 关键词:利益分配
- 追求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遵循社会公正的规则,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整合与合作;才能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从而实现...
- 汪海霞
- 关键词:社会公正社会保障和谐社会
- 文献传递
- 基于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在治理语境中的教育政策制定,是一种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不同主体间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宗旨。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渠道、回应反馈等方面构成。设计适应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首先,应加强体现治理理念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平台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信息畅通渠道;再次,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与制度;最后,创新对教育政策制定回应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
- 汪海霞
- 关键词:社会治理教育政策回应机制
- 论高校法治文化认同的养成教育被引量:3
- 2016年
- 高校法治文化养成教育旨在强化高校师生对法治的价值、功能、地位和性质的认识,提升高校师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素养,其建设过程是通过外在环境的教育与熏陶、内在要求的锻造,使高校师生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等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强化法治文化认同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必须从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及法治信仰等视角提升师生的法治文化素养,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 汪海霞
- 关键词: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
- 关于完善我国警务督察程序理念的法哲学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一个法治社会,执法者只有遵循公正的程序执法,才能向公众昭示其行为是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所以,警务督察系统必须在遵循行政执法公开、参与、便民原则的基础上,从增强程序观念、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监督和追究等方面来培育警务督察人员的执法程序化观念,从而使我国警务督察真正体现法治特性。
- 缪文升汪海霞
- 关键词:警务督察程序正当
- 论以正义性制度维护初次分配公平
- 2012年
-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引起人们强烈关注。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因素是制度和政策缺乏公正性。因此,只有通过正义制度的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社会才能保持公平与正义,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为此,必须通过正义性制度对人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合理的初次分配,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在完善初次分配公平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规则在促进初次分配公平中的功能。
- 汪海霞
- 关键词:分配公平制度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