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啸龙
-

-

- 所属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芜湖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宋贤

-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陶渊明 元代 赵孟頫 题画诗 绘事
- 任强

- 作品数:89被引量:1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语文 鱼玄机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统编教材
- 赵逵夫

- 作品数:306被引量:7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牛郎织女 石刻文献 传说 佚文 先秦文学
- 陈玉洁

- 作品数:1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研究主题:辨析 《九歌》
- 王轶

- 作品数:15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经》战争诗 谣谚 《诗经》 补辑 战争诗
- 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 <正>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是被研究者们谈论得较多,也是较易引起误解的课题之一。本文拟结合古典文学作品的实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所谓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实有广义、狭义之区别。从广义说,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当指一部...
- 潘啸龙
- 文献传递
- 论《哀郢》所述“夏首”非后世之“汉口”被引量:2
- 1999年
- 本文从对“夏水”得名及其走向、“夏首”所在位置等历史记载的考察,证明以武昌“夏口”为《哀郢》所述“夏首”,乃是对王逸注文的误解;“夏首”乃在江陵东南的“夏水首受江”处;以此解说“过夏首而西浮”,恰能深入地把握屈原离郢“东迁”时的恋阙真情,并能贯通“将运舟而下浮”之意。
- 潘啸龙
- 关键词:《哀郢》楚辞考释
- 缘情“言志”与“中和”、“激切”之美——诗、骚诗学思想浅论之一
- 本文不赞同将"缘情"从先秦时代提出的"诗言志"说中分割出来并与之对立的意见。通过对诗、骚作品所体现的诗学思想的考察,证明先秦时代即已有"缘情"作诗的自觉,"诗言志"纲领中既有与"政治、教化"联系的要求,亦有"吟咏情性"的...
- 潘啸龙
- 关键词:先秦时代情感表现
- 文献传递
- 继承与创新浑然一体——评李诚的《楚辞文心管窥》
- 2000年
- 《楚辞文心管窥》是李诚第一部楚辞研究专著。此书结合历史典籍、宗教祭祀、图腾神话的广阔背景 ,对屈赋的文化内涵、艺术构思、作品结构及神话传说的特点作了探讨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多有新的发明和突破。其治学严谨朴实、注重证据 ,研究角度新颖。但仅从屈赋的“时间”、“空间”总结其结构方式 ,显得过于单调划一 ;从屈作“两两相对”、“配属关系”寻其构思来源显牵强 ;“图腾崇拜”说也欠科学。
- 潘啸龙
- 关键词:治学态度楚辞研究
- 全文增补中
- 摄提·孟陬和屈原生年之再探讨被引量:2
- 1985年
- 关于屈原的生年,学术界探讨已久,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一、《离骚》“摄提贞于孟陬”究竟是否指明屈原降生之年?二、“孟陬”是否是“夏正正月”之专称?三、屈原自述生辰用的是“夏正”还是“周正”?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得到解决,则屈原之生年便无法确定。我以为陈久金先生的《屈原生年考》(见《社会科学战线》八○年二期),大胆提出的“楚用周正”说,在探讨屈原的生年上开出了一条新蹊径。对他的立论和推算方法稍作修正和补充,屈原的生年便可考定。据我的推算,屈原当生于“周正”前三四○年正月初七,亦即“夏正”前三四一年十一月初七。现将我的意见分述如下。
- 潘啸龙
- 关键词:岁星纪年《离骚》夏历牵牛
- 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被引量:2
- 2008年
-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 潘啸龙
- 论两汉的神怪小说和历史小说
- 2013年
- "小说"在汉代有着相当的发展和流传。西汉的神怪小说更多带有"仙话"的色彩,刘向《列仙传》以"神仙"小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让王公大人所瞧不起的下层乞儿和劳动者,也能涉足成"仙"境界——这是一个新特点;东汉的神怪小说神话成份逐渐为异闻怪说所取代,表现出一定的"志怪"特点。汉代还出现了《燕丹子》《吴越春秋》这样铺衍史事、糅合民间传闻而创作的中、长篇历史小说,其情节结构、描写技巧和人物塑造,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内容,而提供了如何借历史为小说,在史实和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虚构,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成功经验。
- 潘啸龙宋贤
- 楚辞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创新问题
- 2010年
- 建设楚辞学术文化,离不开对楚辞研究传统的承继,但承继的应该是传统的优点而非短处。发展楚辞学术文化,尤其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须靠坚忍不拔的实践努力,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叫卖,或是对西方"新说"毫无鉴别眼光和扬弃精神的套用。有志气、有自信的楚辞研究者,完全不必理会学术界风来风去的变幻,宜将研究的根系深深布展在地底,靠坚毅的探索之芽顶破厚土,长成风雨难撼的参天大树。
- 潘啸龙
- 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
- 在《楚辞·招魂》的研究中,有关此文的作者、所招对象、招魂礼俗以及开头、结尾二段的文意,自明清以来就有过许多争议。前些年我曾撰文梳理过此一课题的争议历史,并发挥钱钟书先生的意见,对上述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浅见。我的看法大体是:...
- 潘啸龙
- 关键词:《招魂》
- 文献传递
- 潘岳人品论被引量:5
- 2006年
- 潘岳人品构成具有多重性和变动性,既有“必立功立事”、佐君定邦的理想,也不乏关注民生的真情;既未坠“正道直言”的公心,亦难免依附权贵的俗行和沦为帮凶的污点;在宦海沉浮的痛苦中,萌生过隐逸山林的高情,却又不甘于“人未尽才”的勇退的人品构成及其特点。潘岳的诗赋,也恰成为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他复杂人品中美好的一面。因此,不赞同根本否定潘岳人品和为潘岳人品全面翻案的两种倾向。
- 潘啸龙朱瑛
- 关键词:人品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