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芬
所属机构: 中国气象局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丽 作品数:53 被引量:351 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降水预报 临界雨量 山洪灾害 降雨 张昕 作品数:26 被引量:195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动力因子 温带气旋 气旋 暴雨 并行计算 胡江林 作品数:51 被引量:512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GRAPES GRAPES模式 非静力 动力框架 地形 张耀存 作品数:195 被引量:1,568 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数值模拟 降水 区域气候模式 西风急流 牛宁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温带气旋 暖锋 位涡 极涡 寒潮
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中地形的作用 通过WRF模式对2003年7月9~10日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在有、无地形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地形对梅雨锋暴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有地形的模拟中,模拟的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和梅雨锋的结构... 熊秋芬 胡江林 张耀存关键词:地形作用 梅雨锋暴雨 WRF模式 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陆地下垫面与环境气流对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影响的理想试验 被引量:1 2018年 地面摩擦和大尺度流场是影响锋面气旋结构演变的重要因子,本文使用WRF模式并采用湿物理方案,通过理想化试验,综合考虑陆面摩擦、气旋式扰动相对于急流位置和大尺度流场对锋面气旋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仅考虑单一因子时,气旋式扰动位于急流南侧和辐合流流场有利于气旋形成Shapiro-Keyser(S-K)模型结构.当同时考虑地面摩擦和大尺度辐合时,气旋式扰动位于急流北侧的气旋发展整体向经典的挪威气旋模型转变;扰动位于急流南侧的的气旋发展则整体呈现S-K模型结构,此时辐合流场有利于S-K模型结构出现.当同时考虑地面摩擦和大尺度辐散时,扰动处于急流北侧的气旋呈现挪威气旋模型结构;由于气旋式扰动穿越急流和辐散流场同时有利于暖锋后弯发展以及冷暖锋距离加大和锋消,扰动处于急流南侧的气旋呈现典型S-K气旋模型结构.这个结果解释了在东亚大陆地区辐散场形势下出现的S-K模型结构气旋个例. 吴雪剑 费建芳 黄小刚 熊秋芬 程小平关键词:锋面气旋 急流 温带气旋暖锋后弯云图特征及结构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尽管关于温带气旋发展和演变的观点不尽相同,但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两种模型是:挪威气旋模型、Shapiro和Keyser模型。以FY-2E卫星云图为基础,先给出8个温带气旋过程实例,然后结合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及NCEP的1°×1°再分析场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对暖锋后弯气旋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结构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云图显示东亚陆地上温带气旋存在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的事实。(2)温带气旋发生在500 h Pa东亚大陆中高纬两脊一槽的背景下,槽加深及下游脊的发展有利于气旋的发展,与经典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类似。(3)2012年5月11—13日个例分析表明蒙古气旋中存在锋面波动、锋面断裂、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暖核被隔离现象;暖核可从地面向上伸展到600 h Pa。(4)在地面气旋初生和发展阶段,地面气旋中心西侧高低层正相对涡度区呈后倾结构;当高低层正涡度区几乎垂直重合时,地面气旋停止发展;气旋中心西侧对流层中低层的锋区一直存在。(5)当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值为正、300 h Pa正涡度平流引起的辐散叠加到对流层中低层锋区之上,地面气旋才会生成和发展。逐渐增强的暖平流从气旋中心的东部和北部向气旋的西部和西南部输送,从而形成了卫星云图上的T-bone结构和暖锋后弯现象。 熊秋芬 郭达烽 牛宁 张昕关键词:温带气旋 云图特征 结构特征 近31年藏北暴雪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分型 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1988—2018年藏北各站逐日降水资料、逐日天气现象和逐日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北暴雪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藏北暴雪日数、雪量、最大积雪深度和年平均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部多、西部少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差异显著。近31年的暴雪次数和暴雪量呈减少趋势,暴雪次数和雪量由多转少的转折年份在2002年,2002年以前为多雪期,2002年以后为少雪期。21世纪00年代后暴雪次数每10年以2站次的速率在下降,暴雪量以每10年2.4 mm的雪量在减少。暴雪季节分布呈双峰性,最大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暴雪日数呈3、5、10年的周期变化。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的高度场和风场对暴雪天气的环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藏北区域性暴雪的环流形式可分为4型,即印度低压型、北脊南槽型、阶梯槽型和巴尔喀什湖低槽型;南支槽、热带低压、低涡-切变和高原槽为藏北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余燕群 熊秋芬 卓玛 德吉白珍关键词:暴雪 小波分析 气候特征 环流分型 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在天空云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07年 以2001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逐日武汉市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欧洲中心24小时预报场等资料为基础,构建了不同的训练样本集,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大量多因子的随机交叉验证,从而筛选出了包含最佳预报因子的训练样本集和相应的核参数g,建立了武汉市天空云量的预报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预报模型是稳定性的、且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预报试验和实时预报的结果都显示出SVM方法对天空云量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熊秋芬 顾永刚 王丽关键词:SVM方法 SVM方法在武汉区域夏季暴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09年 以2003~2006年ECMWF数值预报产品、Japan和T213降水预报场资料为基础,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和CMSVM应用软件平台,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和模型核参数的逐渐逼近,分区建立了武汉区域16,个区SVM24h暴雨预报模型,并在武汉区域5~7月进行实时业务应用。通过预报结果检验,5~7月武汉区域暴雨预报TS评分为33.59%,其中湖北省平均成绩为34.69%、湖南省平均成绩为34.15%、河南省平均成绩为31.71%。检验结果较好,表明SVM方法在区域性暴雨预报中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和参考价值。 韦惠红 李才媛 邓红 熊秋芬关键词:暴雨预报 一次热带风暴背景下南昌暴雨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 被引量:19 2019年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22日南昌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利用HYSPLIT模式和6 h一次的NCEP 1°×1°再分析场资料模拟了大暴雨过程240 h气块的后向轨迹,并对中低层的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讨论了不同层次气块在移动过程中水汽的变化。结论:(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 hPa低槽前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中、南海海域有1508号热带风暴鲸鱼的背景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及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高空200 hPa存在风向分流辐散,且南昌上空有位势不稳定层结等对流性降水特征。(2)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水汽路径总体上可以归纳为6条,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位于1500 m以上的层次,占180条轨迹的46.7%;其次是从南海东部北上而来,位于3000 m以下的层次,占24.4%;还有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南部和云南南部等西南方向的通道,占11.7%;其他3条路径均不足9%。(3)对不同层次气块水汽含量的定量分析发现,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东部近海面的气块水汽含量大,到达1500、500 m上空时比湿仍然较高,因而对暴雨的贡献大。南昌3000 m上空气块初始时来自西北太平洋中部相对干的空气,但到达南昌上空时水汽含量显著增大,对暴雨水汽输送贡献也较大。在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且南海有热带风暴存在的背景下,沿副热带高压底部偏东南或偏东气流导致的水汽输送对江南北部暴雨的发生非常重要。 许彬 熊秋芬 张玉婷关键词:热带气旋 暴雨 水汽 长江三峡坝区大雾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3 1997年 通过对1992~1995年三峡气象站和宜昌市气象台的历史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有利于三峡大雾形成的三种天气环流形势,并将三种类型的预报指标装入短期ALHPA 3600工作站上,每天16时自动提供一次预报结果,供预报人员参考。 熊秋芬关键词:三峡坝区 大雾 雾预报 精细化格点资料对GRAPES预报效果的检验 的数值天气预报台站要素检验评估方法是将数值预报的要素格点场插值台站上,对比分析插值与台站观测值之间的误差.但将要素格点场分析到台站上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之间存在差别,从而引起检验误差.特别是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精细化的... 熊秋芬关键词:GRAPES 降水 SVM方法预报降水的因子物理意义分析 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初步选出0、12、24、36 h的316个预报因子,利用SVM方法,建立我国中东部14个站的降水预报模型,通过建模过程中支持向量样本的比较分析来解释因子的物理意义及其在模型中的作用,从而进行... 熊秋芬 高杰 刘还珠 邵明轩关键词:SVM方法 降水预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