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琳
所属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
相关作者
于生元 作品数:488 被引量:4,724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头痛 上矢状窦 硬脑膜 电刺激 张宏 作品数:493 被引量:2,351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吗啡 异丙酚 麻醉管理 七氟醚 董钊 作品数:102 被引量:568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头痛 上矢状窦 电刺激 硬脑膜 刘若卓 作品数:109 被引量:1,473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上矢状窦 硬脑膜 头痛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刘荣 作品数:389 被引量:2,116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机器人 肝切除 腹腔镜肝切除术
D-丝氨酸调节NMDA受体在偏头痛及其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8年 D-丝氨酸由丝氨酸消旋酶(Serine racemase,Srr)催化L-丝氨酸生成,由D型氨基酸氧化酶(D-amino-acid oxidase,DAAO)催化降解,是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D-丝氨酸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甘氨酸位点结合,与激动剂共同激活NMDA受体。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在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多项研究证实,NMDA受体激活在偏头痛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D-丝氨酸调节NMDA受体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机制尚无具体研究,但其在偏头痛相关疾病如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双相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中却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将通过总结D-丝氨酸在偏头痛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得出一定规律,从而为D-丝氨酸在偏头痛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何孜姿 王晓琳 于生元关键词:D-丝氨酸 偏头痛 SRR NMDA受体 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2 2003年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肝缺血 90 min组 (缺血组 ) ,肝缺血 90 m in、再灌注 12 0 m in组 (再灌注组 ) ,缺血前 30 m 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肝缺血 90 min、再灌注 12 0 min组 (乌司他丁组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 /湿质量比 (D/ 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血浆中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 BAL F中总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 .0 5或 P<0 .0 1) ,再灌注组总蛋白升高更为明显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升高 ;肺 D/ W则均明显降低(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降低程度。 2随着肝缺血再灌注的发生 ,肺组织 MPO与血浆 MDA含量均逐渐升高 ,以再灌注组升高更明显 (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 MDA和 MPO的升高。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失衡 ,中性粒细胞是肺组织急性损伤的主要炎性细胞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渗出及其抗氧化作用显著减轻急性肺损伤的程度。 王晓琳 张宏 刘荣 王和玫关键词:多器官衰竭 蛋白酶抑制剂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胃镜检查A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术中OAA/S评分,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丙泊酚首次剂量、总剂量A组>B组(P<0.05),两组OA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苏醒时间(出镜—呼之睁眼)无显著差异;两组窦缓(HR<60次/min)、注射痛发生率A组>B组(P<0.05),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喉痉挛、恢复期兴奋、烦躁。结论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可明显减慢心率,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能减少丙泊酚的首次剂量和总量,不影响麻醉效果、苏醒和恢复,并明显降低窦缓和诱导期注射痛的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术较为适用的麻醉方法。 赵峰 张宏 王晓琳关键词:氯胺酮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胃镜检查 电刺激清醒大鼠上矢状窦硬脑膜后三叉神经脊髓核内的琥珀酸半醛脱氢酶表达下降 <正>采用二维电泳技术分析电刺激清醒大鼠上矢状窦硬脑膜后三叉神经脊髓核内的蛋白表达改变。其中,9个感兴趣的表达差异蛋白被进一步进行质谱分析。在这9个差异表达蛋白中,琥珀酸半醛脱氢酶在电刺激后表达下降.由于琥珀酸半醛脱氢酶... 王晓琳 梁锦耀 刘若卓 董钊 于生元文献传递 8例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提高对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中麻醉管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内膈下型,6例肝下型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该类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分别为(473.6±98.6)min、(5028.6±849.8)mL,平均自体输血(1201.3±375.4)mL。术中下腔静脉完全阻断(14.8±9.8)min,与阻断前即刻比较,阻断后5min中心静脉压、收缩压分别下降58.4%±12.3%、33.6%±5.6%,心率升高24.8%±13.7%;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开放后即刻动脉血PH、BE值分别为7.13±0.05和-6.5±0.3。术中特殊事件:下腔静脉阻断后期,1例患者发生室颤。下腔静脉开放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ST段明显下移,另1例患者SPO2从100%骤降为0,后经尸检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癌栓)。结论术前明确肿瘤及癌栓大小,充分了解术式,术中采用自体输血,保护心、肾功能,预防和及时发现重要器官的栓塞尤其是肺栓塞,是麻醉医师关注的重要环节。 王晓琳 张宏 肖序仁关键词:肾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麻醉 下肢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n=40),外周神经阻滞(nerve block,NB)组(n=40)。分别记录两组入室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或神经阻滞成功后(T1)、切皮(T2)、剥离截骨(T3)、止血带60 min(T4)、松止血带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维持时间。并记录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0.3±4.6)min,维持时间(610±14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3.1±4.8)min维持时间为(322±90)min。SBP和DBP在T3期GA组低于NB组(P<0.05),在T5期,GA组高于NB组(P<0.05)。GA组在T4、T5期,SBP、DBP均高于T0(P<0.05)。NB组的HR在T2期低于T0(P<0.05)。NB组有2例在截骨时有体动反应,复合静脉用药可完成手术。N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肢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术后接受抗凝治疗以及不适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 冯鲲鹏 王晓琳 张宏关键词:下肢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膝关节置换术 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手术的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评价全静脉麻醉方法在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4例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B组采用芬太尼-异氟醚。观察麻醉诱导、支撑喉镜置入、麻醉恢复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停药到拔管到苏醒时间;比较停药10 m in后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但在支撑喉镜置入后、拔气管导管时,两组血压、心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A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B组P<0.05;两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②两组停药到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停药到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③B组麻醉恢复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选择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全静脉麻醉用于该类手术,较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苏醒快,恢复质量高的优点。 王晓琳 赵峰 张宏 叶亚军关键词:芬太尼 麻醉 喉镜检查 头痛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验证与应用 于生元 董钊 王蓉飞 王晓琳 陈小燕 张明洁 何绵旺大型医院在神经病学进修生教育培养中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2019年 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是根据医院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活动。教学医院招收进修生实地培养是对下级医院医生系统培养、规范操作、理念更新的主要方式,教学医院在再教育环节中承担重要责任。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如何让进修生在短暂的进修期内学有所获,提高培育质量,结合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王晓琳 于生元关键词:神经病学 教学方法 教学探索 巨细胞动脉炎住院病人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巨细胞动脉炎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7月至2008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共19例巨细胞动脉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收住科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王晓琳 于生元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