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伟
作品数: 28被引量:7H指数:2
  • 所属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金华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方允樟
作品数:176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巨磁阻抗效应 磁各向异性 退火 非晶 巨磁阻抗
范晓珍
作品数:64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磁各向异性 巨磁阻抗效应 退火 非晶材料 纵向驱动
金林枫
作品数:58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LED 非晶 巨磁阻抗效应 电极 快淬
马云
作品数:44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薄带 高灵敏 探头 纵向驱动 非晶材料
李文忠
作品数:42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纵向驱动 非晶 快淬 薄带 电极
一种用于获取AGMI效应的夹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获取AGMI效应的夹具。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获取AGMI效应的实验器材。能够配合获取AGMI效应的方式进行操作简便的实验过程。所述夹具包括底板、滑轮、砝码和两组夹板,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
范晓珍李素梅马云何兴伟方允樟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拉伸自动对心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拉伸自动对心装置。要点是:还包括自动对心调控装置,自动对心调控装置包括能在底板上滑动且在与样品加热器相应的部位上开设有滑动时不触碰样品加热器的样品腔安置口的对心调控滑板、两个分别设装在...
方允樟郑金菊潘日敏叶慧群陈明孟繁雪肖飞何兴伟
文献传递
一种底层埋入式微米级三维薄膜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层埋入式微米级三维薄膜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出了底层埋入式的概念,即在底导线层光刻实现后不直接镀膜,而是采用刻蚀的方法使衬底下凹,再镀膜,将底导线层斜纹埋入凹槽,并通过控制厚度,让底导线层斜纹的顶部...
何兴伟方允樟李文忠马云金林枫
文献传递
低温应力退火Fe基合金薄带巨磁阻抗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观测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退火60 min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利用HP4294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相应样品的巨磁阻抗比与磁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50℃下施加不同应力退火的样品仍然处于非晶结构状态,并且在应力为112.1 MPa的条件下产生优异的磁性能,样品的最大巨磁阻抗比达到了1818.7%,是自由退火条件下最大巨磁阻抗比的1.9倍,同时能够改变巨磁阻抗曲线的形状,使Fe基合金薄带的巨磁阻抗曲线具有宽线性的特性。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后发现,样品的最大巨磁阻抗比和磁各向异性场与外加应力都具有线性关系,磁感灵敏度与外加应力具有负指数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具有非晶结构的Fe基合金薄带的磁学性能对应力敏感,可以作为研究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应力敏感问题的另一个新方向。
陆轩昂王卓王丽梅范晓珍何兴伟方允樟
关键词:微观结构巨磁阻抗磁各向异性
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开放式加热器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开放式加热器制作方法,在加热器前侧壁和后侧壁中心区域嵌装薄片成薄侧壁,射线入射孔和射线出射孔设置在加热器的薄侧壁上;在加热器良导热块的上部和下部设置多个通气孔道,该通气孔道通过在前端...
方允樟潘日敏郑金菊金林枫叶慧群寇建龙范晓珍王古伟任森生何兴伟
一种底层埋入式微米级三维薄膜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层埋入式微米级三维薄膜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出了底层埋入式的概念,即在底导线层光刻实现后不直接镀膜,而是采用刻蚀的方法使衬底下凹,再镀膜,将底导线层斜纹埋入凹槽,并通过控制厚度,让底导线层斜纹的顶部...
何兴伟方允樟李文忠马云金林枫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获取AGMI效应的夹具及基于该夹具实现获取AGMI效应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获取AGMI效应的夹具及基于该夹具实现获取AGMI效应的方法。涉及AGMI效应生成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获取AGMI效应需要用外加的线圈或偏置永磁铁产生偏置场实现,但是加偏置会明显的增加功耗,并且获得A...
范晓珍李素梅马云何兴伟方允樟
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拉伸自动对心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同步辐射原位测试的拉伸自动对心装置。要点是:还包括自动对心调控装置,自动对心调控装置包括能在底板上滑动且在与样品加热器相应的部位上开设有滑动时不触碰样品加热器的样品腔安置口的对心调控滑板、两个分别设装在...
方允樟郑金菊潘日敏叶慧群陈明孟繁雪肖飞何兴伟
文献传递
铁基合金的纵向驱动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
2014年
研究了直流电流退火的Fe73.5Cu1Nb3Si13.5B9合金薄带的巨磁阻抗效应,实验发现,经0.72 A电流退火10 min后,样品巨磁阻抗比有最大值1810.4%。经0.74 A电流退火10 min后,样品由于自身存在偏置场,其巨磁阻抗效应开始出现零磁场的非对称现象,结合XRD图谱分析表明,样品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的产生与B6-Fe23硬磁相的析出有关。
杨光何兴伟范晓珍周初凯赵静王红洲肖飞方允樟
关键词:巨磁阻抗效应
一种变温杨氏模量测量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温杨氏模量测量仪,包括测量仪器台及上端安装的步进电机,内部安装有系统控制处理器;所述的步进电机通过右侧的弹性元件连接待测材料体及拉力传感器,且拉力传感器连接干燥箱及其表面的电阻应变片,同时通过数据线连接...
金林枫郑建龙何兴伟毛晓彤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