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杰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所在地区:云南省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红梅

- 作品数:61被引量:5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热带季节雨林 土地利用变化 热带雨林 遥感
- 张一平

- 作品数:316被引量:2,311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气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橡胶林
- 刘玉洪

- 作品数:149被引量:1,2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林窗 常绿阔叶林 气温 热带季节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段文平

- 作品数:20被引量:2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热带雨林 林冠截留 小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 李金涛

- 作品数:13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土壤水势 橡胶林 土壤含水量 土壤斥水性 稳定同位素
- 热带雨林和橡胶林截留雾水的比较研究
- 利用4年(1999~2002年)的雾水截留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进行了研究。用随机安置在林下的漏斗承接由林冠滴落的雾水,并进行了林冠处的小气候要素的观测。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
- 刘文杰张一平刘玉洪李红梅段文平
-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
- 文献传递
- 西双版纳山地逆温资源评价被引量:6
- 1997年
- 探讨了西双版纳山地逆温发生几率、厚度及最大逆温强度.阐述了逆温形成的原因、时空分布规律及某些因素对逆温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山区逆温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 刘文杰李红梅
- 关键词:逆温层
- 西双版纳橡胶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与截留特征被引量:19
- 2011年
- 通过野外调查、浸泡试验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截留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和4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储量分别为8.896和6.181 t/hm2,其叶、枝、种子果壳和其他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7.1%、10.2%、32.2%、0.4%和70.4%、13.7%、15.4%、0.5%;2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80.36%,高于40年生的值(174.59%);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前2 h是枯落物主要持水阶段。模拟降雨条件下,橡胶林枯落物截留量随雨强和枯落物厚度增大而增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但受雨强的影响不显著,在8.0~48.0 mm的降雨范围,截留率变化幅度为2.02%~12.50%,截留能力较弱。
- 卢洪健李金涛刘文杰
- 关键词:枯落物持水能力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蒸发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利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测定的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林冠滴落雾水、溪流水水量及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的测定结果,分析了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的蒸发率.结果表明,热带雨林在雨水偏多的2002年和雨水偏少的2003年的蒸发散分别为1186 mm和987 mm,明显低于世界其它湿润热带雨林的蒸发散值;雾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明显重于雨水,表明雾水中包含区域再循环的蒸发水汽;由于森林林冠和林下土壤的蒸发作用,穿透雨水和溪水的稳定性同位素值又明显重于雨水的相应值.根据溪流水和穿透水(穿透雨水+滴落雾水)的同位素差值,利用平衡状态下的瑞利蒸馏方程计算的森林土壤蒸发率表明,这两年的森林总蒸发散中分别有5.1%和3.1%来自林下土壤的蒸发.分析认为,持久、浓重的辐射雾是导致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蒸发散和土壤蒸发率较低的重要因子.
- 刘文杰李鹏菊李红梅段文平
- 关键词:降水溪水土壤蒸发热带季节雨林
-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穿透雾水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利用 4年 (1999~ 2 0 0 2年 )的林冠穿透雾水观测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穿透雾水进行了研究。全年林冠穿透雾水达 (89.4± 13.5 )mm(平均值±标准差 ) (雾季和干热季共占 85 .9%± 6 .6 % ) ,为全年降水量 (穿透雾水 +雨水 )的 4 .9%± 1.7%。全年水平降水 (穿透雾水 +截留雾水 )共 (337.9± 18.3)mm ,占总降水 (穿透雾水 +截留雾水 +雨水 )的 16 .4 %± 1.0 %。年林冠穿透雾水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月林冠穿透雾水与月均最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月均相对湿度、月均 0∶0 0~ 10∶0 0风速及月雾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全年 6 8%± 5 %的有雾天气里可以收集到林冠穿透雾水 ((0 .38± 0 .2 7)mm·d-1) ,且日穿透雾水量、穿透雾水强度与气温和风速呈显著的相关 ,即气温越低、风速越大 ,日穿透雾水量、穿透雾水强度越大。对本地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生长和维持而言 ,雾及雾水极大地弥补了降雨量的不足 ,且降雨量少的年份 。
- 刘文杰张一平刘玉洪李红梅段文平
- 关键词:热带季节雨林
- 2005~2015年CERN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被引量:3
- 2017年
- 光合有效辐射在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揭示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是光合潜力、潜在产量的评估研究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之一。该数据集涵盖了中国8个典型陆地生态类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下属的40个辐射观测站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均值,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通过对传感器的集中标定与规范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保障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采用光谱仪、辐射标准灯传递辐射基准方案,对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进行集中标定与比对,标定精度小于5%,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标准;采用极值法对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 刘慧刘慧胡波胡波刘广仁王跃思白帆陈永福程一松杜明武杜明武高美荣高永平高永平郭永平郭永平韩军韩军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李国振李猛李玉霖李玉霖林静慧刘文杰刘允芬娄金勇孟泽宋星宇宋星宇孙维孙维王可琴王克林武传胜徐浩徐文婷
- 关键词:CERN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光合有效辐射
- 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被引量:40
- 2004年
- 森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水分输入森林的第一个环节,其过程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 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热带地区林冠降水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其中得到认可的规律性认识和依然存在的争议,以期对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生态效应有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需要在热带地区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中加以关注的方面包括:(1)附生植物、大型藤本植物、板根、不定根等热带雨林特有现象在水量和降水化学元素输入与分配中的作用;(2)对热带雨林以外的其他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降水过程的研究;(3)对林冠降水再分配各过程的更为精确的数学表述,或改进现有的机理模型使其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各森林类型的降水再分配过程;(4)对热带美洲。
- 张一平王馨刘文杰
- 关键词:热带森林林冠截留树干径流
- 西双版纳山地橡胶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被引量:15
- 2011年
- 森林凋落物具有阻滞径流、拦截泥沙和均衡土壤水热状况等功效。以西双版纳地区20年生橡胶林为对象,采用径流微小区法和剔除-对照凋落物等实验,测定了其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橡胶林坡地剔除凋落物径流微小区(2009年10月—2010年9月)径流量为625.7±18.5mm,显著高于对照的185.1±72.7mm;剔除凋落物径流泥沙浓度与最大1h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剔除凋落物使橡胶林坡地(6、7月除外)和台地(8月除外)表层土壤(0~10cm)湿度均显著降低;剔除凋落物表土平均温度在雾凉季(11月—翌年2月)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干热季(3—4月)显著高于对照,且剔除凋落物表土温度整年都比对照具有更大日变化幅度。可见橡胶林凋落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水文功效,然而,受频繁人为割胶活动等的影响,台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雨季中、后期加快,不利于其生态水文效应的发挥,故在营林活动和生态恢复中应加强对凋落物的管理与保护。
- 卢洪健刘文杰罗亲普
- 关键词:凋落物层土壤温湿度
- 2005~2014年CERN地下水位数据集被引量:1
- 2017年
-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34个台站采用人工或自动记录方法观测的2005~2014年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重新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加规范,质量也有所提高。此外,为了便于用户了解台站地下水位的概况(如平均深度及其变化),我们还计算了各台站地下水位深度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 朱治林唐新斋唐新斋袁国富孙晓敏张心昱程一松孙晓敏戴冠华常学向程一松褚国伟戴冠华郭永平何其华傅伟蒋正德郭永平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来剑斌李猛李少伟李伟刘新平林静慧林永标刘文杰刘新平苏宏新鲁志云路永正盛钰苏宏新唐家良杨风亭尹春梅张法伟
- 关键词:地下水位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
- 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介绍了稳定氢、氧、碳同位素技术在定量区分植物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以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植物根系在吸收水分过程中没有发生同位素分馏,所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植物木质部水分及其可利用水源的氢氧同位素δ值,就可以定量判断植物的水源;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从而使得植物叶片中的碳同位素组成能够成为指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是目前研究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法;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安全的示踪剂,有助于人类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位素技术将会在生态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 吴骏恩刘文杰朱春景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植物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