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江鸿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文广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48被引量:7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绒山羊 内蒙古绒山羊 毛囊 山羊 绵羊
- 祁云霞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9被引量:3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肉羊 绵羊 RT-PCR 产羔数 发情期
- 李金泉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20被引量:1,6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绒山羊 内蒙古绒山羊 毛囊 山羊 皮肤毛囊
- 张燕军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20被引量:5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绒山羊 内蒙古绒山羊 毛囊 山羊 皮肤毛囊
- 孙海莲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81被引量:40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华北驼绒藜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选育 不同放牧强度
- 内蒙古绒山羊角蛋白5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12年
- 试验旨在了解角蛋白5(keratin 5,K5)可能的调控序列。本研究根据UCSC公布的牛K5基因5′侧翼区设计PCR引物,扩增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部分启动子序列。通过产物纯化、连接、转化,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452bp(GenBank登录号为:JQ277735),与牛和人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和74%。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01bp位置;含有两个TATA盒,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29—-124bp(ATAAAA)和-178—-174bp(TTAAT)位置;通过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发现(按5′→3′)SRY,MZF1,v-Myb,SRY,AP-1,CDP CR,HNF-4,AML-1a,HSF2,AP-4,AP2,AP2,Sp1,Nkx-2,Sp1和GATA-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转录因子SRY(TGTGTTT),和CDP CR(GATTGATGGC)是绒山羊特有的;转录因子HNF-4,AML-1a,HSF2,AP-4,AP2,Sp1,Nkx-2和GATA-1(AGCCATCATG)在绒山羊、牛和人K5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高度保守。两个最小增强子分别位于翻译起始位点ATG上游-140—-91bp和-114—-67bp位置,含有24bp(GCGGCTCCCAGGTAACAGAGC-CGC)重叠区,预测其与绒山羊K5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试验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K5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最小增强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K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勿都巴拉阿如汗吴江鸿张燕军张文广李金泉
- 关键词:绒山羊克隆转录因子
- 绵羊基因组中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相关序列的确定被引量:1
- 2009年
- 绵羊都含有与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密切相关的15~20拷贝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JSRV)相关序列。宿主可利用内源性病毒来预防致病性反转录病毒的感染,一些内源性病毒可以有效地干扰相关外源性病毒的复制。本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蒙占绵羊基因组中含有enJSRV6和enJSRV10两个内源性病毒基因而内蒙古白绒山羊中未发现。通过比较内、外源病毒LTR序列的酶切图谱,获得专一作用外源性病毒的核酸内切酶MspI、TfiI、BsaWI,如果将酶切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相结合,不需要经过测序就可分辨enJS—RV和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形成“酶切-PCR”检测技术,将为绵羊肺腺瘤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 吴江鸿张文广刘淑英李金泉
- 关键词:蒙古羊绵羊肺腺瘤病毒
- 微卫星技术在绵羊品种级进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分析了10个微卫星基因座10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绵羊群体(德美♂×当地羊♀级进杂交一代、级进杂交二代、级进杂交三代、德克赛尔、道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当地羊)205只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这10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绵羊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22、26、23、14、21、29、17、24和14,由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可知其中AGLA269的遗传变异最大,BMS1714最小。基于Nei氏距离和共祖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该发生树将德美×当地羊级进杂交一代、二代、三代和德国美利奴羊归为一类后又与当地羊聚为一大类,将德克赛尔、道赛特羊归为另一类。绵羊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为检查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 吴江鸿刘国平张文广李虎山王文义李金泉
- 关键词: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子系统发生贝叶斯模型
- 奶牛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奶牛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体外成熟培养24 h的奶牛卵母细胞注入不同状态精子,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试验1,研究精子用5 mmol DTT(二硫苏糖醇)预处理与精子不经过预处理的对照组的效果,经DTT处理后,精子解聚率和雄原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4%和11.6%,47.8%和27.9%,P<0.05),两组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85.0%和80.0%),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5.8%和26.0%,31.3%和14.0%,P<0.05)。试验2,比较死、活精子的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两者之间卵裂率(75.0%和79.4%)、囊胚率(27.9%和30.9%)和孵化率(13.2%和16.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3,比较睾丸或附睾(头、体、尾)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卵裂率(79.1%、81.8%、73.2%和75.0%)、囊胚率(23.3%、20.4%、19.5%和18.2%)和孵化率(14.0%、13.4%、12.2%和9.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T预处理奶牛精子有助于提高ICSI的效率;死精子能用于奶牛卵母细胞的ICSI;从睾丸精子到附睾尾精子,虽其成熟程度有很大不同,但对ICSI受精不产生显著影响。
- 陈少轻孙瑞珍吴江鸿苏米娅张家新
- 关键词:奶牛ICSI体外胚胎
- 褪黑素对绒山羊皮肤FGF5等绒毛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旨在分析埋植褪黑素后对绒山羊皮肤绒毛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褪黑素促绒毛生长的机理。方法:以内蒙古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取体况相近的4月龄母羔羊1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按照2mg/kg BW(体重)的剂量每两个月耳后皮下埋植褪黑素,对照组不埋植,试验时间为1年。实验开始后每月采集绒山羊体侧皮肤和毛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9个绒毛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1)埋植褪黑素后各个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都有所上调,其中显著上调FGF5(P<0.0001),而对β-catenin、MSX-2、Wnt10b、BMP2、BMPRIB、NTRK3、Delta1、hairless等无显著影响(P>0.05);(2)埋植褪黑素明显提高了FGF5与hairless的相关性,并且使FGF5与β-catenin、NTRK3的相关性由负相关变成正相关,与Wnt10b的相关性降低,FGF5与其余4个基因的相关性变化不大。结论:结果提示,褪黑素上调绒山羊皮肤FGF的表达,影响FGF5与hairless、β-catenin、NTRK3之间的相关性;山羊中FGF5基因对被毛表型的作用与其他动物不同;褪黑素对复杂组织和单个细胞的作用不同;MAPK信号通路是受褪黑素影响最大的一个信号途径。推测褪黑素可能通过调节绒山羊皮肤中RORα来发挥作用,影响FGF5与hairless、β-catenin、NTRK3和Wnt10b等的相关性,同时抑制MSX2和BMP2的功能,进而促进绒毛的生长。
- 赵德超付绍印吕晓曼吴江鸿张燕军李金泉王志新张永斌张文广
- 关键词:褪黑素绒山羊FGF5
- 荒漠草原区不同饲草组合对苏尼特羔羊饲喂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开展了分别以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冰草饲喂苏尼特羔羊的试验。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试验共设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6个处理。结果表明,100%苜蓿处理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饲草处理,其饲喂效果最好。不同饲草组合饲喂效果为: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 邱晓王晓光刘亚红吴江鸿孙海莲刘永志
- 关键词: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饲喂效果
- 荒漠草原区饲草组合对苏尼特羔羊的饲喂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本研究分别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Setavia italic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饲喂苏尼特羔羊,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为6组:100%驼绒藜、50%驼绒藜+50%谷草、50%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和50%苜蓿+50%冰草。结果表明,100%苜蓿饲喂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饲喂效果最好。不同组合饲喂效果为:50%驼绒藜+50%谷草>100%驼绒藜、50%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 邱晓王晓光刘亚红吴江鸿刘永志
- 关键词:驼绒藜紫花苜蓿羔羊饲喂效果
- 绵羊皮肤UniGene数据库及其功能分析
- 为了辅助羊毛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以期找到控制羊毛性状的基因,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 ATCG 生物信息研究所对目前国际上发表的在绵羊皮肤中表达的基因作了系统总结,构建了绵羊皮肤和毛囊相关基因的数据库和透视分析工具。该数据...
- 张文广张燕军高爱琴吴江鸿常子丽武瑞兵丽春李金泉
- 关键词:绵羊UNIGENE表达序列标签
- 文献传递
- 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检测及在卵巢和子宫组织中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揭示蒙古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ADAMTS1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本试验分别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ADAMTS1基因的第3外显子第141碱基处存在C→T的点突变,而该处突变未能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个蒙古羊群体呈现低度多态(PIC=0.233)并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RQ-PCR检测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在双羔羊卵巢组织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羊,分别是单羔羊相应组织表达量的2.04和2.30倍。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对于蒙古羊的多羔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蒙古羊多羔主效基因。
- 何小龙李蓓刘永斌祁云霞吴江鸿特日格勒荣威恒
- 关键词:蒙古羊主效基因
- 蒙古羊羊水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成骨分化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试验旨在建立羊水源干细胞系并对其诱导形成成骨细胞的潜能进行研究。在胎牛血清浓度为15%的条件下对羊水源干细胞进行建系,并检测其类胚体形成能力;检测不同代数细胞的干细胞标志基因Oct-4、SH2、SSEA-1、Nanog、HLA-ABC、CD117的表达情况;利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等因子进行诱导。结果表明,羊水源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持续增殖,悬浮培养形成的类胚体表达三胚层相关标记基因,经诱导可形成成骨细胞。试验成功分离了蒙古羊的羊水源干细胞并建系,且其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 胡斯乐达赖吴江鸿周欢敏张家新荣威恒朱宪光王凤武
- 关键词: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