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霞
作品数: 314被引量:1972H指数:29
  • 所属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成军
作品数:1,456被引量:5,896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基因 反式激活 HBV
刘妍
作品数:618被引量:1,597H指数:2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 反式激活基因 HBV
王琳
作品数:1,107被引量:5,093H指数:3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酵母双杂交 克隆
李莉
作品数:3,142被引量:13,809H指数:4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李克
作品数:144被引量:57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反式激活 核心蛋白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正>背景和制订指南的目的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为规范和指导丙肝的防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按照循证...
张玲霞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25946例行肝穿刺检查肝病病例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及转归的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目的研究1980年1月-2008年6月中国大陆肝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谱,临床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8年6月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25 946例行肝穿刺(简称肝穿)的肝病患者(含1 448例罹患肝病的军人)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1 3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为期0.5~18年动态肝穿(2~8次肝穿)随访,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状况。结果本组研究病例中男女比为3∶1,年龄范围41d^91岁(32.3±14.4岁),肝病分布以18~37岁为高峰,其中冀、豫、京、鲁、晋为前5位肝病病例来源地。本组病例诊断肝脏疾病谱涵盖100余种,其中感染与非感染性肝病组分别占73.05%和26.95%。该两大类肝病于2000年后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非感染性肝病升幅更为显著。本组的随访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首位相关性肝病,丙型肝炎为肝硬化、肝癌的次位相关性肝病;0.26%的甲型肝炎和0.51%的戊型肝炎病理上存在慢性化病变;1 322例慢性乙型肝炎随访患者中,转归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分别为15.36%(203例)和1.06%(14例),演变间隔时间分别为46.37±16.93个月和60.29±39.15个月,肝纤维化上升1个S期以上的比例占14.22%(188例),纤维化进展间隔时间为22.20±20.65个月,而肝纤维化程度下降1个S期以上和稳定病例分别占33.36%(441例)和36.01%(476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近28年间中国大陆居民的肝病疾病谱及发病状况,其中不乏疑难或少见病例。本研究阐述了中国大陆主要肝病的一般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从临床病理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及演变时间。
赵景民周光德孙艳玲周先志赵雨来李文淑潘登杨建法刘树红黄春张玲霞
关键词:肝疾病流行病学
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检测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关系
1997年
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检测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关系辛绍杰张玲霞王松山王林杰我们检测了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25例患者...
辛绍杰张玲霞王松山王林杰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TIMP-1TGF-Β1
miR-181a在转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鉴定分析microRNA(miRNA)miR-181a在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81a在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本课题组基因芯片结果为基础,设计并合成miR-181a探针,采用Northernblotting检测miR-181a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mRNA表达谱芯片结果预测miR-181a的靶基因,选取靶基因HLA-A2,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LA-A2分子在上述2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orth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81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miR-181a可能的靶基因包括C8A、IDH1和HLA-A等,miR-181a可能通过其种子序列与其靶基因HLA-A的3′-UTR区部分互补结合来调节HLA-A的表达;流式分析也显示HLA-A2分子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43.9%)显著低于HepG2细胞(96.6%)。结论miR-181a在HBV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高表达,并可能下调靶基因HLA-A的表达,推测这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毒逃避免疫反应、持续复制的机制之一。
刘妍王春梅李绵洋王琳程勇前张玲霞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LA抗原
药物性肝损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病理依据。方法选择302医院收治的行肝穿刺的确诊DILI 病例100例(男:女=48:52),年龄33.04±14.00,分为急性DILl组(n=39)...
周光德赵景民潘登杨建法赵雨来张玲霞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
中国人群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CTL表位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型和C型特异性CTL表位的序列特点。方法以国外文献报道的13个HBV的CTL表位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序列,分析其与GenBank下载的45条及作者从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扩增的另外5条B型或C型CTL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别。结果与参考序列相比,本研究分析的B型和C型HBV特异性CTL表位氨基酸序列变异发生频率较高。在本研究分析的13个表位中,变异发生率超过70%的表位在B型HBV有4个,分别是表位FLLTRILTI(A0201,S183-191)、VLQAGFFLL(A0201,S188-196)、ILSPFLPLL(A0201,S382-390)和FLPSDFFPSV(A0201,C18-27),C型HBV有2个,分别是表位ILSPFLPLL(A0201,S382-390)和FLPSDFFPSV(A0201,C18-27)。其中文献中研究最多的HBcAg表位18-27(FLPSDFFPSV),在我国流行的B型和C型HBV中表位的变异率分别高达71%和97%。结论中国人群流行的B型和C型HBV特异性CTL表位与国外文献报道的CTL表位相比在大多数位点上都出现变异,并且不同表位的变异率差异很大,在检测CTL数量和功能时应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实验。
李晓东徐东平成军钟彦伟刘妍董菁王琳张玲霞
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功能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探讨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 pcDNA3.1(-)-core和表达截短型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Mt;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因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β-gal)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 构建成HCV核心蛋白及截短型HBV 表面抗原中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ore、pcDNA3.1(-)-Mt;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病毒蛋白;单独的共转染实验中pcDNA3.1(-)-core、pcDNA3.1(-)-Mt组的β-gal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4.6和3.2倍,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组的8.4倍;表达质粒对β-gal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核心蛋白和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功能,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实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癌)机制。
刘妍成军王刚李克段惠娟王琳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关键词:HBV表面抗原核心蛋白反式激活
409例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的MELD评分结果的构成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例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MELD评分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统计409例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B、C、D各个级别的病情的加重,MELD评分明显升高。各个级别的血清胆红素、INR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个级别的血清肌酐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及不同能够明显影响到评分结果,而血清肌酐的结果对评分结果的影响不显著。MELD应与多因素分析及临床经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较科学手段。
宋春辉陈黎明张玲霞
关键词:MELD评分系统肝硬化肝炎
1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primary bil- iary cirrhosis overlap syndro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
孙艳玲赵景民孟欣张玲霞
关键词: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临床病理学特征
文献传递
牛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同源基因的克隆化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利用不同种属动物之间重要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理论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方法 ,克隆牛丙型肝炎病毒 (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 6 (HCBP6 )的同源基因。方法 首先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表达HCV核心蛋白的表达载体为诱饵 ,对于百万级的肝细胞cDNA文库酵母进行配合、筛选 ,首先获得人HCBP6的全长编码基因 ,然后应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学中心 (NCBI)建立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的同源基因的检索 ,搜索与之同源的来源于牛的表达序列标签 (EST)。然后根据基因同源性的原则 ,确定牛HCBP6的同源基因。结果 获得了与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的 36个基因片段 ,其中之一命名为HCBP6。根据基因同源性搜索 ,获得了来源于牛的EST基因序列片段 ,最终确立了牛HCBP6的同源基因。结论 利用不同物种之间基因同源性的原理 ,NCBI数据库GenBank同源基因的搜索 ,获得了牛HCBP6同源基因。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后基因组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成军李克王琳陆荫英刘妍王刚张玲霞
关键词:核心蛋白同源基因基因克隆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