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毋亭
-

-

- 所属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相关作者
- 侯西勇

- 作品数:123被引量:1,74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黄河三角洲 海岸线
- 邢世和

- 作品数:219被引量:1,296H指数:20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耕地 GIS GIS技术 耕地土壤 土壤有机碳
- 张黎明

- 作品数:126被引量:1,0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有机碳 水稻土 耕地土壤 耕地 土壤数据库
- 于良巨

- 作品数:34被引量:29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风暴潮 水产养殖 海岸线 致灾因子 海岸带
- 邱龙霞

- 作品数:37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区域耕地 耕地 GIS 土壤数据库 候选集
- 基于水稻物候参数及面向对象算法的稻田识别被引量:3
- 2024年
-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实时且准确获取稻田区域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遥感变量与基于像元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在准确识别破碎度较高的稻田方面存在较大挑战。物候参数能够反映不同植被的生长动态,在识别稻田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可以有效避免“椒盐”现象,提高稻田的分类精度。鉴于此,该研究以中国南方典型山地丘陵区——福建省漳州市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垂直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交叉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和物候参数等多个遥感变量,利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识别稻田,验证和分析物候参数与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法在提高南方复杂地形区稻田识别精度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福建省漳州市稻田的最高识别精度为94.47%,Kappa系数为0.92,传统遥感变量、物候参数及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在准确识别破碎度较高的稻田方面具有协同优势;2)物候参数在表征植被生长与植被类型差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较于仅基于传统遥感变量的试验组,物候参数与传统遥感变量的组合能够将稻田识别总体精度提高8.78~9.36个百分点;3)对于复杂地形区破碎度较高的稻田,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能够清晰明确地勾勒出稻田的形状与边界信息,且能够有效避免“椒盐”现象,相较于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面向对象的分类法可将稻田识别精度提高0.58~1.53个百分点,因此,更适用于复杂地形区破碎农田的遥感提取。该研究结果可提高福建省漳州市稻田制图产品的应用价值,也可为中国南方复杂地形区稻田识别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 姚园毋亭李一凡黎志强钱秀丽张黎明张黎明张华
- 关键词:遥感时间序列稻田
- 1944—2012年胶州湾岸线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提取胶州湾1944—2012年间7个时相的岸线数据;基于剖面,计算岸线变化的端点速率、平均端点速率和加权线性回归速率,进而揭示胶州湾自1944年以来岸线变化的整体趋势及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端点速率与加权线性回归速率揭示的胶州湾1944—2012年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高度相似,后者因为有置信区间与相关系数的检验而更加可靠;2)1944—2012年,胶州湾岸线处于整体向海推进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白沙河以东岸线小幅度、平直化向海推移;白沙河、大沽河与洋河河口附近岸线以盐田与养殖发展形式向海扩张;20世纪70年代黄岛成为陆连岛,岸线大幅度外移,随后其附近岸段因大力发展港口与临港工业,岸线又以围填海形式向海推进,成为胶州湾岸线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3)胶州湾岸线开发具有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初以盐田建设与扩张为主;20世纪80—90年代养殖业的规模及扩张速率超过盐业;而在21世纪,港口与临港工业建设成为岸线变化的主要方式;岸线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岸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毋亭侯西勇
- 近期中国海岸带人类活动过程特征简析--以土地利用变化和大陆岸线变化为例
- 海岸带凭借其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而成为人口的聚居区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海岸带区域的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过程速度惊人,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年代的Landsat...
- 侯西勇毋亭邸向红吴莉王远东陈晴李晓炜
-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化
- 1998~2010年全球中低纬度降水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32
- 2012年
- 基于1998~2010年热带降雨测量(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卫星3B43资料在像元尺度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计算Hurst指数,绘制降水"月历"与演化态势图谱。分析全球中低纬度降水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球中低纬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初且各月降水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全球中低纬度降水呈现由低纬向中纬递减的趋势,海洋降水明显多于陆地,海陆梯度特征显著;月尺度降水大部分地区为增加(或减少)但统计不显著的趋势,同时绝大部分地区具有显著的长程自相似性;12月份降水变化态势的空间差异明显强于其它月份,而3月份则最不明显;季节尺度98%以上的地区降水具有显著的长程自相似性,季节演化态势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差异性。
- 常远勇侯西勇毋亭于良巨
- 关键词:降水MANN-KENDALLHURST指数
- 基于半变异函数的环渤海地区NDVI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环渤海地区1999—2009期间年尺度的NDVI序列数据和半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植被覆盖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辽宁省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强于气候,植被分布整体的连续性最好;而在山东和京津冀区域,温度对植被覆盖空间格局的影响强于水分,且山东植被分布的斑块化最为显著;2)结构性因子对辽宁、京津冀、山东三个分区植被覆盖的影响作用占主导,但均呈减弱趋势;3)辽宁、京津冀、山东三个分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异最小、空间连续性最大的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南(30°)、西北-东南(150°)和西北-东南(135°),该方向的差异体现了影响因子类型及其作用的差异性。
- 毋亭张勇侯西勇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NDVI环渤海
-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被引量:41
- 2018年
- 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是支撑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制图精度方面的评价信息则决定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传播性。本文概述2000、2005、2010和2015年多时相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数据源和技术方法,针对2010年和2015年制图结果,基于Google Earth高分影像通过目视判读获得精度评价所需的参考数据,进而建立混淆矩阵并评估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1) 2010和2015年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5%和93.98%,Kappa系数分别为0.9357和0.9229,表明2个时相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总体较好;(2)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010年时相江苏沿海区域的精度最高,2015年时相津冀沿海区域、上海市、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精度均比较高,2个时相均以福建省沿海区域的精度最低;(3)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总体上,耕地、林地、草地和滨海湿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建设用地、内陆水体和人工咸水湿地的分类精度则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则是错分最严重的类型;(4)耕地与林地之间、建设用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误分比较显著,内陆水体容易被错分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人工咸水湿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时期数据持续更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有望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 侯西勇邸向红侯婉侯婉刘静吴莉苏红帆刘静应兰兰刘静毋亭苏红帆韩磊路晓
-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海岸带
- 1940s以来中国大陆岸线变化的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基于1940s—2014年六个时相的中国大陆岸线数据,利用基于剖面计算的岸线变化速率,在全国、省域与区域三个尺度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结论如下:1)1940s以来,中国大陆岸线总体以扩张趋势为主;大规模扩张趋势主要发生于淤泥质海岸,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和连续,而后退趋势主要表现为砂砾质海岸的侵蚀后退,空间分布较为分散;2)在10省市区层面,岸线均是扩张与后退并存,但以扩张趋势为主,其中,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岸线的不稳定性最高;3)在32个区域层面,除海州湾至江苏废黄河口岸段,绝大多数区域的岸线均以扩张趋势为主;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南岸、江苏废黄河口至长江三角洲岸段岸线动态度较高;4)近70年来,辽河三角洲至莱州湾南岸岸线持续向海扩张,1990年后,虽然扩张规模有所减小,强度却显著增加;长江三角洲至杭州湾岸段,岸线扩张势头强劲且1990年后更趋增强;杭州湾以南岸线,扩张强度始终较为平稳。总的来说,从位移方向的角度分析中国大陆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尤其是对扩张与后退热点区域的识别,将有助于海岸带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的防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毋亭侯西勇
- 基于N-SPECT模型的胶东半岛土壤侵蚀及泥沙入海通量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为胶东半岛海岸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N-SPECT模型,对胶东半岛2006—2010年土壤侵蚀量及泥沙入海通量进行模拟。[结果]土壤侵蚀高值区集中于半岛东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半岛中部和中南部。大沽河流域、五龙河流域和大沽夹河流域3大流域对整个胶东半岛的土壤侵蚀贡献最大。针对3大流域之外的其他半岛区域,按照汇水区划分岸段,各岸段单位长度泥沙入海通量的空间差异显著,青岛市城阳区海岸、青岛南端(胶南)海岸、莱州湾东部海岸和威海西南端海岸泥沙通量最大。[结论]土壤侵蚀和产沙与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总体而言,耕地主导型区域是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而林地和草地具有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
- 常远勇侯西勇于良巨毋亭
- 关键词:胶东半岛土壤侵蚀泥沙通量
- 福建省水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明确未来温度升高下我国农田土壤的碳“源-汇”效应是合理制定碳中和管理政策的基础.以我国典型亚热带地区——整个福建省84个县(市、区)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该区域最详细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拟了2017~2053年不同温度升高情景下全省水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常规温度(对照)以及温度上升2、4和6℃这4种情景分析下,福建省水田土壤的固碳总量分别为11.56、9.44、7.08和4.91 Tg,年均固碳速率(以C计)分别为173、141、106和74 kg·(hm^(2)·a)^(-1),说明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固碳速率在下降,但总体而言在6℃升温下全省水田土壤仍是“碳汇”.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潜育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大,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0%~69%之间,而盐渍水稻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最小,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14%~43%之间.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是位于武夷山脉附近的三明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介于27%~83%之间,而受气温升高影响最小的是沿海的泉州市和莆田市,不同处理下固碳速率降幅分别介于10%~41%与14%~42%之间.总体来看,福建省各土壤类型和行政区的水田固碳速率因其本底土壤属性和气候环境等不同而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差异很大.
- 车燕邱龙霞吴凌云龙军毋亭毋亭邢世和张黎明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水稻土
- 20世纪40年代以来多时相中国大陆岸线提取方法及精度评估被引量:38
- 2014年
- 将大陆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人工岸线2大类以及11个二级类,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考察工作建立详细的技术规范,提取20世纪40年代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针对提取的结果,应用直接对比法计算实际误差,基于地图学和遥感信息提取的理论计算"理论最大允许误差",二者对比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提取多时相岸线的技术方案可行,多时相岸线的实际误差均远远低于"理论最大允许误差",精度较优;基于地形图提取的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时相岸线,精度总体上低于基于30 m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的多时相岸线,而且20世纪60年代时相受多源数据融合的影响而精度最低;基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CD数据提取岸线,受影像畸变和几何纠正精度的影响,精度略低于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结果,但同样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岸线,新近时相的精度明显优于早期时相。本研究可为岸线变化研究以及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 侯西勇毋亭王远东徐新良陈晴于良巨
- 关键词: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