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
所属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所在地区: 江苏省 南京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郭品文 作品数:190 被引量:1,508 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年代际变化 ENSO 大气环流 夏季 降水 张福颖 作品数:47 被引量:252 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 热带太平洋 ENSO 热盐环流 陈中笑 作品数:12 被引量:114 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年际变化 大气CO2 降水 蒲书箴 作品数:34 被引量:205 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带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 海流 热带太平洋 深层水 刘征宇 作品数:24 被引量:262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拉格朗日方法 水汽输送 中全新世 江淮梅雨 拉格朗日
TraCE-21ka的模拟评估及误差分析 2023年 TraCE-21ka是全球首个利用全耦合模式针对末次盛冰期(LGM)至今气候演变的瞬变模拟。利用现代再分析资料和历史特征时期重建的连续冻土边界对TraCE-21ka模拟做了评估。结果表明TraCE-21ka能够较好地模拟现代半球尺度环流和降水的空间形态,对东亚地区的模拟冬季较好而夏季欠佳。TraCE-21ka模拟的现代时期与再分析资料相比偏冷,北半球年平均表面温度比再分析资料低3~4℃,基于现代温度误差的分析表明TraCE-21ka对东亚地区气候演变的模拟欠佳。对于历史特征时期,重建的连续冻土边界线指示TraCE-21ka模拟的亚欧大陆在LGM偏暖,全新世中期偏冷,即低估了LGM以来的变温幅度。利用连续冻土边界线的年均表面温度约为-7℃这一特性,进一步定量评估出TraCE-21ka模拟的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LGM至今的升温幅度约为真实气候的40%。通过分析近百年全球升温速率证实TraCE-21ka的气候敏感性显著偏低,由此产生的误差在瞬变模拟中会不断累积。 于天雷 程军 郭品文ENSO,火山活动与大气CO_2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大气CO2及其δ13C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大气CO2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结合δ13C的变化趋势判断大气CO2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陆地还是海洋。结果表明:大气CO2的年际变化主要受ENSO引起的陆地植被初级生产量而不是海洋吸收变化的影响,且LaNi~na对大气CO2的影响大于ElNi~no。火山活动后大气CO2的增加幅度减小,甚至掩盖了ENSO的影响,喷发后δ13C的增幅同步减小说明大气CO2增幅减小缘自温度持续降低引起的海洋吸收的增加或陆地呼吸作用的减弱。 陈中笑 程军关键词:ENSO 火山活动 大气CO2 年际变化 热带西太平洋浮力频率的垂直分布和经向变化 被引量:2 2004年 根据实测资料(1986-1990年),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165°E,10°N~10°S)浮力频率的垂直分布和经向变化,讨论了浮力频率与海水稳定度和海洋内波位能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赤道海域浮力频率的垂直分布和经向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垂直分布的特点是:浮力频率的垂直变化与位温梯度dθdz的垂直变化相似。在ENSO前期或初期,浮力频率在垂直方向上的极大值达到最大,此时跃层最强,但其厚度最薄;在LaNi na期间,垂直方向的极大值明显小于ENSO前期和初期,此时跃层较厚,跃层强度次之;在ENSO末期,垂直方向上的极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此时跃层厚度最为深厚,跃层强度最弱。浮力频率的经向变化是:在ENSO前期和初期,赤道海域的垂向极大值明显高于赤道外海洋;在LaNi na期间,它明显低于赤道外海洋;而在ENSO末期,则与赤道外海洋无显著差异;在8°N,有一个近乎定常的浮力频率峰值,几乎与ENSO或LaNi na的年际变化无关。 蒲书箴 于卫东 程军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 进一步增强《物理海洋学》课程教学效果 2007年 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物理海洋学》课程的特点,对如何备课、如何掌握教学技巧和课后总结作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物理海洋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程军 王坚红关键词: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 温盐环流在百年尺度上影响中国气候的一个数值模拟证据 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使用全耦合模式的末次冰消期(显著的全球增暖阶段)瞬变模拟结果,通过敏感性试验明确指出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在百年尺度上大幅度影响中国气候,特别是在气候突变阶段.结果表明,该瞬变模拟中中国地区的气候演变符合古气候资料的纪录,如Bφlling-Allerφd(BA)增暖事件期间中国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幅度升高;在敏感性试验中,当人为限制THC在BA事件期间的变化幅度时,中国地区的升温幅度明显减小.结果同时表明,除温室气体、太阳辐射强度因素外,THC是另外一个在百年尺度上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 程军 LIU ZhengYu HE Feng 郭品文 陈中笑 OTTO-BLIESNER Bette关键词:温盐环流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针对IPCC评估报告中海洋碳循环的疑问--δ^13C收支平衡法的验证 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姜爱军 陈中笑 任慧军 程军 加藤喜久雄 大森保关键词:IPCC Δ^13C 同位素分馏 增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区降水演变的空间模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CMIP5中全新世(Mid-Holocene,6 ka BP)试验及RCP8.5试验的对比,本文研究了不同增暖情景下东亚夏季风区降水演变的空间模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两种增暖情景下东亚夏季风区降水演变的空间模态存在显著差异。轨道辐射主导的中全新世暖期期间,东亚夏季风区降水演变的空间模态为经向“三极子”结构;而大气CO_(2)主导的未来强增暖下则为整体性增多模态。水汽收支平衡分解的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区降水变化的动力部分由季风环流主导,表现为经向“三极子”结构,而其热动力部分取决于气温主导的大气比湿,表现为与气温变化相一致的空间分布。东亚夏季风区降水的变化在中全新世暖期以动力响应为主,而在未来强增暖下则以热动力响应为主。 程军 顾鹏 马依依关键词:增暖 外强迫 北太平洋热含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阿留申低压的关系 被引量:5 2004年 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20°~60°N,120°E~120°W)上层海洋热含量(HST)、海表面气压(SLP)、海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北太平洋HST与阿留申低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表明:第1特征向量能很好地代表北太平洋HST年代际尺度上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在近50a中,北太平洋HST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周期约为25a,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存在一个较强的完整周期震荡。变化中心位于38°N左右的西北太平洋,且在155°W处向南延伸。根据北太平洋上层海洋HST的冷、暖异常和增、减热趋势,年代际背景场可分为冷态和暖态以及增热期和减热期。对比研究发现,在年代际尺度上,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增、减热过程通过影响以西北太平洋为中心的海表热通量,进而对阿留申低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热含量增热过程对应于弱的阿留申低压,减热过程对应于强的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的响应一般滞后热含量增、减热趋势变化1~2a。北太平洋年代际背景场对其年际变化有较强的调制作用,且这种年际变化跟ENSO事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程军 于非 蒲书箴 郭品文关键词:北太平洋 年代际变化 HST 阿留申低压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程的授课设想 2017年 针对《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改革实践,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措施主要是:完善教材体系;增加课堂讨论和实践课程;改进考核方式等。 程军关键词: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CMIP5多模式预测21世纪中国西南区域平均降水量及其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在21世纪变化趋势的问题,利用第5次模式对比计划(CMIP5)中12个模式的全球月平均降水模拟资料和2006~2010年的全球月平均降水再分析资料,采用区域平均函数计算平均降水量,评估各模式对21世纪中国西南地区降水量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模式平均的预测结果与再分析资料较接近,对西南地区的降水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CMIP5计划中多模式的平均结果表明,在RCP6.0情景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而冬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并且,随着人类活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多模式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在2051年后显著增加,对比结果失去一致性。 张超 程军 徐瑞关键词:气象学 气候变化 降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