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民选
-

-

- 所属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晓红

- 作品数:74被引量:241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信用环境 反贫困 农村
- 赵昌文

- 作品数:202被引量:1,87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 企业 上市公司 科技银行
- 龙游宇

- 作品数:42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
- 研究主题:区域公共品 公共品 信用 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
- 唐雪漫

-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信用政府 信用理论 实践进路 政府信用 案例教学
- 刘家新

- 作品数:22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
- 研究主题:政府储蓄 国民储蓄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储蓄
- 信誉主体及其产权基础
- 2006年
- 经济学视域中的信誉是坚持诚实交易、信守合约所获得的声誉。经济学所分析的信誉主体是指那些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的个人和组织。从现实社会看,经济学的信誉主体仅仅是市场主体之一部分。由市场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可以逻辑地推导出信誉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的命题。产权是信誉主体确立的基础,原因在于第一,置信的承诺显然与主体履约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第二,交易性互动必须建立在交易各方的产权基础之上;第三,有恒产者追求的已不再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失信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 程民选
- 关键词:产权
- 社会信用协同治理:制度、技术与文化被引量:17
- 2015年
- 社会信用治理中,制度、技术与文化三者不可或缺。这里的制度是关乎信用的制度的统称,技术专指社会信用治理的技术方面即狭义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文化则指信用文化的培植。一个国家(地区)社会信用治理的成效如何,与是否实现了以上三者的协同治理息息相关。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强化的是社会信用治理的外在约束力;而信用文化的培植育成,则注重的是信用主体内在的诚信修为。在信用制度、信用技术与信用文化的协同治理下,能够实现"计算信用"与"诚实信用"的并存,其中信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结果,将是"诚实信用"的逐渐强化。只有实现了制度、技术与文化三者的共同协力,社会信用治理才能达到协同治理的高度,社会的信用良序才可望形成并得以持续。
- 程民选李晓红
- 关键词:社会信用协同治理信用制度信用体系信用文化
- 论社会资本的性质与类型被引量:30
- 2007年
- 社会资本虽然区别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但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一样,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资源。认知型社会资本与结构型社会资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资本可分别从个人社会资本、组织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和国家社会资本等不同层面进行考察。由于社会资本是一个基本概念,涵盖了诸多人际合作性互动中产生的认知类和结构类产物,是各种社会资本形式的集合,如果不进行类别分析,就断言所有的社会资本形式都是公共物品抑或私人物品,那就难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于社会资本的正、负外部性给出一个既能够自洽又具有科学性的解释,必须从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的产物去探究:基于善的愿望和动机进行人际合作性互动,产生正的外部性;而出于恶的动机进行人际合作性互动,则产生负的外部性。
- 程民选
- 关键词:社会资本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外部性
- 个人收入悬殊的原因与加剧因素
- 1991年
- (一) 关于新的分配不公(即个人收入悬殊)产生的原因,近年来已有多种观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鉴于产生新的分配不公原因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考察和多角度思维。1.理论原因与新的分配不公产生有关的理论原因至少有如下四点: 其一,改革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各种非劳动收入,但各种非劳动收入得以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其分配原则迄今没有得到阐明。
- 程民选
- 关键词:收入分配
- 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与收敛条件被引量:10
- 2001年
- 本文采用“转移—分享”分析法考察东西部地区部门增长差异。结果显示 ,东部地区由于其部门高增长而拥有地区优势 ,在样本期获得了 582 3 1 9亿元的正向转移净额 ,而西部地区由于部门低增长而出现 2 684 95亿元的负向转移净额 ,这是造成东西部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 :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 ;以降低农业产出比重、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为切入点 ,全面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提高西部地区部门增长率。
- 张衔程民选
- 关于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0
- 2014年
-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的前提。公益性国有企业存在的理论依据不应当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去寻找。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是此类国有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福祉和利益的一个实现途径。较之私人企业,政府治理国有企业负外部性的成本相对要低。划分公益性国有企业时需要警惕误判。瑞典对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改革实践,为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 程民选王罡
- 关键词:公共产品
- 市场经济即主体产权经济析被引量:1
- 1998年
- 市场经济是主体都拥有产权的经济形式,或者说,市场经济就是主体产权经济。所谓主体产权经济,系指从事独立经济活动的一切经济主体都是产权主体,既不存在无产权的主体,也不存在无主体的产权。凡主体皆有产权,凡产权均有所属。这样一个命题,是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 程民选
- 关键词:市场经济运行产权主体财产权利经济人激励和约束机制
-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 程民选
- 关键词:信用诚信信任
- 售后服务外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产权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2
- 2015年
- 从产权的视角看,消费者权益就是消费者因购买产品而获得的占有和使用产品的行为性权利束。虽然正式制度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但是法定权利与实际行使的经济权利并不完全一致。在售后服务活动中,生产商从与消费者商品买卖的隐含合约中获得了售后服务的剩余控制权,并将其外包给了第三方服务商。在售后服务外包方式下,消费者产权遭到分割,消费者无法通过剩余权利的控制来激励厂商实施有利于自身权益的行为。同时,消费者的退出权也受到了种种限制,无法通过自我实施机制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必须重视售后服务外包合约对消费者权益造成的实质性侵害,以切实维护消费者产权。
- 刘嘉丁志帆程民选
- 关键词:外部性产权消费者权益
-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特点及经验总结被引量:17
- 2005年
-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分析改革的特点并进行经验总结。国企制度变迁过程具有诱致性因素和强制性因素交互作用,但强制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经营者与政府反复博弈的过程。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体,最终实现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契合是改革所坚持的目标;政府的明智抉择是民间的改革创举得以推行的决定性因素;正确对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 程民选龙游宇李晓红
-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制度改革国有资产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