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坤喜
作品数: 103被引量:339H指数:9
  • 所属机构: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所在地区:江苏省 镇江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曾培
作品数:75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
研究主题:人工心脏 叶轮血泵 叶轮式人工心脏 神经网络 血泵
茹伟民
作品数:58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人工心脏 叶轮血泵 叶轮式人工心脏 血泵 溶血
袁海宇
作品数:64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叶轮血泵 人工心脏 血泵 叶轮式人工心脏 溶血
封志刚
作品数:20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叶轮式人工心脏 溶血 人工心脏 神经网络 叶轮泵
李岚
作品数:27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叶轮式人工心脏 神经网络 人工心脏 叶轮泵 血泵
应用驱动电机参数估测叶轮式血泵输出流量的无创性测量方法被引量:5
2001年
临床应用中 ,对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十分必要 ,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作者针对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叶轮式人工心脏 ,提出采用驱动电机参数 (功率和转速 )间接测量血泵输出流量的方法 ,从而避免引入传感器探针 ,降低测量装置的复杂性 ,减小感染机会。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度 (误差 <5 %)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李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关键词:神经网络叶轮泵
改进型五阶集总参数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被引量:6
2012年
为更好地研究人体心衰的工作机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仿真工具,根据电网络模型法建立了一个改进型五阶集总参数心血管循环系统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有效,可模拟健康状态血液动力学特性,模拟得到CO(心输出量)为5.12 L/min,并可通过调节心率、心力、心室前负荷、心室后负荷模拟静息、轻度运动、中度运动、重度运动时的健康血液循环状态,模拟得出CO逐渐增大分别为5.09 L/min、8.86 L/min、10.74 L/min、14.7 L/min;也可以模拟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心衰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模拟得出CO逐渐减小分别为5 L/min、4.4 L/min、3.8 L/min、3.2 L/min,仿真结果与实际生理状态及文献中的试验数据相符,对诊断和治疗心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刘苓苓李岚钱坤喜
关键词:心血管循环系统仿真血流动力学心衰
心脏泵透皮能源传输系统的试验
2012年
人工心脏大多通过穿过皮肤的导线进行供电,人为制造了一个可能的感染源,且给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套透皮能量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非接触耦合进行能量传递,实现人工心脏植入人体后的无线能量传输.试验研究了该系统变压器次级线圈匝数、开关频率及变压器气隙的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器初级线圈30匝、次级线圈60匝时,传输效率最高,性能最好;开关频率为40 kHz时,系统传输效率最高;透皮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随变压器气隙的增大而减小,当气隙在0~3 mm范围内时效率在60%~80%之间;气隙超过3 mm时效率明显降低.
荆腾徐红霞王颢王芳群钱坤喜
关键词:电能传输非接触无线通信
基于电机参数的叶轮式人工心脏输出流量的无创性测量被引量:4
2001年
临床应用中 ,对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十分必要 ,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针对江苏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叶轮式人工心脏 ,提出采用驱动电机参数 (功率和转速 )间接测量血泵输出流量的方法 ,从而避免引入传感器探针 ,降低测量装置的复杂性 ,减小感染机会。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度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李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关键词:神经网络叶轮泵电机参数
临床用叶轮式心室辅助装置的改进与完善被引量:7
2000年
钱坤喜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王芳群李岚
关键词:叶轮式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
人工心脏输出流量和压力的神经网络估算法被引量:5
2002年
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和压力是血泵设计及运行的重要特性参数 ,其测量精度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人工心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即用神经网络从叶轮式人工心脏电机驱动参数换算血泵的流量和压力。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 ,本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无创性 ,不会对血液造成破坏 ,同时减少了感染机会。 (2 )结构简单 ,省去了流量计和压力计 ,便于人工心脏完全植入体内。
封志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李岚钱坤喜
关键词:人工心脏血泵人工神经网络叶轮式人工心脏
永磁磁浮技术在叶轮式人工心脏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将永磁力跟非磁力相结合实现永磁磁浮 ,研制出永磁磁浮叶轮血泵的样机。当电机转速逐渐增加到4 0 0 0r/min以上时 ,转子在液动力的作用下从接触点与定子相脱离 ,实现完全悬浮。压力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显示血泵的内部没有机械摩擦和湍流。与采用机械轴承的血泵相比 ,采用永磁磁浮技术的血泵不仅效率高 ,寿命长 ,而且不会产生溶血和血栓。
钱坤喜曾培茹伟民袁海宇
关键词:叶轮式人工心脏耐久性
人工心脏电动叶轮血泵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作者报道了左心室辅助及双心室辅助叶轮血泵的急性实验和存活实验,证明离心型人工心脏在可植入性、血液相容性及机械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讨论了叶轮血泵的密封问题,从而为叶轮血泵的进一步动物实验,为过渡至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手术后的短期辅助为目标的临床应用准备条件。对于心脏移植前心室辅助超过2周甚至长达数月的叶轮血泵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钱坤喜
关键词:左心室辅助装置
应用CFD研究叶轮设计对人工心脏泵内流场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溶血是叶轮血泵常见的一种血液破坏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血液的动力学行为。本研究针对基于流线型设计的叶轮血泵和一种直叶片血泵,应用CFD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溶血实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流线型叶轮血泵内的流动模式符合流线型设计理论,与直叶片叶轮血泵相比,它的溶血较小,更符合血液动力学要求。可以认为,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流线型叶轮血泵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不容易造成血液破坏。
王芳群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关键词:溶血CFD
直径23mm、重31g可长期使用的主动脉瓣膜泵的初步研制
2006年
目的研制能长期植入主动脉瓣位置的左心室辅助装置,以治疗晚期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患者。方法研制出直径23 mm、重31g可植入的主动脉瓣膜泵,该装置包括一个转子(由驱动磁钢、叶轮组成)和一个定子(装有带铁芯的电机线圈、出口导叶),并被置于主动脉瓣位置,不占用额外的解剖空间。主动脉瓣膜泵能像自然心脏一样直接将血液由心室输送到主动脉,不需要连接管道和旁路管道,对自然生理循环的干扰可以降至最低程度。结果主动脉瓣膜泵流量由最大到零周期变化。血流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主动脉瓣膜泵转速为15 000 r/m in时,可以产生7L/m in的流量、压力可达50mmHg(1kPa=7.5mmHg);同一转速下,当流量为0 L/m in时,主动脉瓣膜泵能保持主动脉舒张压在80 mmHg以上。结论直径23mm、重31g可长期使用的主动脉瓣膜泵能同时满足可植入性和血流动力学特性两方面的要求,有望替代自然心脏移植。但对该装置的血液相容性和耐久性问题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钱坤喜茹伟民曾培袁海宇封志刚王芳群D F WangS TopazJB Zw ischenberg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