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作品数: 51被引量:137H指数:6
  • 所属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相关作者

王君玮
作品数:260被引量:1,14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沙门菌 耐药性 风险评估 非洲猪瘟 毒力基因
赵建梅
作品数:79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沙门菌 耐药性 沙门氏菌 血清型 引物
赵格
作品数:81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沙门菌 风险评估 沙门氏菌 耐药性 畜禽产品
王娟
作品数:280被引量:1,33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耐药性 滇牡丹 沙门菌 沙门氏菌 基因克隆
曲志娜
作品数:186被引量:89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耐药性 沙门菌 沙门氏菌 血清型 大肠杆菌
一种检测致禽类死亡病原的液态芯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同时检测13种可致禽类死亡病原的引物和液态芯片方法。其上游引物具有F1‑F2‑F3所表示的序列,其中F1与用于液态芯片结果读取的配伍微球所连接的序列反向互补,F3与待检病原特异基因序列互补,F2为(CH...
王君玮赵格刘娜赵建梅蒋文明曲志娜王娟刘俊辉
文献传递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基因组特征和耐药性
2024年
为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的耐药特征、毒力特征及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对2021-2022年来自胶东地区26个养禽场的31株弯曲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然后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弯曲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6.77%,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率均为93.55%;31株菌呈现出6种耐药谱,15株菌耐3类及以上药物。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31株弯曲菌分为20个序列型(ST),其中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为CC828,空肠弯曲菌呈现多样性分布;携带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多种类型耐药基因,携带已知功能的6类42种毒力基因。经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CC828分布在3个小分支中,空肠弯曲菌分布在7个小分支中,分布分散。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耐药严重,耐药谱较广,携带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有一定关系;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结肠弯曲菌有优势克隆群,空肠弯曲菌ST型呈多样性,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降低禽源弯曲菌向人类传播的概率,实现“同一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娟宋时萍黄秀梅刘俊辉王琳苗帅刘娜赵建梅高玉斌赵格张喜悦王君玮曲志娜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耐药性
弯曲菌宽谱烈性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初步应用
2024年
为探索控制弯曲菌污染的新途径,以弯曲菌NCTC12662为宿主菌,从养殖场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弯曲菌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电镜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测试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从山东省胶东地区养鸡场粪便中分离到1株噬菌体P-61。透射电镜下显示该噬菌体颗粒具有1个直径约为102.6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1个长度约为112.9 nm的长尾部,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裂解谱为48.48%,裂解效价为5.5×10^(11)pfu/mL,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约为130 min,裂解量为240 pfu/cell;最适宜生长温度为42℃,pH耐受性较强,在pH 5~9范围内效价较稳定。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130425 bp,G+C含量为26.13%,共有176个开放阅读框、3个tRNA,软件预测基因组中不含毒力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利用棋盘法测得,当噬菌体为10^(6) pfu/mL时,环丙沙星最低浓度降至1/8 MIC,联合用药组具有明显的联合杀菌效果。综上可知,得到的噬菌体P-61具有效价高、裂解谱宽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且基因组信息清晰,能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消毒、净化等临床应用可能性。本研究为噬菌体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生物资源。
王娟刘俊辉宋时萍黄秀梅李彦刘娜赵建梅刘燕鑫段笑笑高玉斌王琳赵格张喜悦王君玮曲志娜
关键词:弯曲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
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畜禽中沙门氏菌的携带状况及其毒力和耐药性,为动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从山东、吉林、江西、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采集样本,用国标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用沙门氏菌血清型试剂盒检测血清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最后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健康畜禽和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20.67%(141/682)、6.13%(45/734)。发现4种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42.6%)、印第安纳(26.2%)、肠炎(17.7%)和汤普森(17%)。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检测SPI-1~SPI-5上的5个核心蛋白基因和spv A、B、C、D和R毒力质粒基因,其中健康畜禽样本中沙门氏菌毒力岛上的基因携带率与发病畜禽样本中的携带率基本一致,但发病畜禽中的菌株毒力质粒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畜禽。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外,发病动物中的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比健康动物中的高。猪源与鸡源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粘杆菌素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对其他抗菌药物略有差异,但不显著。健康畜禽中的多数沙门氏菌株耐药1~2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55.32%;发病畜禽中耐药10种以上的沙门氏菌占分离株总数的44.44%。[结论]发病畜禽中的沙门氏菌分离率比健康畜禽中的低,但其毒力质粒基因的携带率较健康畜禽中的高,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该分析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宋雪赵格刘文化孙婷婷王娟赵建梅洪军李月华黄秀梅刘娜张林波王君玮
关键词:沙门氏菌毒力耐药性
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及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而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其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在长期面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也使动物成为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通过分析国内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不断提高,多重耐药程度不断加重,尤其北方高纬度地区面临更为严峻的耐药形势;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丰富的分子流行特征,其中ST9、ST97、ST398为优势分型且分布广泛,MRSA SCCmecⅫ、SCCmecⅢ和SCCmecⅣ3种分型近年来呈现扩散分布趋势;为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问题,国内正在研究中药制剂、噬菌体、益生菌、抗菌肽等4种抗生素代替方法,这些制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可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防治提供参考。
胡方圆王琳刘耀蓬宋时萍郭皖露刘娜高玉斌王娟黄秀梅赵建梅刘俊辉曲志娜王君玮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 202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抗菌技术领域,涉及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202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弯曲菌噬菌体vB Ca612022(Campylobacter phage vB Ca612022),所述弯曲菌噬菌体...
王娟曲志娜王君玮刘俊辉王琳刘娜赵格张喜悦黄秀梅赵建梅高玉斌宋时萍苗帅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4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3组体系的12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25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肖沙赵格赵建梅赵建梅宋时萍刘娜张喜悦刘娜王君玮
关键词:致病微生物
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表征
2024年
为构建能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L.lactis),以pET28a-9F1、pET28a-9F2、pET28a-9F3质粒作为模板,扩增具有不同表位排序的多表位肽序列,插入至表达载体pNZ8149中,并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感受态细胞,分别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9F1/L.lactis、pNZ8149-9F2/L.lactis和pNZ8149-9F3/L.lactis。经1ng/mL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对菌株的稳定性进行测定,并绘制重组菌株与亲本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PCR扩增均获得了993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目标片段已被正确插入pNZ8149质粒;经Westerm blot分析,3株重组菌株裂解物在39.55kDa处出现可与987P抗体和F18抗体反应的目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经20次传代后,将重组菌株接种于Eliker筛选培养基,发现98%以上的菌落仍为阳性菌落;与亲本菌株相比,外源蛋白的插入导致了重组菌株生长减缓,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株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其可稳定携带质粒,且生长性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本试验构建的重组菌株为探索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最佳表位序列,研制有效的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张喜悦李昕赵格赵建梅曲志娜刘俊辉王娟王珠琳刘娜宋时萍黄秀梅高玉斌邹明王君玮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乳酸乳球菌多表位免疫原性
一种快速鉴定病死禽肉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鉴定病死禽肉的方法,是在待检测的禽肉滴加联苯胺乙醇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记录颜色变蓝的时间;当显色时间不超过30s,判定所检测的禽肉为病死禽肉。本发明检测了室温、冷藏和冷冻三种不同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的健...
王君玮赵格刘娜赵建梅曲志娜王娟刘俊辉王琳高玉斌
文献传递
过氧化物酶法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有效性
2020年
目前对病死鸡肉的检验检疫主要依赖于感官性状和病理变化的肉眼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亟需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技术,以有效支撑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本研究针对具有现场快速鉴定潜质的过氧化物酶法,验证了室温、冷藏和冷冻3种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健康鸡肉(120份)和病死鸡肉(60份)样品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发生积血的病死鸡肉比正常屠宰的健康鸡肉显色更明显,病死鸡肉室温和冷藏状态下,不同时间节点显色时间多集中在4~8 s,而健康鸡肉显色时间多超过35 s或不显色;冷冻条件下,过氧化物酶会发生失活,但病死鸡肉过氧化物酶显色时间总体还是在30 s以内,且3种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的健康鸡肉与病死鸡肉样品的显色时间差异显著(P <0.01)。以显色时间等于或低于30 s作为判定病死鸡肉阳性的时间节点,发现过氧化物酶法对室温和冷藏状态鸡肉鉴定的敏感性均高于95%,特异性也在95%左右,对冷冻状态鸡肉的有效鉴定率也高于80%。可见过氧化物酶法可以用于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的病死鸡肉样品的现场快速有效鉴定。
刘娜高玉斌陈姿颐赵建梅马冬王娟曲志娜王君玮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