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寿伟
-
-
- 所属机构: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镇江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柴楠
- 作品数:25被引量:232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交往 主体间性 他者 主体性 伦理
- 胡雅宁
-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先秦儒家 教育 知识观 教育价值 教育实践
- 张婷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方式 学校教育
- 焦瑶光
- 作品数:20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小学教师 教育学 教育无目的论 学科课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
- 郭玲玲
- 作品数:20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工作伦理 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 儒教伦理 提升方法
- 论制度与学科制度的生成被引量:5
- 2007年
- 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学科制度有两种生成途径:一是“理性建构论”;二是“自发生成论”。两种途径都提供了一种学科制度发生的动力学理由。只是它们两者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学科制度生成的任务,事实上,学科制度的生成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吕寿伟
- 关键词:学科制度秩序哈耶克
- 庸俗功利主义教育的精神哲学审视
- 2024年
-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育功利化教育精神
- 精神蜕变与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
- 2018年
- 公共教育信任体现着民众对教育的基本信念,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信念的获得并非源于对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而是由于社会集体经验和文化传承而形成的被群体普遍接受了的习惯化倾向。习惯之为习惯就在于不加反思的选择,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让其接受相应的教育。民众对教育的这种半无知状态使其只能怀着对教育的信任去行动,即被意图的'我'的行动的未来结果通常也会按时出现,尽管自我也意识到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育理念信任危机
- 家庭支持与初入学儿童的学校适应问题被引量:2
- 2007年
-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儿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成为了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学习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儿童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机会增多,等等。但是,此时的儿童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如注意力不稳定、情绪性明显、自控能力较差等,这显然和入学学习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 郭玲玲吕寿伟
- 关键词:入学儿童家庭支持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心理特征
- 道德,还是伦理?——教师道德时代困境的精神哲学探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教师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结,但屡屡发生的恶性师德事件使教师道德陷入无法克服的困境之中。一般而言,我们倾向于对师德问题进行"道德"的理解,从而用"道德方案"寻求问题的解决。然而,无论是制度的力量,亦或是教师个体的道德良知,都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师德状况。我们无法单独依靠"道德"走出因"伦理"之殇所引发的师德困境,只有"伦理"的观点才能为教师道德提供价值合理性的终极根据。但普遍性的伦理需要通过个体化的道德来获得其现实的形式,也就是说,当前师德问题既不能单纯地求助于道德,也不能单纯地求助于伦理,伦理优先、"伦理—道德"一体的精神哲学之路才是师德重建的应然之则。
- 吕寿伟柴楠
- 关键词:师德道德困境伦理实体
- 分配,还是承认——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被引量:31
- 2014年
-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育正义分配正义羞辱蔑视
- 黑格尔精神哲学视域下的伦理教化与公民养成被引量:2
- 2019年
-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养伦理教化伦理实体伦理精神
-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 2022年
- 《教育学原理研究》是国内第一本以“教育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以“史论合一”的方法,明晰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质,通过解构与重构教育学原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化解教育学的“原理”之痛。一、为“教育学原理”正名长期以来,“教育学原理”存在着名实不符的困惑,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时有研究对“教育学原理”进行名称之辩,但时至今日,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只是普遍采取了一种忽视或遗忘的态度将问题搁置。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性质
- 高校优绩主义科研评价的逻辑基础、伦理风险与价值选择
- 2024年
- 优绩主义科研评价始终包含着对个人努力和奋斗的鼓励,在优绩至上的制度氛围里,所有人都沉浸在依靠自身既有能力和持续努力来改变当下现状的“积极生活”当中。优绩主义科研评价通过唯才是举的正义承诺、最大效益的效率承诺和成功人生的价值承诺成为支配性的科研评价制度。然而,赋予优绩主义科研评价正当性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其问题的根源。科研目的上的功利主义、生存方式上的竞争主义,以及学术文化上的等级主义令优绩主义科研评价无法兑现其原初的承诺,它导致科研与学术的日渐疏离,使科研活动沦为“输赢”游戏,更使学者群体出现等级分化。优绩主义科研评价遵从的是市场的逻辑,而非学术的逻辑。走出优绩主义困境,首先要通过超越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完成大学学术文化的回归;其次要通过摈弃畸形的成功主义伦理学,实现学者学术精神的回归;最后要通过打破优绩至上的评价原则,实现学术本体价值的回归。
- 柴楠吕寿伟
-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管理主义
- 从排斥到承认——教育共同体的伦理生活研究
- 教育排斥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通过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文化冲突或情感拒绝等方式使个人或群体完全或部分的被排除在教育共同体日常生活之外,从而剥夺他人作为共同体正式成员的资格而不能获得有效的教育参与。教育排斥并非道德无...
- 吕寿伟
-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