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露
作品数: 11被引量:25H指数:3
  • 所属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2016年湖南省伦理学会年会综述
2017年
2016年12月23日至24日,湖南省伦理学会学术年会在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召开。本次年会由湖南省伦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湖湘伦理学研究院(筹)联合举办。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年会,与会人员围绕年会主题“社会转型与发展伦理”从多领域、多层次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余露
关键词:伦理学道德文化社会主义道德
跨越数字鸿沟 共享数字福利——基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路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及其管理日趋智能化。但是,数字技术却并未让每个个体同等受益,因而在数字领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字鸿沟"。这不仅让不平等进入到数字领域,也加剧了社会领域的不平等,增加了社会分裂的风险。于是,人们试图通过给个体赋能去弥合"数字鸿沟",但这一进路将个体仅仅视作抽象的"数据或技术使用者",遭遇了"普遍主义政治"的困境。鉴于此,基于身份认同的差异进路主张让每个个体如其所是地进入到数字领域,在算法设计、数据收集、采样测试等环节都承认诸身份认同的价值。只有当诸身份认同在数字领域得到尊重、其价值得以承认时,赋能的背景框架方能夯实,赋能进路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福利共享。
余露
关键词:数字鸿沟身份认同共享差异政治
自动驾驶汽车的罗尔斯式算法——“最大化最小值”原则能否作为“电车难题”的道德决策原则被引量:10
2019年
自动驾驶汽车必须拥有应对“电车难题”的道德决策程序。为此,人们援引伦理理论构想了不同的算法,如功利主义的、康德式的。雷本深受罗尔斯道德理论的启发,借用厚实的“无知之幕”和“最大化最小值”原则,设计了一套可操作的罗尔斯式算法,并给予相当程度的辩护。但罗尔斯式算法因其误解了罗尔斯的意图而错误地适用了“最大化最小值”原则,导致其产生了无法解决的困境。
余露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
论罗尔斯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
2018年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联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令人瞩目且极富启发的新兴议题。立足于罗尔斯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分析罗尔斯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并厘清两者关联背后的差异,可以剖析出罗尔斯在个体与国家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第三种选项"。这一工作不仅有助于恰当地理解罗尔斯与共同体主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深入思考和探究诸如"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现实政治课题。
余露
关键词:罗尔斯黑格尔自律政治认同
个人自主性、集体能动性与政治认同
2023年
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实践,结合其对现代社会想象的理解,呈现了独特的政治认同思想。但他关于“集体能动性”及其可能的政治实践——“承认政治”的看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甚至被认为是“反自由主义宪政的”。通过厘清泰勒政治认同思想的文化前提和理论基础,即个人自主性与公共自主性的关系,我们发现,泰勒的立场完全可以与批评者达成和解,他提供了一种自由主义的、融合论的政治认同思想。
余露
关键词:政治认同承认政治
论政治社会的共享目的——以罗尔斯为视角被引量:2
2017年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余露
关键词:政治社会实践政治正义政治认同
个人观念、正义及其证成——论罗尔斯个人观念的嬗变被引量:3
2019年
近代以来,政治正当性的证成越来越依赖于一种政治的个人观念。罗尔斯自觉地承接这一传统,将政治的个人观念作为公共证成的基础。罗尔斯的政治个人观念经历了从寓于宗教共同体的存在者、平等的道德代表到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的发展脉络。这一观念的嬗变是随着罗尔斯关注点的变化而发生的,个人作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是由特定的政治目的——政治正义的公共证成所决定的。政治的个人观念并不旨在精确地描述“我之所是”,而只是挑选出个人与政治正当性证成最为相关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罗尔斯的政治个人观念是功能性的。
余露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
伦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被引量:5
2018年
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余露
关键词:自我认同自我
“政治认同”的哲学诠释
2021年
大力推进政治认同建设,凝聚社会共识、维系社会长治久安,是每个政治社会的首要任务。为了寻求行之有效的政治认同建设进路,厘清“政治认同”(political identity)的概念和内涵就成为必然之举。
余露
关键词:政治认同社会共识哲学诠释社会长治久安
政治社会的共享目的
2018年
自由主义者大都提倡特定类型的国家中立。这一原则强调“公共政策、制度等应该平等地包容所有值得的善观念”,它并不要求政治制度和政策的现实影响是中立的,而是认为国家/政治社会在对待不同的善观念时要恪守中立的立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作为自由主义阵营的巨擘,罗尔斯典范地诠释了中立原则,并试图借此探讨理性多元社会的长治久安之道。
余露
关键词:中立原则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