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淑文
-

-

- 所属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 戚行江

- 作品数:329被引量:1,01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杨梅 果实品质 凋萎病 杨梅果实 矮化
- 郑锡良

- 作品数:228被引量:5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杨梅 果实品质 凋萎病 杨梅果实 矮化
- 梁森苗

- 作品数:277被引量:7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杨梅 果实品质 凋萎病 矮化 杨梅果实
- 孙鹂

- 作品数:39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杨梅 果实品质 凋萎病 设施栽培 杨梅果实
- 朱凤香

- 作品数:177被引量:903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蝇蛆 堆肥 菇渣 微生物菌剂 发酵菌剂
- 一种设施栽培杨梅的补光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设施栽培杨梅的补光方法。所述方法在花芽分化开始至开花结束期间的白天时段补充红色光照射设施栽培杨梅,而在夜晚时段不进行补光,所述方法能促进杨梅花芽的生长发育,进而促进开花提前并提高开...
- 孙鹂张淑文戚行江郑锡良俞浙萍梁森苗任海英
- 杨梅果实维生素C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以13份杨梅种质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维生素C(V_(C))等品质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了V_(C)与游离氨基酸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杨梅果实V_(C)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杨梅果实V_(C)含量在409.5~986.7 mg·kg^(-1);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6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赖氨酸占比最大,为22.48%;非必需氨基酸8种,天冬氨酸占比最大,为37.09%;呈味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总含量介于1.92~3.67 mg·mL^(-1),不同种质呈味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呈现不同风味。相关性分析表明,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与V_(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推测杨梅果实V_(C)与上述游离氨基酸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 张启梁森苗王嵘林瑞胡佳卉郑锡良戚行江张淑文
- 关键词:杨梅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
- 蜡杨梅与杨梅种间嫁接及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 梁森苗张淑文任海英郑锡良戚行江
- 关键词:杨梅砧木聚类分析
- 不同光质补光对杨梅花芽发育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 孙鹂张淑文郑锡良俞浙萍任海英梁森苗戚行江
- 关键词:杨梅不同光质补光花芽发育
- 杨梅枝条醇提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枝条醇提物在制备抗肝癌药物方面的应用。所述的杨梅枝条醇提物由新鲜去叶的杨梅枝条干燥、粉碎后经70%乙醇提取获得。所述杨梅枝条醇提物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关系;所述杨梅...
- 张淑文戚行江李有贵俞浙萍郑锡良郑园园
- 一种利用彩色棚膜增加杨梅果实大小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增加杨梅果实大小的培育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双色透光膜覆盖的大棚以改变果实生长发育环境中的光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建棚:搭建两株杨梅树为一组的顶部呈弓形棚架;(2)覆盖双...
- 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郑锡良朱婷婷
- 文献传递
- 不同杨梅种质叶片特性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 2023年
- 测定了浙江兰溪市12个不同杨梅种质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份杨梅种质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优质杨梅。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叶片特性存在差异,Y3杨梅叶片形态小,热耗散能力强,受到环境胁迫程度相对低,生长状态最为健康;Y11杨梅叶片生长形态最大;荸荠种(Y12)叶绿素含量相对指数和花青素含量相对指数最高。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80%。以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比重作为权重,构建主成分综合模型,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杨梅品种分别为Y7、Y10、Y6。综合叶片与果实品质数据,Y7具有叶片形态大、果实品质优良的特性,可作为育种新材料进行应用。
- 张启王嵘梁森苗林瑞胡佳卉郑锡良张淑文戚行江
- 关键词:杨梅种质资源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不同免疫诱导剂对杨梅凋萎病抗性的影响
- 2024年
- 以东魁幼苗为试材,研究3种诱导剂(枯草芽孢杆菌、水杨酸、芸苔赤霉酸)对杨梅凋萎病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和芸苔赤霉酸处理下,杨梅凋萎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35.44%、27.16%;在枯草芽孢杆菌、芸苔赤霉酸诱导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叶面积较对照分别提高8.82%、8.42%;3种诱导剂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在3种诱导剂处理下,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芸苔赤霉酸的作用较为显著,且其对应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综上,研究筛选到能诱导杨梅凋萎病抗性的2种诱导剂,即枯草芽孢杆菌和芸苔赤霉酸,可为今后杨梅凋萎病的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丁娟孙学鹏俞浙萍张淑文孙鹂梁森苗戚行江
- 关键词:杨梅凋萎病诱导剂
- 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以浙江省义乌、兰溪、海宁等地收集保存的24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系统观察评价其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主要性状等特性。结果表明:24个鲜食枣品种的树姿呈半开张、开张或直立,树形主要为乱头形、圆头形,树势基本表现为强或中庸,主干皮裂主要为条状;二次枝长25.11~174.67 cm,二次枝节数6.67~10.80节;枣吊长15.56~37.32 cm,枣吊叶片数7.76~16.96片;股吊率1.84%~3.95%,吊果率1.41%~5.85%;枣头长79.57~306.33 cm、粗15.39~28.97 mm,枣头节间长度12.44~28.72 cm,枣头色泽主要为灰褐色;叶片以绿色为主,叶片平展,多为椭圆形或卵圆形;果实完熟期集中在8—9月。综合分析植物学特征、物候期、果实品质等性状,初步筛选出适宜浙江省种植的‘沾化冬枣’‘泗洪大枣’‘早大果枣’3个鲜食品种,其果肉酥脆、甜度适中,维生素C含量高,单果重16.58~32.36 g,可食率97.44%~98.87%,总糖含量11.17%~30.82%,可滴定酸含量0.19%~0.28%,维生素C含量3 130.0~4 796.7 mg/kg,相比其他品种汁液多而甜,口感更加优良,可作优良鲜食品种进行种植。
- 任海英曹靖郑锡良朱跃进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
- 关键词:鲜食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
- 杨梅果实发育成熟度与颜色变化规律探究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准确判断杨梅的成熟度,本研究以白梅类水晶种和红梅类东魁为试材,分别测定连续18个采样时期的果实色差参数明度L^*、红绿值a^*、蓝绿值b^*等,并计算色泽比a^*/b^*,探究了杨梅的色差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成熟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东魁的L^*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减小,a^*在转白期后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基本不变。东魁和水晶种b^*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历了先变小,后迅速增大,再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过程。在东魁发育的幼果期至转白期,水晶种的a^*/b^*与东魁的变化一致,均为由负值转变为接近于0的正值的过程;东魁在果实发育的转红期至成熟期a^*/b^*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a^*/b^*则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 梁森苗朱婷婷张淑文宋文君马祺郑锡良戚行江
- 关键词:杨梅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