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
作品数: 25被引量:42H指数:4
  • 所属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孙峥嵘
作品数:84被引量:25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人巨细胞病毒 多态性研究 多态性 临床低传代分离株 基因多态性
王爽
作品数:49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人巨细胞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骆驼奶 肠炎 宫颈癌
于淼
作品数:15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骆驼奶 肠炎 基因多态性 小鼠
邹飞
作品数:15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人巨细胞病毒 酵母双杂交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
岳原亦
作品数:12被引量:1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肠上皮细胞 T淋巴细胞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中国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31基因多态性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31(HPV31)E6和HPV31 E7基因多态性。方法首先将从已确诊HPV31阳性患者宫颈细胞中提取的DNA,应用巢式PCR对E6和E7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再与参考序列比对找到突变位点。应用Mega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应用PAML软件分析点突变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应用PSIPred server预测HPV31 E6和E7蛋白质二级结构,应用ABCPred server寻找理想的B细胞免疫表位,应用ProPred-Ⅰserver和ProPred server分别预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和HLAⅡ类结合表位。结果成功扩增和测序HPV31 E6和E7序列各151个。与参考序列(J04353.1)比对后发现,E6基因中检测到单核苷酸突变25个,E7基因中检测到单核苷酸突变8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中国东北地区HPV31 E6和E7基因均以A谱系最为流行。研究观测到的大部分非同义突变存在于预测表位中。结论HPV31 E6和E7基因组在东北地区呈基因多态性分布,并以A谱系为主。
于淼吴思王爽崔畅婉路一平孙峥嵘
关键词:E6基因E7基因基因多态性宫颈癌
中国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全基因组克隆及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初步鉴定被引量:2
2021年
为构建含东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细胞模型,收集中国东北地区HPV16单一感染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提取DNA,将HPV16全基因组分成4个区段,通过4对特异性引物对HPV16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及核酸序列分析,克隆HPV16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细胞转染,构建含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细胞内HPV16早期基因的表达。成功克隆出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MW320358);构建了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及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证明了HPV16早期基因E1^E4、E5、E6和E7在重组细胞模型内均有表达,从而获得中国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及含有HPV16全基因组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型。
刘淼吴盈盈路一平吴思王爽崔畅婉于淼孙峥嵘
关键词:表达载体构建
HPV16基因组甲基化对宫颈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生殖道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高致病性HPV16亚型感染可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但多为自限性感染,仅部分患者发生宫颈癌变,故仍需对HPV携带者的癌变风险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判断。HPVDNA甲基化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DNA甲基化与病毒载量、复制转录以及病毒致瘤性具有相关性。准确鉴定HPV相关的甲基化模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将有助于改善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的筛查、临床诊断及治疗。
吴思孙峥嵘
关键词: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细胞因子,探讨HCMV感染导致血清和脑脊液中特异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为HCMV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预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4例HCMV感染且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新生儿(HCMV感染组)的血清和脑脊液,4例无CNS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和脑脊液,应用蛋白芯片筛选HCM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及脑脊液中差异表达因子。进一步扩大样本收集30例HCMV感染组和30例对照组新生儿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验证差异因子的表达。结果蛋白芯片分析发现,HCMV感染组新生儿脑脊液与对照组相比,在29种细胞因子的筛选中发现有3种差异表达因子,分别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均P<0.05。HCMV感染组新生儿血清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细胞因子表达。ELISA验证结果显示,HCMV感染组新生儿脑脊液中,Acrp30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9.76±2.01) ng/L比(7.75±0.10) ng/L,t=87.09,P<0.001],MMP3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40±2.13) ng/L比(0.18±0.45) ng/L,t=3.07,P=0.003],而IL-1α显著低于对照组[(2.36±0.99) ng/L比(2.91±0.78) ng/L,t=2.39,P=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新生儿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为HCMV的CNS损伤程度预后判断提供可靠参考指标,可协助临床对新生儿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王爽邹飞吴思李莹吴盈盈孙峥嵘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蛋白芯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骆驼奶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肠炎的保护作用
2020年
目的探究骆驼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双蒸水灌胃,实验组使用骆驼奶灌胃,14 d后经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诱导建立急性肠炎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含量。结果相对于双蒸水对照组,骆驼奶实验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缓慢(P<0.05),生存率提高,组织学评分下降(P<0.05),γ干扰素(IFN-γ)阳性表达的辅助性T淋巴(CD4^+IFN-γ^+)细胞比例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7(IL-17)阳性表达的辅助性T淋巴(CD4^+IL-17^+)细胞比例下降(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7降低(P<0.05)。结论骆驼奶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急性肠炎。
崔畅婉于淼王爽吴思孙峥嵘
关键词:骆驼奶肠炎葡聚糖硫酸钠小鼠
执行功能测评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18年
执行功能的检测是临床认知功能评估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神经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执行功能定义和理论模型,导致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执行功能测评技术。为增进临床医生对执行功能测评技术的了解、促进临床上执行功能测评工作的开展,本文从执行功能的总体评估和执行功能核心成分的专项评估两方面分别对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执行功能测评技术进行概述,并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吴思郑东明
关键词:痴呆
宫颈组织中Stat5b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b及其磷酸化形式p-Stat5b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Stat5b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宫颈组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组织共80例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Stat5b以及p-Stat5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tat5b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升高,呈正相关。Stat5b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宫颈癌中高表达比例分别为15.0%、0.0%、5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反,p-Stat5b表达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呈负相关,在正常宫颈组织、LSIL、HSIL、宫颈癌中高表达比例分别为80.0%、45.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at5b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有差异,表明Stat5b信号分子可能与宫颈病变的发展有关。
吴思吴盈盈于淼王爽崔畅婉孙峥嵘
关键词:STAT5B免疫组织化学
原代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方法
2022年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可重复的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4例正常宫颈组织和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并分别采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中性蛋白酶联合法)及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CD326、P40以及Ki-67+P16双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14 d,汇合度可达70%~80%,传代可至4~5代,且荧光染色CD326、P40均表达强阳性,P16表达弱阳性,Ki-67仅在个别细胞核中表达;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原代培养14 d,汇合度可达70%~80%,传代可至5~6代,荧光染色CD326和P40均表达强阳性,P16表达阳性,Ki-67广泛表达于细胞核。结论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分离法及5%FBS的KFSM培养基可高效、多次重复原代培养正常宫颈上皮细胞;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法及5%FBS的KFSM培养基培养可高效、多次重复原代培养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
吴思路一平王馨艺孙峥嵘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原代细胞培养
人巨细胞病毒UL145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来源于人胎脑cDNA文库的组织蛋白。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CMV UL145片段,酶切及纯化扩增的目的片段及酵母表达载体p GBKT7,连接HCMV UL145片段及载体p GBKT7,将连接后的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UL145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再将人胎脑文库DNA也转化到酵母AH109中,筛选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最终确认多个克隆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BLAST结果显示3个与FOXG1高度同源。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筛选出与HCMV UL14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人胎脑c DNA文库蛋白FOXG1,推测该目的蛋白在HCMV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邹飞王爽吴思孙峥嵘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酵母双杂交系统
STAT1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16病毒载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表达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病毒载量(VL-每个细胞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STAT1的表达;同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宫颈病变的HPV16病毒载量,并分析STAT1表达与HPV16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STAT1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而升高,呈正相关。STAT1在正常组织、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ly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中高表达比例分别为12.50%、39.29%、53.57%、88.46%。qPCR用于检测宫颈病变中HPV16含量,表明HPV16拷贝数随宫颈病变的进展逐渐增加,且宫颈癌病毒载量最高。在多变量分析中,STAT1蛋白的表达与HPV16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STAT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呈正相关,并且HPV16病毒载量可能影响STAT1蛋白的表达。STAT1的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病变进展的特异性指标。
吴思吴盈盈于淼崔畅婉王爽孙峥嵘
关键词:STAT1HPV1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