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雅
作品数: 5被引量:10H指数:2
  • 所属机构: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嘉兴市
  •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网络语言交际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突破被引量:2
2007年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语言系统中都普遍存在。因此,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围语言学家里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六大准则,即策略准则(Tact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吴承雅
关键词:礼貌原则语言交际网络语言学家语言系统
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6
2007年
称谓语词的选择问题是社会语言学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内外语言学界就这个问题都展开了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其中不同语系之间称呼语的比较研究更是引起了研究者们普遍的兴趣。由于每种语言的称呼语体系都包含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暗含着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称呼语体系的比较分析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承雅
关键词:称呼语社会语言学英汉文化内涵民族历史
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研究
美国2005年募捐2830亿美元,2006年募捐2950亿美元。根据施惠基金会的统计,其中76%来自普通人,即千百万普通人每月几美元、几十美元的固定小额捐款。其实,经常性的小额募捐的意义不仅在于能筹集到数额多大的款项,更...
吴承雅
关键词:人际意义功能语言学
文献传递
从情态系统看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以系统功能为框架,从情态这一分析视角研究美国的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的实现。可能性情态有助于降低募捐者话语的武断性。意愿性情态主要用于委婉的劝说和鼓励。隐性主观情态有助于募捐者表达对其判断的责任感,降低其观点的主观性。中值和低值的情态则显示了募捐者对潜在捐助者的尊重。募捐者灵活利用情态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来温和的表达其判断,显示出对潜在捐助者的尊重,最终委婉的劝说和鼓励其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
吴承雅
关键词:情态人际意义
从人称系统看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基于美国募捐信函的分析
2011年
本文以系统功能为框架,从人称系统出发研究美国的募捐信函的人际意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灵活使用能突出其对话性。第一人称的实际指称对象发生微妙转换,可以增强劝说力和亲密团结度。第三人称的使用能增强募捐信函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募捐者灵活利用人称系统明确其募捐活动的客观公正性,创造募捐者与潜在捐助者之间的平等协商和亲密的气氛,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从而影响潜在捐助者使其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
吴承雅
关键词:人称代词人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