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作品数: 156被引量:519H指数:11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顾章平
作品数:59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骨折 小儿 外科学
李浩宇
作品数:84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髋脱位 先天性髋脱位 髋臼 截骨术
许瑞江
作品数:96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骺板 髋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生长面
赫荣国
作品数:159被引量:431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胫骨 髋臼
叶平
作品数:562被引量:3,82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脂异常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儿童股骨颈骺板完全性早闭的病因探讨
2000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颈骺板早闭的发病因素。方法 :在描述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 ,对罹患本病的 5例儿童进行了ESR、C -反应蛋白测定 ;X线片、CT、同位素和病理检查。结果 :平均年龄为 10 .7岁。主要表现有跛行 ,患髋疼痛和屈曲、内旋活动受限 ,肢体平均短缩 1.9cm ;X线片显示股骨颈骺板线消失 ,股骨头小 ,股骨颈短 ;CT发现股骨头密度不匀 ;99mTC骨扫描可见股骨头放射性均匀分布 ,但骺板处无浓聚 ;2例病理结果为滑膜透明变性。结论 :本病可能是Legg -Perthes病的特殊类型。
赫荣国顾章平李浩宇许瑞江王浩卢强
关键词:股骨颈儿童
髓内钉治疗成人BadoⅢ型孟氏骨折一例
2024年
患者男,19岁,骑自行车摔伤致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入院。入院检查:前臂畸形,压痛,右腕及右手背伸功能正常,右手末梢血运及感觉良好。X线检查提示右尺骨近端1/3短斜形骨折并向外侧成角畸形,右肘桡骨头向外侧脱位。予患者急诊牵引闭合复位桡骨头后石膏托固定。然后消肿镇痛治疗,伤后5 d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尺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手术操作:前臂髓内钉为美国Acumed解剖型髓内钉。
王浩何红英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肘关节疼痛石膏托固定孟氏骨折末梢血运尺骨近端
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后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受体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后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经DMSO溶媒、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单独或联合PPARγ受体抑制剂GW9662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等预处理24h后,各组同时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经JC-1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与未经缺氧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模型组心肌细胞红/绿荧光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吡格列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0.1μmol/L、1μmol/L和2μmol/L组红/绿荧光比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吡格列酮2μmol/L组相比,吡格列酮+GW9662组和吡格列酮+Chelerythrine组红/绿荧光比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吡格列酮具有对抗膜电位下降的作用,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PARγ来实现,同时也可能与PKC途径有关。
朱启伟王浩叶平骆雷鸣张今尧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前臂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髓内钉治疗且获得随访的成人前臂双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2.9±7.8)岁。损伤机制:摔伤8例,交通伤6例,传送带绞伤1例,砸伤1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8例,B型骨折5例,C型骨折3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随访前臂旋转活动度和上肢平均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评价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和感染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6.8)个月。14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0.9)个月;其余2例延迟愈合,通过附加制动1个月后骨折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患者中1例出现骨间膜线性骨化。术后12个月随访16例患者平均前臂旋前活动度为(80.9±4.9)°(70°~90°),旋后活动度为(81.9±5.4)°(70°~90°),平均DASH功能评分(11.5±6.6)分(0~30分)。结论应用髓内钉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率高,前臂旋转活动度良好,上肢功能恢复满意。
王浩何红英张建政刘智孙天胜
关键词:前臂双骨折髓内钉
老年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拟诊肺动脉高压现患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老年住院患者拟诊肺动脉高压的现患率和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1093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04100岁,平均为(80.8±9.8)岁,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肺动脉收缩压≥40FilmHg(1mmHa=0.133kPa)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和检验数据。结果115例老年住院患者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老年住院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现患率为10.5%,年龄85~100岁组肺动脉高压现患率为16.4%,高于其他年龄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CI:1.025~1.148,P=0.005)、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OR=3.954,95% CI:1.812~8.627,P:0.001)、右心室内径(OR=1.271,95%CI:1.112~1.452,P=0.000)和左心房内径(OR=1.100,95%CI:1.013~1.194,P=0.023)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动脉压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肺动脉高压更易发生在85岁及以上、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右心室、左心房增大的患者。
曹剑刘霖李健朱冰坡丁宇王浩罗晓星张亚晶王玉堂李小鹰
关键词:肺性超声心动描记术
骺板骨桥切除后骺板恢复开放的X线观察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儿童骺板骨桥切除术后 4年以上者骺板恢复纵向生长的时间、速率及骨骺和干骺端的变化。方法 采取临床和系列X线片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并与健侧对比 ,计算手术侧骺板年生长率、骨骺和干骺端的变化。结果 本组 4例平均随诊 5 .2年。术后 3例骺板恢复开放 ,从测量骺板线与骨桥切除后填塞脂肪的骨孔向干骺端移位的距离 ,发现肢体多在术后 4~ 6个月开始恢复生长 ,患肢比健肢年平均短缩约 0 .2cm ,其生长速率可达到正常侧的 90 %左右。其中 1例 4岁 3个月女童的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骨桥 ,术后患侧股骨年生长 2 .2 8cm ,健侧股骨年生长 2 .45cm ;患侧年生长率为健侧的 93%。结论 骨桥切除是治疗骺板部分早闭确实有效的方法 ,其生长速率可达到正常侧的 90 %左右。
赫荣国顾章平王浩李浩宇许瑞江
关键词:儿童X线观察
不同形态血压晨峰对老年人脑梗死、左心室肥厚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形态血压晨峰(MBPS)对脑梗死(CI)、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对颈动脉内膜增厚(IMT)的影响。方法对3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头颅CT、头颅MR、头颅DS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将MBPS值≥35 mm Hg的119例患者入选为MBPS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形态,分为勺型晨峰组76例(超勺型7例及勺型69例)、非勺型晨峰组43例(反勺型3例及非勺型40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以及脑梗死、左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等进行分析。结果 (1)勺型晨峰组与非勺型晨峰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勺型晨峰组脑梗死发病率、左心室肥厚检出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高于勺型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晨峰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勺型血压晨峰患者,更易引起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
王吉王浩秦爱梅朱兵杜凯音苑学愚付思齐王津孙洪良胡智骆雷鸣
关键词:血压昼夜节律脑梗死
缝匠肌髂骨瓣翻转固定修复髋臼缺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缝匠肌骨瓣翻转固定修复髋臼缺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初步疗效。方法 18例(20髋)髋臼严重缺损性发育性髋脱位,均行关节囊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粗隆间短缩内翻旋转截骨角钢板固定、带缝匠肌髂骨瓣翻转螺钉固定髋臼缺损修复术,术后双下肢贝氏石膏固定1.5个月。按McKay临床功能及Severin X线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6例(18髋)患儿取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4-37个月,平均22.8个月。患儿18例均为女性,年龄4-13岁,平均6.1岁。McKay临床功能评定、Severin X线标准评定,优良率均为89%。结论缝匠肌髂骨瓣翻转固定修复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好,愈合快,对难处理的髋臼严重缺损性发育性髋脱位治疗有效。
李浩宇蔡刚王浩丑小冰
关键词:缝匠肌骨瓣髋脱位
Staheli髋臼延伸术治疗8岁以上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Staheli髋臼延伸术治疗8岁以上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髋臼延伸术治疗8岁以上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6个髋,其中左髋17例,右髋17例,双髋6例。患者平均年龄10(8-16)岁。结果术后随诊时间平均5(3-10)年,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15个髋关节为优,25个髋关节为良,6个为可。X线片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13个髋关节为优,28个为良,5个为可。结论 Staheli髋臼延伸术治疗8岁以上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诊。
许瑞江李浩宇李文超鲍兴王浩
关键词:骨科外科手术儿童
冠心病患者血液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