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201)

作品数:56 被引量:452H指数:13
相关作者:杨维中李中杰李晓松曹建平赖圣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染病
  • 10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6篇预警
  • 4篇隐孢子虫
  • 4篇孢子虫
  • 4篇免疫
  • 4篇菌病
  • 4篇布鲁氏菌
  • 4篇布鲁氏菌病
  • 3篇动物
  • 3篇血吸虫
  • 3篇耶尔森菌
  • 3篇预警系统
  • 3篇症状监测
  • 3篇日本血吸虫
  • 3篇吸虫
  • 3篇小肠结肠炎耶...
  • 3篇聚集性
  • 3篇呼吸道

机构

  • 36篇中国疾病预防...
  • 13篇四川大学
  • 7篇上海市浦东新...
  • 3篇泸州医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徐州市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赤峰市疾病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市卫生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杨维中
  • 13篇李中杰
  • 11篇曹建平
  • 9篇赖圣杰
  • 9篇沈玉娟
  • 8篇张洪龙
  • 8篇叶楚楚
  • 7篇兰亚佳
  • 7篇孙乔
  • 5篇冯子健
  • 5篇李晓松
  • 5篇卢潍媛
  • 5篇袁忠英
  • 4篇马家奇
  • 4篇徐馀信
  • 4篇胡媛
  • 4篇赵丹
  • 3篇汪俊云
  • 3篇朱渭萍
  • 3篇金连梅

传媒

  • 13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国际医学寄生...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22篇2011
  • 8篇201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被引量:59
2011年
目的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推进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方式及响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国范围内,预警系统中28种传染病共产生533829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7.13%,平均响应时间为1.1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72条预警信号,涉及9种传染病,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排除2202条预警信号,最终确认霍乱246例、鼠疫15例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9例以及39起霍乱暴发事件;移动百分位数法共产生531357条预警信号,涉及19种传染病,全国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65条,其中6603条信号(1.24%)经初步核实后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进一步现场调查最终确认1594起暴发。预警系统中各病种的疑似事件信号占总预警信号的比例与暴发相关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比例成正相关(r=0.963,P〈O.01)。结论预警系统中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较高,预警信号可作为传染病暴发的提示信息。
杨维中李中杰赖圣杰金连梅张洪龙叶楚楚赵丹孙乔吕炜马家奇王劲峰兰亚佳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传染病暴发探测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d)。结论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李中杰廖一兰赖圣杰张洪龙叶楚楚赵丹金连梅马家奇兰亚佳王劲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1-2]。浦东新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卫生保障为背景,建立社区的症状监测系统,探索症状监测的早期预警技术。在监测点医院HIS系统嵌入症状监测模块,严格按症状监测要求填写各类症候群信息,数据每晚12∶00通过医院前置机准时推送到卫生信息平台。这是临床症状监测比较理想化的模式,但处于探索运行的雏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数据填报的质量如何,需要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与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百分比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以评价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监测效果,间接获知数据填报的质量,为以后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工作提供依据。
费怡朱渭萍孙乔杨维中傅益飞李中杰薛曹怡叶楚楚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症候群呼吸道发热医院HIS系统公共卫生保障
基于层次贝叶斯时空模型的空间多尺度联合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在地市和区县两个尺度下,构建基于层次贝叶斯时空模型的空间多尺度联合分析模型,并探讨该模型是否优于单独分析模型。方法在地市和区县两个尺度下,根据我国北方6省(包括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辽宁)的布鲁氏菌病发病数据,构建基于层次贝叶斯时空模型的空间多尺度联合分析模型,并与单独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模型中,联合分析与单独分析比较,离差信息准则略小,说明联合分析略优于单独分析。结论基于层次贝叶斯时空模型的空间多尺度联合分析模型为正确阐明和解释布鲁氏菌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也可为其他传染病甚至慢性病的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张俊辉冯子健杨超朱彩蓉李晓松马家奇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布鲁氏菌病
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P)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常规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PCR技术检测VP的TDH、TRH毒力基因。结果徐州市水产品VP检出率为57.50%(23/40),其中2株trh基因(+);23株VP中3株(7.50%,3/40)未定血清型,其余20株分布在7个血清型,有O1、2、3、4、5、10、11型;其中O1、O4、O5构成比为65.22%(15/23),是主要流行血清型。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VP检出率为8.00%(4/50),其中2株为O3:K6血清型且tdh基因(+)。水产品中VP的trh基因阳性率为8.70%(2/23),未检出tdh基因;食源性腹泻标本检出菌tdh基因阳性率为50.00%,trh基因未检出。水产品中检出的VP主要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VP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结论徐州市水产品VP携带率高,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VP,且携带毒力基因;VP耐药情况较严重;不同病原学特征的VP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VP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VP的病原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许静静杨晋川张雷孙传武苗升浩景怀琦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基因检测药敏试验
两例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对两例疑似皮肤利什曼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种进行鉴定。方法两例皮肤病患者,分别曾在阿尔及利亚(病例1)和沙特阿拉伯(病例2)务工,表皮均有多个面积较大的溃疡。取皮损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皮损处组织液置NNN培养基培养,查找原虫。取含利什曼原虫的培养液,离心收集原虫,用2对利什曼原虫种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K13A-K13B分别扩增利什曼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和动基体DNA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病例1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未查见利什曼原虫,皮损处组织液经NNN培养基培养10 d后查见前鞭毛体;病例2患者的皮损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皮损处组织液培养8 d后查见前鞭毛体。引物ITS1-ITS2从分离于2例患者的利什曼原虫均扩增出约33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ajor)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引物K13A-K13B均扩增出约120 bp的片段,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均为96%。4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831924~JF831927。结论两例皮肤病患者均确诊为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病原体均为硕大利什曼原虫。
杨玥涛张敏高春花石锋管立人汪俊云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虫种鉴定
23起疑似霍乱疫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015年
目的应用建立的4种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霍乱疫情标本,根据霍乱病例诊断结论,优化快速诊断方案来鉴定和识别霍乱疫情。方法应用免疫胶体金(IMG)、免疫磁珠富集(IMS)、实时荧光PCR(Rt-PCR)、显色培养基(Ch)四种快速检测技术优化组合,建立了IMG,IMS-PCR,IMS-Chr,Rt-PCR四种方法,用于腹泻疫情样品中霍乱弧菌(O1、O139)的快速检测。通过对23起疑似霍乱疫情的123份标本,239份霍乱流行期外环境样品的实际检测,评价4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尤登指数。选择最佳组合方案用于霍乱疫情诊断。结果 IMS-PCR用于检测腹泻粪便和外环境样品中的霍乱弧菌,尤登指数>90%,较一般的快速筛选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适用于快速确认检测。Realtime-PCR法的灵敏度最高,适于快速筛选。结论通过IMS-PCR和Realtime-PCR法的联合诊断,效果最佳。优化的快速检测方案,能够对霍乱疫情实现有效及时的监控。
郭惠杨晋川王路梅许静静张雷景怀琦
关键词: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
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与方法被引量:18
2010年
近十年来,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相对于基于病例诊断的传统公共卫生监测手段,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如生物恐怖事件早期发现、自然灾害传染病应急监测),早期探测新发传染病,掌握疾病发病水平与流行趋势(如急性迟缓性麻痹综合征监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公共卫生保障.
李中杰张伟东叶楚楚郑书发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症状监测
Turnbull方法在四川省结核病空间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四川省结核病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运用Turnbull方法对结核病发病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四川省结核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空间聚集性探测结果显示4年均存在具有空间聚集的区域,主要位于川东、川北和川西地区,且4年中空间聚集区域有由川东向川北再向川西移动的趋势。结论运用Turnbull方法能够探测出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的主要区域及其强度顺位,可为确定重点防控及监控区域提供依据。
裴姣殷菲李晓松冯子健杨维中
关键词:结核
基于不同基线数据的传染病暴发探测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基线数据传染病暴发探测方法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6个省(市)报告的手足口病(HFMD)病例和暴发为数据来源,对CI、C2、C3三种传染病暴发探测方法均选用基于“区分与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两种基线数据进行运算,以暴发探测时间(TTD)和错误预警率(FAR)作为算法功效的评价指标,比较C1、C2和C3分别基于两种基线数据的暴发探测效果。结果2009年6个省(市)共报告了HFMD病例405460例,工作日期间每县每日平均报告1.78例,周末每县每日平均报告1.29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时,C1、C2和C3的最优阈值分别为0.2、0.4和0.6,TTD均为1d,FAR分别为5.33%、4.88%和4.50%;采用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时,C1、C2和C3的最优阈值分别为0.4、0.6和1.0,TTD均为1d,FAR分别为4.81%、4.75%和4.16%,三种方法的FAR均低于采用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结论HFMD在工作日与周末报告的病例数有显著差异;C1、C2和C3三种异常探测方法采用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可降低FAR,提高暴发探测的准确性。
赖圣杰李中杰张洪龙兰亚佳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