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0221301)

作品数:22 被引量:711H指数:16
相关作者:邱检生蒋少涌胡建徐夕生王汝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桂林工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锆石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同位素
  • 7篇年代学
  • 6篇岩石
  • 6篇岩石成因
  • 6篇花岗岩
  • 4篇定年
  • 4篇同位素制约
  • 4篇锆石U-PB...
  • 4篇榴辉岩
  • 4篇辉岩
  • 3篇中国大陆科学...
  • 3篇锆石U-PB...
  • 3篇火山岩
  • 3篇富钾
  • 3篇富钾火山岩
  • 3篇成矿
  • 2篇岩体

机构

  • 26篇南京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3篇邱检生
  • 19篇蒋少涌
  • 16篇胡建
  • 10篇王汝成
  • 9篇徐夕生
  • 6篇张晓琳
  • 5篇倪培
  • 4篇于津海
  • 3篇凌洪飞
  • 3篇王丽娟
  • 3篇李真
  • 2篇王孝磊
  • 2篇肖娥
  • 1篇张开均
  • 1篇朱君星
  • 1篇王德滋
  • 1篇王硕
  • 1篇周新民
  • 1篇柳小明
  • 1篇孙涛

传媒

  • 10篇岩石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云南地质
  • 1篇同位素地质新...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被引量:89
2007年
对粤北南雄地区一个副片麻岩中56个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显示,华夏腹地晚新元古代沉积岩主要由新太古代(~2.5 Ga)和Grenville期(0.9~1.1 Ga)的碎屑物质组成,其中还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中元古代和少量中太古代(3.0~3.2 Ga)和古太古代(3.76 Ga)的碎屑物质.这些发现表明华夏地块存在非常古老的物质.37颗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这些碎屑物质具有不同的成因,少量结晶于有较多新生地壳组分熔融产生的岩浆,而大多数结晶于古老地壳组分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指出华夏地块新生地壳物质主要是在2.5~2.6 Ga形成,中太古代(3.0~3.3 Ga)、古元古代晚期(~1.8 Ga)和古太古代(~3.7 Ga)也是重要的地壳生长期.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非常强烈,但主要表现为古老物质的再循环,只有很少有新生地壳增生.~2.1 Ga模式年龄峰值的存在和同时代锆石的缺失表明许多锆石的古元古代模式年龄很可能是源区中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晚期物质混合的结果.
于津海Y.S.O’Reilly王丽娟W.L.Griffin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
鲁西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地幔化学演化
<正> 鲁西广泛发育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中生代镁铁质火成岩较集中分布于鲁西地块南部和北部。前者系费县—蒙阴一带,有费县方城含辉石岩捕虏体的玄武岩和蒙阴粗面玄武质火山岩;鲁西地块北部见于济南—邹平一带,有济南辉长质杂...
邱检生蒋少涌胡建
文献传递
浙江普陀山花岗质杂岩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
<正> 我国浙闽沿海存在着一条颇具特色的I-A型复合花岗岩带(邱检生等,1999),其中的钙碱性(Ⅰ型)花岗质岩石中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位于浙江东北部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杂岩体即是典型实例之一。构成杂岩体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
张晓琳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
文献传递
福建金山花岗质复式岩体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金山复式岩体位于福建南部华安县和南靖县交界地区,为一燕山晚期的花岗质复式大岩基,由早白垩世早期的华安洋竹径单元(锆石U-Pb年龄为140.3±1.2Ma)和早白垩世晚期的南靖龙山单元(锆石U-Pb年龄为105.1±0.8Ma)组成。复式岩体东部的洋竹径单元主体岩性为中粒钾长花岗岩,在中心部位发育部分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上,该单元岩石总体为弱过铝质(A/NKC值变化于1.00~1.05),富硅,碱含量中等(K2O+Na2O介于8.30%~8.84%),碱铝指数(AKI值)变化于0.80~0.90,富钾(K2O含量变化于4.59%~5.58%,K2O/Na2O值介于1.18~1.95),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h、Th等),贫Ba、Sr、Ti、P,Rb/Sr值高,具中到强的铕负异常。复式岩体西部的龙山单元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洋竹径单元相比,其硅、碱含量及Rb/Sr值均相对偏低,轻重稀土比值更高,而铕负异常相对不明显。复式岩体各单元岩石的Ga/Al值以及Zr、Nb、Ce、Y等高场强元素含量较之典型的A型花岗岩均偏低,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指示该复式岩体应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洋竹径单元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1.13和-1.16~-1.94,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二者应为同源岩浆经分异演化的产物。龙山单元的成岩年龄明显晚于洋竹径单元,二者有约35Ma的成岩时差,且该单元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洋竹径单元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相关的元素演变趋势表明两单元岩石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分异演化所形成,而应是不同岩浆事件的产物。综合分析表明,金山复式岩体极可能是在弧后伸展背景下,由于持续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早期底侵物质(初生地壳)与古老基底地壳混合的地壳原岩叠次熔融复合的产物。
李真邱检生蒋少涌徐夕生胡建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被引量:43
2006年
基底变质岩的成分和形成时代对揭示地壳演化至关重要.利用锆石U-Pb-Hf研究和全岩成分分析,发现粤东北及邻区的许多基底变质岩是晚新元古代形成的沉积岩,它们具有高的SiO2、Rb、Zr、Y和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相对低的 Al2O3、CaO、Na2O、Sr、Nb含量.它们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盆地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张性背景相关.粤东北龙川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主要由新太古代和中元古代碎屑物质组成,并含少量中太古代和新元古代物质,明显不同于闽西南和粤北地区新元占代沉积岩.粤东北这些变质岩没有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强烈影响,而是在印支期发生变质-重熔作用.
于津海王丽娟周新民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邱检生
关键词:基底变质岩
大别-苏鲁聚合带南北二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
大别-苏鲁聚合带南、北二侧是我国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典型产地,南侧以下扬子断陷带庐枞、宁芜和溧水盆地的火山岩为代表,北侧包括大别山北麓金寨-霍山-舒城盆地(北淮阳火山岩带)和山东沂沭断裂带及其二侧盆地的火山岩。这套岩石的...
邱检生蒋少涌张晓琳胡建
文献传递
地壳深俯冲与富钾火山岩成因被引量:37
2003年
富钾火山岩是一类兼具壳幔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的特殊岩石组合 ,它们不可能由亏损或原始地幔所派生 ,成岩过程中必须有地壳物质的参与 ,将地壳物质引入富钾火山岩成岩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即是深俯冲作用。洋壳和陆壳均可以通过俯冲进入地幔 ,俯冲地壳物质析出流体对地幔岩石的交代作用是导致富钾火山岩具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实例研究 ,表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均受到了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 ,但造山带北侧富钾火山岩的形成还叠加了俯冲的扬子陆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 ,是多次富集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文中还对富钾火山岩成因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邱检生徐夕生蒋少涌
关键词:富钾火山岩地幔交代作用岩石成因
福建北东沿海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193
2008年
以福建北东沿海的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四个岩体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探讨了岩体的成因。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6.1±2.7Ma、93.1±2.4Ma、91.5±1.5Ma和93.8±1.8Ma,指示它们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条纹长石,并含有一定量斜长石(〈15%),铁镁矿物主要为少量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镁矿物,副矿物组合中普遍出现榍石而未见铝过饱和矿物。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贫钙、镁、铁,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富Cs、Rb、Th、u、Pb,贫Ba、Sr、P、Ti、Eu。岩石的FeO^*/MgO比值较低(=3.44—5.04),10^4×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其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30—779℃),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岩体应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四个岩体的Nd同位素组成较均-(εNd(t)=-4.2~-5.5),而锆石Hf同位素则具较大的变化范围(εHf(t)=-11.6~4.5),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变化幅度可达10个εHf单位以上,指示岩体的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岩石的形成极可能经历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又经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而并非起源于幔源岩浆底侵形成的初生地壳与古老基底地壳混合的地壳原岩的部分熔融。
邱检生肖娥胡建徐夕生蒋少涌李真
关键词:岩石成因
桂北新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的成因: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71
2006年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王孝磊周金城邱检生张文兰柳小明张桂林
关键词:HF同位素强过铝花岗岩后碰撞新元古代
鲁西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地幔化学演化被引量:22
2005年
镁铁质火成岩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典型幔源岩石,已成为探索地幔化学性状及示踪岩石圈深部过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品元素-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并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综合研究了鲁西中生代和新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镁铁质火成岩总体具有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ISr值变化范围大(0.70396~0.71247)、εNd(t)值显著偏低(-9.20~-21.21)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该区南部和北部的中生代镁铁质岩石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仍存在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南部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具有更高的稀土总量(REE为325.52×10-6~555.75×10-6)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17.75~25.97),以及更高的LILE/HFSE比值(如La/Nb=6.37~13.85,Th/Nb=0.52~1.53).南部镁铁质岩石较之北部镁铁质岩石也更富放射成因锶,ISr值分别为0.70844~0.71247和0.70396~0.70598.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指示鲁西中生代地幔总体具有因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形成的EMⅠ型富集地幔特征,但其南部叠加了因深俯冲而进入地幔的扬子陆壳的影响,因而表现出EMⅠ和EMⅡ组分混合的富集地幔特征.新生代玄武岩具有类似于大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应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在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之前遭受了近期的交代作用.自中生代至新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幔具有由富集向亏损演变的趋势,这一化学性状的演变最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对原有岩石圈地幔再改造所致.
邱检生胡建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
关键词:地球化学源区示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