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1017)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光辉于荣邓南圣黄磊艾林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增溶
  • 5篇解吸
  • 4篇壳聚糖
  • 4篇
  • 3篇糊精
  • 3篇环糊精
  • 3篇交联壳聚糖
  • 3篇Β-环糊精
  • 2篇等温线
  • 2篇动力学
  • 2篇毒性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吸附动力学
  • 2篇纳米
  • 2篇废水
  • 2篇改性
  • 2篇
  • 2篇
  • 1篇电镀
  • 1篇电镀废水

机构

  • 18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昌工学院
  • 1篇捷高科技(苏...

作者

  • 13篇王光辉
  • 5篇邓南圣
  • 5篇于荣
  • 4篇艾林芳
  • 4篇吴辉
  • 4篇黄磊
  • 3篇王学刚
  • 2篇梁喜珍
  • 2篇谢志英
  • 2篇周跃明
  • 2篇郑兰梅
  • 2篇胡军
  • 1篇刘富军
  • 1篇周仲魁
  • 1篇罗姣
  • 1篇高柏
  • 1篇肖化云
  • 1篇邓靖
  • 1篇花榕
  • 1篇戴强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中性红/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修饰电极直接测定抗坏血酸被引量:9
2012年
用滴涂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电极(PNR/nano-SiO2/GCE),并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探讨了复合修饰电极协同增效作用的机理。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AA浓度与峰电流之间线性关系,在pH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AA氧化峰电流在1.8×10-6~5.0×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4×10-7mol/L(S/N=3)。该修饰电极制备简单,可用于药品及果蔬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直接测定。
郑兰梅周跃明梁喜珍胡军谢名龙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电极抗坏血酸
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包结物的表征
2010年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伊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仔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伊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kJ·mol^-1.
王光辉黄磊邓南圣
关键词:Β-环糊精包结物
SBR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SBR工艺处理人工配制的高氨氮生活污水,考察了pH值、温度、DO等因素对亚硝氮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5℃左右)条件下,经过20天的驯化培养后,氨氮去除率为98%,亚硝酸氮积累率达到90%,在SBR系统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反应。当pH值在8.0~8.5时,氨氮去除率大于80%,亚硝酸氮积累率大于90%;温度在25℃左右时,氨氮的去除率和亚硝酸盐的积累率都能达到80%以上,表明常温条件下亦可实现典型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0.8~1.4 mg/L时,能够使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亚硝氮的积累率达到94%。
王学刚刘富军邓靖
关键词:SBR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交联壳聚糖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被引量:9
2010年
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CTS)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制得不溶水的交联壳聚糖(CCTS),用作含铀废水的吸附剂,探讨了pH值、吸附剂用量、铀初始浓度、粒径对吸附的影响及其对铀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当废水pH=3~5左右,交联壳聚糖用量为10 mg,铀初始浓度为50 mg/L,经160 min后可达吸附平衡,铀的吸附去除率最高可达98.0%以上,交联壳聚糖对铀的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初始铀浓度为50 mg/L,壳聚糖和交联壳聚糖对铀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87.4%,98.0%,交联壳聚糖对铀的吸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王学刚王光辉谢志英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含铀废水
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增溶、解吸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改善β-环糊精的水溶性,将β-环糊精和甘氨酸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连接起来,得到水溶性极好的甘氨酸-β-环糊精,研究了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增溶、解吸行为,考察了pH、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温度、不同环糊精类型对菲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增溶效果显著,其初始质量浓度为30 g/L时,对菲的增溶倍数可以达到近30倍;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解吸随pH的升高而降低;升高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和温度有利于菲的解吸;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解吸好于α-环糊精和β-环糊精,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污染土壤的解吸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静态解吸研究可以为菲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基础信息。
黄磊王光辉于荣邓南圣
甘氨酸-β-环糊精对土壤中铅的增溶、解吸行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改善β-环糊精(β-CD)的水溶性及对重金属的配位能力,将β-环糊精和甘氨酸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连接起来,合成水溶性极好并能跟重金属形成配位作用的甘氨酸-β-环糊精(GCD),研究了GCD对铅的增溶、解吸行为,考察了pH、离子强度、有机质和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对铅的解吸影响。结果表明,GCD对碳酸铅的增溶效果显著,当其浓度为30g.L-1时,水溶液中铅离子浓度可接近7000mg.L-1。GCD对铅解吸能力随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H值的升高、离子强度的增加和GCD初始浓度增加有利于铅的解吸。GCD对铅污染土壤的解吸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该静态解吸研究可以为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基础信息。
罗姣王光辉于荣
关键词:增溶解吸
交联壳聚糖对酸性红B的吸附研究
2010年
实验以壳聚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不溶于水的交联壳聚糖。研究了交联壳聚糖对偶氮染料酸性红B的吸附平衡规律,探讨了交联壳聚糖对酸性红B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以及初始浓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并且与壳聚糖在相同条件下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对酸性红B的吸附性能优于壳聚糖。其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227.27 mg/g;其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准二级动力学常数为4.06×10^(-4)g/(mg·min)。
王光辉罗娇王学刚于荣邓南圣
关键词:酸性红B交联壳聚糖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纳米氧化铁对铀(Ⅵ)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吸附剂纳米氧化铁对水中铀的静态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和铀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率的影响较明显,在pH为6时,吸附率达最大;吸附5min后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率达95%以上;随铀酰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率呈下降趋势,而吸附容量逐渐上升;铀在纳米氧化铁粉末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饱和吸附容量达39.5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标准吸附焓变ΔHθ=4.08kJ.mol-1,说明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吸附为吸热过程。
胡军周跃明梁喜珍花榕郑兰梅
关键词:纳米氧化铁分光光度法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介绍了壳聚糖的结构;重点论述了壳聚糖的一些主要的改性方法,包括醚化、氧化、酰化、交联、烷基化、接枝共聚、季铵化及和其他材料复合等方法;并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医药、食品加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现状。
艾林芳王光辉
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化学改性
半胱氨酸-β-环糊精对铅-菲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作用研究
在β-环糊精(β-CD)的基础上,通过β-环糊精与半胱氨酸的反应获得一种新型的半胱氨酸-β-环糊精(CCD)。红外结果表明CCD在保留β-CD原有空腔结构的同时还增加了氨基、羧基及巯基,CCD能同时实现对菲的包结作用和铅...
王光辉王银胡苏杭
关键词: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