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JY11011)
- 作品数:3 被引量:114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培杰余胜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课堂网络学习影响创造力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A校开设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的"网络班",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两年之后,网络班学生表现出高创造力特征,他们的创造力倾向和创造性思维得分均明显优于非网班,课堂网络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引起关注。通过质性研究发现,课堂网络学习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包括: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来源,使其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鼓励小组合作,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丰富技术支持并非网络班学生高创造力表现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新媒体特点,能够为创新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 曹培杰
- 关键词:课堂网络环境创造力
-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被引量:110
- 2012年
- 数字化生存正在冲击和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数字原住民"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通过对数字原住民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界定概念内涵,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剖析,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区分不当;缺乏深入教学现场的持续研究等问题。数字原住民意味着不仅是将计算机及网络看作一种工具,更需要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存境脉,其研究应该深入到问题出现的现场,即教学实践中,以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技术变革教育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技术与教育之间还存在中介变量,即学习者的认知。数字原住民的提出,引发人们去探索技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 曹培杰余胜泉
- 关键词:网络生活方式
-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并未触及核心,教育信息化也正遭遇转型的阵痛,面临着能否从大规模硬件建设转向深层次教育应用的严峻考验。HS校是一个实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本文对该案例进行田野研究,利用质的方法对技术扩散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得出了技术进入教学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出现""磨合""消失"和"再现";对当事人进行访谈,通过话语分析来显化在技术扩散四个发展阶段中所采取的促进策略。在该校的扩散实践中发现,教师对于技术的起始态度与最终应用效果并不呈现正比关系;在技术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技术能否与教学关键环节产生实质性的结合将是决定创新扩散成败的关键。
- 曹培杰余胜泉
- 关键词:田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