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06)

作品数:3 被引量:82H指数:3
相关作者:蔡良绥郭丽林智王力王培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白茶
  • 1篇电击转化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审评
  • 1篇评价模型构建
  • 1篇热风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萎凋
  • 1篇香气
  • 1篇香气质量
  • 1篇香气组分
  • 1篇模型构建
  • 1篇菌株
  • 1篇枯草芽孢杆菌
  • 1篇感官
  • 1篇感官审评
  • 1篇NCD-2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2篇林智
  • 2篇郭丽
  • 2篇蔡良绥
  • 1篇李宝庆
  • 1篇王力
  • 1篇李社增
  • 1篇鹿秀云
  • 1篇董金皋
  • 1篇马平
  • 1篇郭庆港
  • 1篇王培培

传媒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被引量:49
2010年
香气质量是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常用感官审评法评价,但此法带有主观性且很难定量。为探索客观评价白茶香气质量的方法,笔者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12个白茶样的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白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个白茶中W6的香气质量最好,模型检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同;同传统感官审评相比,模型评价不同茶叶的香气分数差别较大,更容易区分茶叶香气品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替代感官审评法对白茶香气品质进行评价。
郭丽蔡良绥林智王力
关键词:白茶香气组分感官审评主成分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被引量:10
2011年
本研究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摸索并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该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体系。通过比较5个不同大小和携带不同来源复制子的质粒对其转化效率的影响,发现质粒大小与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之间没有相关性;而携带来源于Bacillus coagu-lans复制子的质粒pNW33N时,NCD-2菌株的电击转化效率最高,达到3.53×104cfu.μg-1DNA,说明复制子来源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pNW33N质粒在不同电阻、电场强度及培养时间下的电击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转接到生长培养基后,37℃、150r.min-1培养3.5h,在电阻值200Ω、电场强度14.0kV.cm-1的条件下转化效率最高,达到6.07×104cfu.μg-1DNA。优化后的转化体系为顺利开展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的分子操作奠定了基础。
王培培郭庆港李社增鹿秀云李宝庆张莉萍马平董金皋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电击转化
中国白茶的标准化萎凋工艺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以福鼎大毫茶鲜叶为试验材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制样,并对其进行品质检验,以考察萎凋温湿度(低、中、高)和萎凋时间(20、26、32h)对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湿度和萎凋时间对白茶品质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中温湿度下萎凋26h处理的白茶品质最优;萎凋工艺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品质成分有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随萎凋温湿度的升高和萎凋时间的延长,白茶的感官品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确定白茶萎凋环境的最佳温湿度为中温湿度,最佳的萎凋时间为26h。
郭丽蔡良绥林智
关键词:白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