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0B05-01)
-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成金张岸刘卫东李铭高菠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自然灾害承险体的分类技术与方案被引量:2
- 2013年
- 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是灾区承险体的基本认知,如何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承险体进行科学分类是一直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承险体识别与分类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承险体的基础概念界定、关键问题厘清、分类原则等,根据统计方法、功能用途、基本属性和表现形态的差异,设计了由承险体集、承险体项、承险体类和承险体形式等4个层级组成的分类体系。按照这种分类体系,对区域自然灾害承险体进行了系统划分,形成了7个承险体集、19个承险体项、59个承险体类和若干承险体形式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各类承险体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包括容易受害灾种和受灾方式。本研究丰富了自然灾害的理论研究,有利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 王成金金凤君何丹
- 关键词:自然灾害
- 基于交通优势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实证——以玉树地震灾区为例被引量:21
- 2012年
- 任何区位的土地属性都存在分异和区别,由此形成了不同水平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而交通设施规模及空间网络是影响土地属性与建设适宜性分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方法,宏观尺度侧重各类交通设施综合优势水平的总体评价、物理空间分析与大尺度分异特征,微观尺度采用栅格方法进行精细评价,注重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交通优势度的修正影响,形成集人文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择玉树地震灾区作为案例区,从地震影响区和重灾区两个空间层级,深入分析交通优势度的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异。最后,根据交通优势度的分异性,分析各区位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适宜性差异,尤其是充分考虑地形高程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并以建设适宜性突出和明显的土地资源为主体,对建设适宜水平较高、空间连续且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划定,相对精准地勾勒出城镇建设、居民点选址及产业布局的适宜区位与范围。
- 王成金张岸
- 关键词:自然因素土地资源地震灾区
- 工业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工业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产业区位的形成机制,对指导工业布局实践、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工业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近年来实证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工业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工业空间组织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理论研究方面经历了由传统的产业区位论,到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的"文化、制度转向"的发展历程。实证研究方面对工业空间组织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从传统的自然因素、运费因素等向网络、嵌入、学习、创新、劳动力市场等新因素转变。但与国际研究相比,我国理论研究仍较为欠缺。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工业空间区位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高菠阳刘卫东李铭
- 关键词:工业地理学工业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