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WW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卢普玲陈礼珍赵苗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叙事聚焦对身份意图的建构与透视
- 2014年
- 叙事聚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策略,成为实现作家身份意图的必要途径,文章通过聚焦者、聚焦对象、聚焦点的选择以及聚焦时间控制,旨在揭示聚焦对中国古典小说文本身份意图构建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古代作品中浓厚的宗法身份观念。
- 赵苗
- 关键词:身份叙事
- 人物:虚构的生灵——论叙事学人物观被引量:3
- 2014年
- 传统人物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塑造、思想内涵,以及人物所属社会类型、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强调"叙述为人物服务"。而叙事学认为只有"人物"参与的事件才构成"叙述",所以强调"人物为叙述服务"。人物作为叙事的基本要素,具有两大基本特性:虚拟性和行动性。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叙述往前发展,并且促进人物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物在叙述中的意义,并且从叙事学角度拓展对人物的研究:从人物的行动性出发去探寻人物在叙述中的各种功能性作用及其叙事学意义。
- 卢普玲
- 关键词:虚拟性行动性叙事意义
- 普罗普功能理论对叙事学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俄国理论家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核心理论———功能理论,不仅对结构主义叙事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同样对今天的叙事学人物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对普罗普功能理论的剖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该理论对人物研究的启发意义:一、人物和行动的研究;二、人物和结构的研究;三、人物和身份的研究。
- 卢普玲
- 关键词:普罗普
- 欲望·性别·重复:《克兰福德镇》的叙事驱动力量被引量:1
- 2014年
- 《克兰福德镇》的叙事模式和欲望之间有着异体同形的结构关系,摒弃了需求-满足之间简单化的线性时间印记,在其表征过程中转而与循环、混乱、分离与恐惧等语意密切联系在一起。情节型叙事与非情节型叙事以混合的模式存在,二者在叙事形式上的不和谐产生出意义的裂隙,反映出盖斯凯尔在性别问题上的复杂状况。盖斯凯尔在《克兰福德镇》中利用主题型叙事在文本中形成意义场域的局部回路,同时又使用重复型叙事驱动方式,全文产生一种围绕着克兰福德镇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不断重复和循环的叙事驱动力量。
- 陈礼珍
- 关键词:欲望性别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