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106)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严延生杨式芹沈晓娜谢剑锋周朝晖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流感
  • 3篇甲型
  • 2篇血清流行病学
  • 2篇疫苗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甲型H1N1...
  • 2篇病毒
  • 1篇血清抗体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探针
  • 1篇炭疽
  • 1篇流感疫苗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福建省实验动...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炜
  • 4篇郑奎城
  • 4篇周朝晖
  • 4篇谢剑锋
  • 4篇沈晓娜
  • 4篇杨式芹
  • 4篇严延生
  • 3篇翁育伟
  • 3篇林元波
  • 1篇刘文宇
  • 1篇李明
  • 1篇陈瑶
  • 1篇戚中田
  • 1篇杜红延
  • 1篇陈骊嘉
  • 1篇蔡丽娟
  • 1篇王美爱
  • 1篇朱晓斐

传媒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福建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特征及对达菲的耐药性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监测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化以及对达菲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福建省流感监测网络中随机选取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病毒核酸提取和一步法RT-PCR扩增,获得NA基因片段,双向测定核苷酸序列,分析NA基因序列和重要氨基酸位点特征。结果 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片段基因与A/California/07/2009(H1N1)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高达98.1%以上;23株毒株NA蛋白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结论随机选取的23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保持高度同源并且对达菲仍然敏感。随着国内外达菲耐药株的不断出现,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措施提供参考。
谢剑锋沈晓娜王美爱杨式芹陈炜林元波周朝晖郑奎城严延生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TaqMan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和准确的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es A16,CoxA16)。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CoxA16基因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序列比对后,选出CoxA16高度保守且特异的核苷酸区域polyprotein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检测CoxA16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CoxA16的FQ-PCR检测方法和定量标准曲线,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1个拷贝/μL,与常规PCR相比,敏感性提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实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与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B组5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75型、登革热病毒、霍乱弧菌O1、霍乱弧菌O139、大肠杆菌O157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本实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CoxA16感染的日常检测和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
蔡丽娟陈瑶杜红延陈骊嘉李明
关键词:TAQMAN探针
生物防御用DNA疫苗
2011年
近年的生物防御疫苗研究集中于DNA疫苗。DNA疫苗对人以及环境相对安全、经济,并且多价联合DNA疫苗还可以提供多重保护,因此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和潜在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免疫原性不强和接种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此文就炭疽杆菌、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几种被美国NIH和CDC列为重要生物战剂的DNA疫苗研发现状作一综述。
刘文宇朱晓斐戚中田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甲病毒属
甲型H1N1流感疫苗血清抗体消长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28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究对象在接种后的第3、6、9、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 128名对象在接种疫苗后的第3、6、9、12个月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7%和40;47.7%和28.4;40.9%和24.5;35.43%和2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随时间推移显著降低(P<0.01)。不同年龄组的抗体GMT也显著下降(P<0.01)。79名抗体阳性者在第3、6、9、12个月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00%和104.09;75.95%和58.33;64.56%和45.23;54.43%和41.8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性别或年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随时间推移显著降低(P<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血清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快速下降,免疫力不持久。
郑奎城沈晓娜杨式芹周朝晖谢剑锋陈炜翁育伟严延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抗体消长
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大流行前后福建省人群甲流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08年甲流流行前血清标本800例和2010年1-4月甲流流行后不同地区血清标本1250例,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甲流流行后人群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分别从流行前的6.5%和0.63%上升为52.72%和36.24%(P<0.01),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从5.39上升为18.26(P<0.01)。流行后各年龄组人群HI抗体都显著高于流行前,以6-17岁为最高,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及GMT分别达到74.02%、57.22%和38.1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男女性之间HI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州市人群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设区市。在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中,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分别为83.84%和64.62%,GMT为46.62,分别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32.72%,18%和7.48(P<0.01)。结论甲流流行后福建省人群HI抗体显著提高,已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加强重点年龄组人群疫苗接种,防控甲流流行出现反弹。
郑奎城沈晓娜杨式芹林元波周朝晖谢剑锋陈炜翁育伟严延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HI抗体
福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在不同流行时期福州市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甲流)血清抗体水平。方法自2009年11月30日至2010年3月22日,共5次在福州市的4家医院和1家采供血机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每次调查采集400例血清。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 5次调查的人群甲流HI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5%、8.00%、11.25%、12.50%和14.2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则分别为5.49、6.81、7.59、8.83和8.54。不同时间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个年龄组中,以6-17岁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增长幅度最大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43%和28.99,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者的7.20%和6.76(P<0.01)。结论至2010年3月20日,福州市人群甲流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已初步形成免疫屏障,但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杨式芹沈晓娜郑奎城林元波周朝晖谢剑锋陈炜翁育伟严延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