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2007A01)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屠泓为张小香万秀红都昌庭马震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场
  • 1篇地震参数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预测
  • 1篇震前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前兆
  • 1篇前兆异常
  • 1篇强地震
  • 1篇强震
  • 1篇强震危险性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中强地震
  • 1篇危险性分析

机构

  • 4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4篇屠泓为
  • 2篇张小香
  • 1篇马震
  • 1篇罗国富
  • 1篇万秀红
  • 1篇都昌庭
  • 1篇宋晓明

传媒

  • 4篇高原地震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波分析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分析地震前兆观测资料是地震预测研究的核心,通过对大量的前兆资料的研究,发现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对于前兆资料有着很强的处理功能。利用该方法对1980年以来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初步得出了地球物理场(形变、流体、地温场等)的阶段性转折变化一般发生在数年强震活动组前的结论。
胡永钧屠泓为吴进
关键词:小波分析前兆异常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场
利用P波初动计算青海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被引量:6
2008年
用P波初动对青海区域1992年来的6次哈佛大学及USGS等机构均未给出结果的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计算。通过区域断裂构造的展布与本文计算出的震源机制解的对比,计算了青海境内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哈佛大学给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屠泓为都昌庭马震张小香吴进
关键词: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
中国大陆西部未来强震危险性预测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主要研究中国大陆西部(E107°以西)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文中选用了可靠时段地震目录,应用震级—频度关系,计算6级以上各震级段年优势发生次数,对近100年以来的7级以上地震的地震波能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近30年来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应力场的方向。结合断裂构造、应力场方向、缺震次数及不同区域的能量释放情况,认为中天山南北区域、中印巴三国交界区域、青甘藏川交界区域及祁连地震带(即南北地震带中段和北段)等几个区域应为未来的重点监测区域。
屠泓为张小香万秀红吴进
关键词:强震地震预测危险性分析
青海省1990年以来地震测项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1990年以来的青海省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对不同年份的地震预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年度预测在基本准确标准以上的的预测依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频次、水氡、应力应变、缺震、GL值、b值、震级平静、能量蠕变曲线、地温、震群等10个测项在基本正确的预测中出现的比例相对高一些。
宋晓明屠泓为罗国富
关键词:地震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