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2KJCX0085)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戴家浚荣宏伟张可方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短程硝化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生物膜
  • 1篇序批式生物膜...
  • 1篇溶解氧
  • 1篇溶解氧(DO...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硝化
  • 1篇膜反应器
  • 1篇挂膜
  • 1篇挂膜方式
  • 1篇挂膜启动
  • 1篇反应器
  • 1篇SBBR

机构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1篇张可方
  • 1篇荣宏伟
  • 1篇戴家浚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挂膜启动实现短程硝化被引量:7
2013年
常温条件下(20~25℃),以模拟的人工配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初期挂膜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挂膜方式即重新加入新泥和不加新泥而加大进水COD浓度来实现生物膜的快速启动。实验表明,2种挂膜启动通过14 d的培养与富集,NH4+-N与COD的处理效果都能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将剩余污泥排尽后,采用第1种挂膜方式的反应器通过连续间歇曝气,达到了比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调整溶解氧,并且通过先下降后上升曝气量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亚氮的出水。最终在DO为3.6 mg/L时,亚氮的积累率能达到平均74%左右,达到了比较好的亚硝化效果。而第2种挂膜方式培养的生物膜则以好氧反硝化菌为主,去除的氨氮由同化作用和培养的好氧反硝化菌去除,以后者为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为了实现短程硝化,第1种挂膜方式比第2种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硝化菌种的生长和亚氮的积累,而第2种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好氧反硝化菌。
荣宏伟胡皓张可方戴家浚
关键词:挂膜方式短程硝化溶解氧(D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