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C-01)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晓平季士强秦洁尹维坤任建霞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重庆通信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辨析
  • 2篇道德
  • 2篇哲学
  • 2篇私德
  • 2篇随附性
  • 2篇公德
  • 2篇冯友兰
  • 2篇弗雷格
  • 2篇贝叶斯
  • 2篇贝叶斯方法
  • 1篇道德基础
  • 1篇道德理论
  • 1篇多德
  • 1篇多元论
  • 1篇信念
  • 1篇信任
  • 1篇信仰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而上学基础
  • 1篇休谟

机构

  • 19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机电职业...
  • 1篇重庆通信学院
  • 1篇广东科贸职业...

作者

  • 19篇陈晓平
  • 2篇季士强
  • 1篇任建霞
  • 1篇秦洁
  • 1篇尹维坤

传媒

  • 3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学术研究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学术界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现代哲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之多元论与真之符合论——两种符合多元论之比较
2014年
"真"具有不同的涵义或真具有不同的性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由此产生真之多元论。然而,逻辑推理的"保真性"要求"真"具有单义性。如何使真概念的单义性和真性质的多元性相协调?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导致向真之符合论的回归,其结果便是真之符合多元论的出现。笔者也持某种符合多元论的观点,其要点是:由"符合"的单义性来保证"真"的单义性,而"符合"的单义性是以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为基础的;单义的"符合"概念与多重实现的"存在"功能结合起来,达到真之一元论与真之多元论的统一。
陈晓平
关键词:符合论多元论一元论
“应该蕴涵能够”之康德原则辨析——关于“不要说谎”的案例分析
2014年
康德的"应该蕴涵能够"原则具有"强概念"和"弱概念"的双重性,只是他本人并未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他事实上倾向于弱概念。康德的这种倾向性使其道德理论缺乏现实规范性。纠正康德理论的这一缺憾的措施之一,就是把关于"应该蕴涵能够"的弱概念和强概念自觉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平衡中确认恰当的道德法则。
陈晓平
关键词:道德理论
关于绿蓝悖论的消解——答邓桂芳和徐敏的质疑被引量:3
2015年
邓桂芳和徐敏对笔者关于绿蓝悖论的解决方案主要提出两点质疑。对其第一点质疑,笔者指出,直接观察属于感受性,而感受性本质上是私人性的,因此,关于两个证据陈述是否表述同一观察需要给出具有公共性的论证,此类论证包括这两个证据陈述是否可以互推。对其第二点质疑,只需对证据陈述稍加补充便可解决。
陈晓平
关键词:绿蓝悖论
关于公德—私德的二维伦理——行政管理和个人修养的道德基础
2011年
密尔提出"不伤害原则"作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界限,并以此作为个人自由和社会干预的界限。在边沁和密尔的启发下,梁启超提出"私德"和"公德"的概念,以此纠正中国传统上重私德而轻公德的伦理体系。本文提出"契约论方法"以使公德—私德的区分更为精确,并进一步引出"公德问题"和"私德问题"的区分:基于契约论方法可解的问题是公德问题,无解的问题是私德问题。对公德问题需要采用舆论或法律的硬性方法来解决,但对私德问题只能采用劝告或说服的软性方法来解决。在公德范围内赏罚分明,在私德范围内宽容自由,这是改善行政管理和提高个人修养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陈晓平
关键词:公德私德社会契约
罗素的“命题”与弗雷格的“语句”之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语句(sentence)是语义的基本单位,语词只有在语句语境中才能获得意义。这是弗雷格(G.Frege)的一个著名观点。(Frege,1884,P.140)可见,语句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或语义理论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然而,语句是什么,它的涵义和指称是什么,它的真值以及相应的事实与它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却是在学界长期引起争论的。罗素(B.Russell)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观点,但是在以上基本问题上同弗雷格的观点却是大异其趣或相去甚远的,其标志之一是罗素用“命题”(proposition)取代了弗雷格的“语句”,并对其涵义或指称给以不同的表述。本文将对这一学术案例进行考察和分析,进而得出一些关于语言哲学的重要结论。
陈晓平
关键词:弗雷格语句语言哲学语义理论哲学观点
集体信念与集体意图辨析
2014年
在区分"集体性意向"和"集体拥有的意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集体意向的两种基本形态:集体信念和集体意图,认为二者都具有集体成员与意指对象的指向关系,但二者又有区别。集体信念可以化归为集体成员个体信念的合取,应归之于"集体拥有的个体性意向"。集体意图则以集体信念为条件,通过集体成员共同意愿的合作行动来实现,因而归之于"集体性意向",不可化归为个体意图的合取。要解释集体行为,仅有集体信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集体意图。
季士强任建霞
论宗教命题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与冯友兰的宗教形而上学之比较
2013年
宗教命题如"上帝存在"、"灵魂不灭"和"意志自由"等被康德作为形而上学命题,因而具有先验必然性。然而,被定义为"德福相配"的"至善"不可避免地具有经验成分,这便动摇了这些宗教命题的先验必然性的根基。冯友兰把这些宗教命题附加在"大全"之上,而"大全"则是一个纯分析性的形而上学概念。蒯因明确提出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和实用主义转向。笔者在蒯因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将康德和冯友兰的宗教形而上学加以取长补短,形成更为完整的宗教形而上学的论证。
陈晓平
关键词:宗教形而上学冯友兰蒯因
对“老证据问题”的解决——从语境论的角度看被引量:3
2014年
对于"老证据问题",豪森和厄巴赫提出一个基于贝叶斯方法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实际上借助于一个"检验语境的原则"即:新证据相对于当前背景,老证据相对于老背景,而且老背景相当于当前背景减去老证据。笔者的方案接受了该方案的贝叶斯方法和语境主义的立场,但对老背景的内容作了修正,即由"当前背景减去老证据"改为"由当前背景减去旧理论"。相比之下,笔者的方案更为符合科学史实,同时印证了库恩的范式理论。
陈晓平黎红勤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语境
集体意向及其还原问题
2016年
通过追踪关于集体意向性研究的不同进路,发现有关争论常常是源于对集体意向之性质和主体持有情况的混淆。为此,我们把"集体意向"区分为"集体性意向"和"意向的集体拥有",进而区分了"内在集体"和"外在集体"。我们的结论是:集体性意向不能还原为个体性意向,内在集体不能还原为外在集体;但是仅从生理—物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在集体可以还原为外在集体,进而还原为个体。
季士强陈晓平
真之收缩论与真之膨胀论——从塔斯基的“真”理论谈起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真”(truth)的讨论历来在哲学中占据核心位置。自上世纪前半叶塔斯基(A.Tarski)提出一种关于“真”的定义模式即T模式之后,关于“真”的讨论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大不同于传统的真之理论。塔斯基声称他的“真”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符合论,而其他学者则从T模式引申出各种各样的真之理论,如蒯因、霍里奇(P.Horwich)等人提出真之收缩论,戴维森提出真之初始论。还有些哲学家对塔斯基的“真”理论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如普特南认为此理论没有触及真的实质。其实,在塔斯基之前的古典“真”理论中已经出现不同的派别,如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和等同论等等。面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近二、三十年来真之多元论应运而生。真之多元论属于真之膨胀论或真之实质论,在这方面它似乎回到真之古典理论;但在另一方面,它却像真之收缩论一样反对古典“真”理论的一元论倾向。总之,塔斯基的“真”理论留下许多遗产,包括真之收缩论和真之膨胀论之间的对峙。
陈晓平
关键词:塔斯基古典理论亚里士多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