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200802027)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仇惠英吴德沛王秀丽孙爱宁何广胜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阳性球菌
  • 2篇球菌
  • 2篇细胞
  • 2篇利奈唑胺
  • 2篇粒细胞
  • 2篇革兰
  • 2篇革兰阳性
  • 2篇革兰阳性球菌
  • 1篇阳性
  • 1篇阴性杆菌
  • 1篇球菌感染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减...
  • 1篇细胞减少
  • 1篇粒细胞减少
  • 1篇粒细胞缺乏
  • 1篇革兰阳性球菌...
  • 1篇革兰阴性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苗瞄
  • 2篇唐晓文
  • 2篇何广胜
  • 2篇孙爱宁
  • 2篇王秀丽
  • 2篇吴德沛
  • 2篇仇惠英
  • 1篇薛胜利
  • 1篇傅铮铮
  • 1篇胡晓慧
  • 1篇金正明
  • 1篇韩悦
  • 1篇付铮铮
  • 1篇徐明珠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王秀丽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何广胜傅铮铮韩悦
关键词: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疑诊G+球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以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从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方面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26%。单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31%;混合感染初始即联合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59%;混合感染初始联合其他抗G+菌药物后换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88.89%。3组病例体温控制中位时间分别为3.313、.76及6.58 d。恶性血液病不缓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合并G-菌感染是影响利奈唑胺疗效的3个重要因素。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发生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未予停用利奈唑胺,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迅速恢复,其余患者均予以停药后3 d至2周后患者。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G+菌感染具有明显疗效。轻症感染或病原学检查提示明确G+菌感染病例,针对性单药利奈唑胺即可取得明显疗效。重症混合感染首选联合利奈唑胺者疗效优于利奈唑胺作为二线药物者。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避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和及时有效病原体检查有助于利奈唑胺发挥抗G+菌感染的疗效。利奈唑胺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王秀丽徐明珠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苗瞄唐晓文付铮铮何广胜胡晓慧薛胜利
关键词: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粒细胞减少血液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