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51412010204KG0119)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坚张长瑞刘萍云马占东陈斌全更多>>
-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原位聚合(PSS/PANI)_n复合膜的静电层-层自组装被引量:3
- 2008年
-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从苯胺单体出发原位聚合、现场掺杂、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苯胺(PANI)复合膜。为了明确控制PSS/PANI复合膜纳米结构的因素,以紫外-可见(UV—Vis)光谱跟踪PSS/PANI复合膜的成膜过程,系统地研究了基片性质、氧化剂用量及沉积时间等溶液因素对单个双层复合膜纳米结构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单个双层复合膜的较优条件。在此基础上变换苯胺单体浓度,制备了不同纳米结构的多层复合膜(PSS/PANI)n,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及椭偏仪等对该多层复合薄膜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沉积条件,每双层复合膜的厚度可控制在40~100nm,电导率可达2.675mS·cm^-1,并且可制备增长均匀的8个双层的(PSS/PANI)n。复合膜。热失重分析(TGA)表明,(PSS/PANI)n多层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优于普通PSS/PANI复合膜。
- 刘萍云张长瑞冯坚邹晓蓉
- 关键词:原位聚合
-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成膜机理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从苯胺单体出发,通过原位聚合、现场掺杂以及基于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膜。通过苯胺活性溶液的温度及颜色变化跟踪聚合反应进程,同时考察不同聚合反应阶段所得聚苯胺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并进一步探讨聚苯胺复合膜的成膜机理。研究表明,成膜机制是由聚合反应初始阶段的苯胺阳离子或苯胺阳离子自由基通过静电作用快速吸附到负电性的基片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中心,链增长生成聚苯胺:该聚苯胺在酸性条件下经现场掺杂显电正性,可吸附电负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以此循环层层组装得到多层聚苯胺复合膜。
- 刘萍云张长瑞冯坚陈斌全
-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成膜机理
-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的氨敏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原位聚合结合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层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沉积膜,以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用场发射扫描透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合成的纳米膜进行了形貌表征.以自制的气体测试装置研究该膜对氨气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敏感膜具有很好的响应性能,对浓度低至0.1mg/m3氨气,相对灵敏度可达63.47%,响应时间仅为39s.
- 刘萍云张长瑞冯坚马占东
- 关键词:敏感膜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