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无)

作品数:8 被引量:204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凤霞崔彩霞时兴合杨青达成荣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雪灾
  • 4篇环流
  • 4篇环流特征
  • 4篇积雪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积雪变化
  • 2篇地表水
  • 2篇湿地
  • 2篇海积
  • 2篇高寒湿地
  • 2篇巴音布鲁克
  • 2篇初冬
  • 1篇动态监测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模型
  • 1篇越冬
  • 1篇增温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危险度

机构

  • 6篇青海省气象台
  • 6篇青海省气象科...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新疆气象局

作者

  • 6篇李凤霞
  • 6篇时兴合
  • 4篇扎西才让
  • 4篇崔彩霞
  • 4篇达成荣
  • 3篇杨青
  • 2篇王希娟
  • 2篇徐亮
  • 2篇申双和
  • 2篇周秉荣
  • 2篇张景华
  • 2篇唐红玉
  • 2篇郭安红
  • 1篇贾红莉
  • 1篇王胜利
  • 1篇傅生武
  • 1篇黄镇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40多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利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年、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40多年来年季平均气温平均增温幅度为0.3~0.6℃,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多数季节增温具有非对称性,并且20世纪90年代四季增暖最为明显。夏季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而过渡季节降水变化基本呈减少趋势。年均和秋、冬、春、夏四季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分别为0.48、0.57、0.692、0.337、0.373℃/10a。冬、夏季降水变化的倾向率为0.442、4.672mm/10a;而秋、春季了水变化的倾向率为-2.304、-0.022mm/10a。冬季降水量和累计积雪量的缓慢增加容易导致该地区地表积雪的积累,极易形成雪灾或低温冻害。春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发生的频次将增加;秋、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比较大,将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加重病虫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
时兴合李凤霞扎西才让达成荣贾红莉傅生武
关键词:增温病虫害越冬气候变化降水
基于EOS/MODIS的新疆积雪监测被引量:18
2006年
积雪是新疆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变化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监测意义重大.利用EOS-MODIS地球观测卫星接收数据,选择新疆13个地州(区、市)为监测对象,对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EOS/MODIS卫星近2 500条轨道资料的处理分析,提取监测区晴空影像图163张,并对对应地区的积雪面积及深度用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分层阈值法进行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监测方法对于提取积雪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可行的.
黄镇崔彩霞
关键词:动态监测
气候变化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地表水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各特征气候要素的变化分析,研究了近50a来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地表水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变化趋势和年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音布鲁克湿地不论冬季还是年平均气温都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也没有明显变化,但夏季增温幅度高于新疆平均水平;夏季降水量占了全年降水量的68.4%,是巴音布鲁克湿地水体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此后开始逐步增加;开都河的径流量自1987年后呈现逐步增加趋势,并与巴音布鲁克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气候变化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湿地的生态系统.
杨青崔彩霞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地地表水巴音布鲁克
1960-2003年新疆山区与平原积雪长期变化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8
2005年
对新疆91个地面站44a(1960—2003年)的>0cm积雪日数、冬季最大积雪厚度、冬季降水量和冬季平均温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显的增温增湿变化,新疆积雪呈轻度增长趋势,90年代增加明显.积雪日数和厚度与冬季降水量呈正相关,但与冬季平均温度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将91个地面站分成24个山区站和67个平原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山区积雪增幅大于平原,而平原的冬季温度和降水增幅大于山区.60年代和90年代山区和平原呈两个相反方向的同步变化(60年代少雪、少降水和降温;90年代多雪、多降水和增温),但幅度略有不同.70年代和80年代山区和平原无论积雪还是温度、降水量都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
崔彩霞杨青王胜利
关键词:积雪变化
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多(少)雪的环流特征研究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2004年1月19~20日和1月31~2月2日出现较大降雪天气过程,出现了中度雪灾。受灾牲畜95.73万头(只),成灾牲畜71.64万头(只),死亡各类牲畜9.25万头(只),...
时兴合李凤霞达成荣扎西才让
关键词: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天山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其对地表水的影响
近50年来,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新疆出现了明显的增暖增湿趋势,这不仅对天山冰川和积雪资源产生重要影响,也势必会对地处干旱地区的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影响。2003年8月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出现近几十年来罕见的牧草...
杨青崔彩霞
关键词:湿地气候变化巴音布鲁克
文献传递
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雪灾变化及环流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青海南部地区1961~2004年气温、降水、积雪等资料,分析了初冬雪灾变化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降雪量呈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平均积雪量变化与年及其它季相比,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平均积雪量与气温呈反相关,而与降雪量呈正相关;影响青海南部地区初冬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风带南北槽结合类、移动性高原槽类、高原低涡类、高原切变类、孟加拉湾风暴类;典型多雪(少雪)年高原及南亚与中亚地区850hPa温度距平场配置为“南正北负”(“南负北正”)型、500hPa高原与东部沿海地区距平分布为“西低东高”(“西高东低”)型。
王希娟时兴合徐亮张景华
关键词:初冬雪灾环流特征
青海高原牧区雪灾逐级判识模型被引量:10
2006年
降水、气温、风速是形成积雪的气象因子,由于承灾体(畜牧业生产)的脆弱性,积雪在一定程度上对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某地区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为活动作为孕灾环境能使这种不利影响加强或者发生转变,减轻或者加剧雪灾造成的损失。本文应用灾害学的理论和观点,对灾害形成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要素分层分析,明确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建立从降水、积雪、成灾到灾情评价的逐级判识模型,在地理信息背景数据库的支持下,从产生降水之后进行动态监测,并对不同地区的雪灾发展趋势做动态预测,最后实施灾情评估。经实际检验,该模型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周秉荣申双和李凤霞
关键词:雪灾
青海高原雪灾预警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将分析对象的最小单元细化到具体的地理单元上,从而提高空间分析精度。雪灾分析中危险度函数的建立,可以实现雪灾的综合分层次预警评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沿用前人研究的降水量与积雪深度关系成果,定义了青海高原雪灾畜牧业生产危险度函数和社会经济危险度函数,并建立了青海高原天气学雪灾预警模型和遥感雪灾预警模型,对青海高原雪灾进行分层预警,以期明确各地区雪灾发生的机理,提高雪灾预测精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灾防灾措施。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高原雪灾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海高原雪灾的预警能力。
周秉荣李凤霞申双和宋理明李红梅
关键词:雪灾危险度
1961~2004年青海积雪及雪灾变化
利用1961~2004年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并对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雪灾发生的机理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
时兴合李凤霞扎西才让郭安红达成荣唐红玉
关键词:积雪变化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