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80)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马恩波郭亚平张建珍张育平杨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稻蝗
  • 8篇中华稻蝗
  • 5篇
  • 2篇染毒
  • 2篇转移酶
  • 2篇金属镉
  • 2篇急性染毒
  • 2篇谷胱甘肽
  • 2篇
  • 1篇稻蝗属
  • 1篇地理学分析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新种记述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秀丽隐杆线虫
  • 1篇氧化酶
  • 1篇直翅目

机构

  • 10篇山西大学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作者

  • 10篇马恩波
  • 9篇郭亚平
  • 7篇张建珍
  • 5篇杨慧敏
  • 5篇张育平
  • 5篇李丽君
  • 2篇吴海花
  • 2篇李涛
  • 1篇刘晓健
  • 1篇王跃
  • 1篇张学尧
  • 1篇朴君
  • 1篇宋少娟
  • 1篇马晋
  • 1篇刘耀明
  • 1篇孙鸽
  • 1篇张敏
  • 1篇余志涛
  • 1篇张晓明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Agricu...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形态特征的中华稻蝗生物地理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李涛马晋张敏张建珍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中华稻蝗形态性状环境变化生物地理学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对重金属镉的累积及排泄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重金属镉(Cd)在植食性昆虫体内的累积和排泄规律,通过Cd慢性染毒的方法,用不同浓度Cd溶液培养的麦苗饲喂中华稻蝗(从4龄若虫至成虫),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d在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整虫和中肠的蓄积及Cd在其粪便和蜕中的排泄量。研究结果表明,Cd在中华稻蝗整虫和中肠中的累积规律相似,即随着麦苗中Cd含量的增加,整虫和中肠中Cd的累积量明显升高,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部分Cd可以通过粪便的排泄和蜕皮过程而排出体外。用不同Cd浓度的麦苗饲喂中华稻蝗后,其粪便和蜕中的Cd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华稻蝗整虫、中肠、粪便和蜕中的Cd含量与食物(麦苗叶片)中的Cd含量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整虫0.977、中肠0.920、粪便0.967、蜕0.840。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d在中华稻蝗体内积累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张育平杨慧敏李丽君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中华稻蝗CD排泄
中华稻蝗金属应答转录因子基因OcMTF-1的分子特性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金属应答转录因子-1(metal-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1,MTF-1)是一种多功能转录调控蛋白,可在机体应对重金属、低氧或氧化压力环境时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MTF-1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搜索到MTF-1 cDNA片段,采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MTF-1的5'端和3'端序列。利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结构域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根据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表达引物,利用RT-qPCR方法研究其在中华稻蝗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克隆获得中华稻蝗MTF-1 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OcMTF-1(GenBank登录号:KM017748),其长为1 834 bp,其中开放式阅读框(ORF)为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发现,该序列只含有6个C2H2型锌指结构,无其他激活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OcMTF-1 N端的锌指结构域与目前已知的其他昆虫的MTF-1有很高的相似度。OcMTF-1在中华稻蝗马氏管中高表达,其次是后肠和脂肪体,其他组织部位表达量相对较低;在1-5龄若虫期和成虫期均表达。【结论】本研究克隆获得中华稻蝗OcMTF-1基因cDNA全长序列,其编码蛋白N端的锌指结构域与其他昆虫MTF-1序列一致性较高。该基因在中华稻蝗马氏管中高表达;在若虫和成虫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OcMTF-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任丽娴余志涛刘晓健张建珍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中华稻蝗RT-QPCR
镉急性染毒对中华稻蝗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深入探讨重金属镉(cadmium,Cd)的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 4龄若虫进行急性染毒,对处理后24、48、72和96 h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处理组CarE和GS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以α-NA为底物时高浓度处理组(80 mg.L-1)CarE活性在处理后48 h被激活;以β-NA为底物时中浓度处理组(40 mg.L-1)CarE活性在72 h达到最高;以CDNB为底物时,低浓度处理组(20 mg.L-1)GST活性在24 h被激活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结果显示,中华稻蝗4龄若虫在Cd胁迫下,体内CarE和GST活性发生了变化,以此来抵御机体所受到的重金属毒害。
杨慧敏张育平李丽君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中华稻蝗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Phylogeny of Limenitidinae Butterflie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Gene Sequences被引量:2
2011年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subfamily Limenitidinae are performed based on 1 471 bp of mtDNA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 gene sequence data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21 individuals spanning 9 genera, along with those of 17 species obtained from GenBank, using Apatura iris, Aglais urticae, and Polyura dolon as outgroup species. Although the transitions at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s of the COI data set were highly saturated, they were still retained for analysis as they contain the majority of the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and thus, the maximum pasimony (MP) under different weighting schemes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L) trees were re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in this subfamily,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COI gene sequences are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s. However, the clustering of Lexias pardalis and Tanaecia julii within the genus Euthalia as well as the clustering of Phaedyma aspasia within the genus Neptis with weak support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 made by Chinese scholars. The genus Limenitis is splited into two subclusters in the trees constructed by using MP and ML methods. These results support one of the strongest hypotheses for the tribe relationships within Limenitidinae.
ZHANG MinCAO Tian-wenZHONG YangGUO Ya-pingMA En-bo
关键词:细胞色素氧化酶蛱蝶科GENBANK
云南稻蝗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蝗总科)被引量:1
2011年
在云南腾冲采到稻蝗属1新种,郑氏稻蝗Oxya zhengisp.nov.。新种近似于小稻蝗Oxya intricata (Stl),主要区别:1)雌雄个体均较粗壮,前翅短,仅到达后足股节中部;2)雄性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较狭,长为宽的3倍;3)雌性下产卵瓣外缘无明显突出的钝齿,仅具细齿;4)雄性阳茎基背片内冠突较大,呈三角形。
李涛张建珍马恩波
关键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属CYT
镉和铬急性染毒对中华稻蝗解毒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重金属对生物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对昆虫的毒性效应,研究了重金属镉和铬急性染毒对中华稻蝗5龄若虫几种代谢解毒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镉和铬分别在48h和72h激活CarE活性;当镉处理中华稻蝗96h后,体内ACP活性下降;铬染毒72h后,AKP活性升高,而铬作用24h和48h后,ACP活性表现为在低浓度处理组中被激活,高浓度处理组中被抑制;镉处理48h后,GST活性升高,铬处理72h和96h,GST有升高的趋势;镉处理24h和铬处理96h后PPO活性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镉和铬染毒后,中华稻蝗体内代谢解毒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重金属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刘耀明杨慧敏张育平吴海花张建珍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中华稻蝗
重金属镉和铬在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体内的组织分布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重金属在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自然种群体内的累积分布,以山西省代县水稻田中华稻蝗为研究对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华稻蝗不同组织部位的镉和铬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铬在中华稻蝗自然种群不同组织部位的富集量不同,且雌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镉在雌虫体内的富集顺序为中肠>后肠>前肠>翅>头>卵巢>足>体壁;在雄虫体内为中肠>前肠>后肠>足>头>体壁。镉在雌雄中华稻蝗消化道内均有较高的富集并以中肠的累积量最高,雌虫为6.7984mg·kg-1,雄虫为3.3477mg·kg-1,且与其他组织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中华稻蝗雌虫各组织部位对铬的累积浓度依次为中肠>足>体壁>头>卵巢>前肠>翅>后肠,中华稻蝗雄虫体内铬浓度的分布依次为足>体壁>中肠>头>前肠>精巢>后肠。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雌雄中华稻蝗对重金属镉和铬的累积具有组织特异性,两种重金属在中华稻蝗体内的累积规律有所不同。
张育平孙鸽王跃杨慧敏李丽君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中华稻蝗
镉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急性染毒方法研究Cd^(2+)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胸部、腹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d^(2+)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体内时,其胸部和腹部的GPx,GST活性及T-AOC对Cd^(2+)胁迫的应激反应程度不同。说明Cd^(2+)可影响中华稻蝗的GPx,GST活性及T-AOC,中华稻蝗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这种耐受性与中华稻蝗的龄期及性别有关。中华稻蝗在受到Cd^(2+)胁迫时将调动其体内的抗氧化机制,维持H_2O_2产生与清除的平衡,有效地清除过量的ROS,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损害,进而避免机体DNA、蛋白质等功能的损伤。中华稻蝗可作为农业环境中Cd^(2+)的指示生物。
张晓明李丽君马恩波张建珍郭亚平
关键词:中华稻蝗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秀丽隐杆线虫抗铜突变体的筛选及SNP定位
2014年
铜在有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量可产生毒害效应。文章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式生物,寻找多细胞生物中铜代谢调节的关键基因。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秀丽隐杆线虫,通过100 000个杂合基因组的筛选得到两个抗铜突变体ms1和ms2。在筛选培养基上野生型停止发育,而抗铜突变体则可发育到成虫,且抗铜性状能稳定遗传。与N2的回交实验表明,ms1的抗铜表型可能由单基因隐性突变导致,ms2的抗铜表型消失,可能是由多基因突变引起。以CB4856和ms1作为亲本,构建了F2群,经SNP定位,确定ms1突变位点位于染色体II(LGII)上,进一步对LGII染色体上的8个SNP标记进行分析,将ms1的突变位点定位在LGII:-6附近。秀丽隐杆线虫抗铜突变体ms1的筛选和定位可为深入研究线虫铜代谢及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宋少娟郭亚平张学尧张建珍马恩波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突变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