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3-16-7)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霞徐伟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异化与理性回归被引量:5
- 2016年
- 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不少师范院校进行了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加强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很多改革都出现了技术理性支撑下对实践取向的异化,因此需要实现反思性实践的理性回归。本文从分析当前技术理性视野下实践取向异化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出发,在介绍其误区的前提下,提出反思性实践是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理性回归的不二选择。
- 张霞
- 关键词:教师教育反思性实践
-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调查发现,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 张霞徐伟芳
-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现状
- 关注实践: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先后从选择性教师培养模式、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发展到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审视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尽管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始终关注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走向实践是教师教育的应然追求,关注实践是教师教育的实然样态。
- 张霞
-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
- 公共教育学课程变革:从技术理性到意义建构被引量:2
- 2015年
- 对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当前的公共教育学课程不能让人满意,必须实现由技术理性向意义建构的转变,进行如下变革:课程哲学基础由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向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转变;课程目标从强调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向三大领域相互支撑转变;课程内容由宏大与思辨向案例与情境转变;课程实施由传授与接受向对话与体验转变;课程评价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发展性评价为主转变。
- 张霞
-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师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