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103)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龙娟邹琳谭俊杰刘慧王世一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arrestin1表达升高的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β-arrestin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Spearman统计分析β-arrestin1表达与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trl组(P值均<0.01)。高危组和中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标危组,且高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β-arrestin1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458,P=0.002)和危险分级(r=0.344,P=0.022)正相关。结论儿童ALL患者骨髓β-arrestin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危险分级密切相关,对ALL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刘慧龙娟谭俊杰孙滨张鹏辉邹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个核细胞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34~+CD38^-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自我更新与增殖能力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D34+CD38-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的可行性、自我更新与增殖潜能。方法分选并鉴定AL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及对照CD34-CD38+细胞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04个细胞于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连续监测小鼠状态以及外周血血象改变,对濒死或死亡小鼠进行骨髓检查、肝脾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从ALL患者分选的CD34+CD38-细胞到NOD/SCID小鼠体内后4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到8周左右达高峰,约15×109~20×109/L,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象显示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约为40%,且肝脾组织也有白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接种了对照组CD34-CD38+细胞的NOD/SCID小鼠。结论 ALL患者CD34+CD38-细胞可以成功移植NOD/SCID小鼠,在小鼠体内增殖形成白血病,说明该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能,可作为探索白血病起始细胞研究的重要载体。
- 周晓燕龙娟谭俊杰邹琳
-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自我更新
- 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刘慧龙娟谭俊杰王世一涂植光邹琳
- 关键词:抑制蛋白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