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266)

作品数:10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马新明熊淑萍王小纯程振云何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5篇籽粒
  • 4篇氮素
  • 4篇氮素形态
  • 4篇蛋白质
  • 4篇谷氨酰胺
  • 4篇谷氨酰胺合成...
  • 3篇蛋白质含量
  • 3篇旗叶
  • 3篇籽粒蛋白
  • 3篇籽粒蛋白质
  • 3篇小麦旗叶
  • 2篇冬小麦
  • 2篇豫麦34
  • 2篇土壤
  • 2篇专用小麦
  • 2篇籽粒蛋白质含...
  • 2篇酶活性
  • 2篇谷氨酸合成酶
  • 2篇合成酶

机构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熊淑萍
  • 9篇马新明
  • 7篇王小纯
  • 4篇程振云
  • 3篇何建国
  • 3篇赵鹏
  • 2篇杜少勇
  • 2篇王璐
  • 2篇李春明
  • 2篇安帅
  • 2篇李高飞
  • 1篇张营武
  • 1篇蔺世召
  • 1篇刘宁
  • 1篇郭鹏旭
  • 1篇陈新建
  • 1篇孟凡荣
  • 1篇徐光辉
  • 1篇贾方方
  • 1篇张同勋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旗叶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针对专用小麦栽培的氮素合理利用问题,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能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中筋小麦豫麦49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硝态氮(NO3--N)则能提高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施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NH2-N)有利于提高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而NO3--N则不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旗叶GS活性呈正相关。NO3--N可提高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NH2-N能提高中筋小麦产量。
赵鹏何建国熊淑萍马新明
关键词:氮素形态专用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不同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苗期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给专用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采用砂基水培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豫麦34、郑麦9023、郑农16,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一叶一心期叶片的氨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和不同氮素形态(NH2-N、NH4+-N和NO3--N)对四叶一心期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叶一心期,不同类型专用小麦GS总活性表现为:弱筋型>中筋型>强筋型。胞质型GS(GS1)活性高于质体型GS(GS2)。不同品种间GS1活性差异小,GS2活性差异极显著,且强筋型>中筋型>弱筋型。GOGAT活性表现为弱筋型和中筋型略高于强筋型。四叶一心期,强筋型品种和弱筋型品种GS活性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中筋型品种以尿素处理最高。同时,GS1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不受品种和氮素形态的影响;GS2受品种和氮素形态影响较大。NH4+-N下,中筋型和弱筋型小麦GS2活性均提高,强筋小麦均下降;NH2-N下,中筋小麦豫麦49的GS2活性持续提升,豫麦34的GS2活性保持平衡,其他品种均降低;NO3--N下,强筋型和中筋型品种的GS2活性均下降,弱筋小麦增加。说明弱筋小麦GS2活性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中筋型小麦,强筋小麦GS2受氮素的激活效应最弱。
王小纯程振云何建国熊淑萍马新明
关键词:小麦氮素形态
土壤含水量对豫麦34花后GS同工酶及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盆栽方法,连续两年研究了豫麦34在田间最大持水量40%(40%FC)、60%(60%FC)和80%(80%FC)条件下花后旗叶与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其同工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籽粒产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旗叶中GS活性较同期籽粒中GS活性高10倍以上,并均在波动中下降;旗叶中有GS1、GSx和GS2三种同工酶,其中GS2活性最高,GSx活性最低;籽粒仅有GS1。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中GS和GS同工酶活性表现为60%FC>80%FC>40%FC,尤以旗叶GS2活性受影响最大。籽粒灌浆高峰前期,旗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60%FC>80%FC>40%FC,随后表现为80%FC>60%FC>40%FC。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80%FC>60%FC>40%FC;60%FC处理的旗叶GS和GS2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60%FC处理最高,说明豫麦34生长中后期适宜的水分管理指标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
熊淑萍王小纯马新明赵鹏王璐程振云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可溶性蛋白籽粒产量
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被引量:19
2011年
为了解不同氮(N)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试验材料,在等养分条件下,设置不施肥(T0)、100%尿素N(T1)、75%尿素N+25%鸡粪N(T2)、50%尿素N+50%鸡粪N(T3)、25%尿素N+75%鸡粪N(T4)和100%鸡粪N(T5)等6个有机N与化肥N配施处理,研究分析了‘豫麦34’在不同生育时期及0-100cm土层中根系直径、根长密度、根长生长量和死亡量等根系特征参数的变化及其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施肥不仅有利于各生育时期及不同土层中根系直径、根长密度和根长生长量的增加,而且增加了根长死亡量,促进了根系的周转。对不同配施处理进行比较,发现T3处理(尿素和鸡粪等氮配施)的效果最为显著,全生育期平均根长密度、周期生长量与周期死亡量分别较对照T0增加了55.52%、57.79%和61.61%,有效分蘖数、穗粒重、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也以T3处理增加最多,分别较T0增加了52.63%、43.90%、40.16%和12.02%;穗粒数在T4处理下最大,较T0增加了45.79%;生物产量在T5处理下最高,比T0增加了26.95%。因此,不同氮源合理配施有利于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及在不同土层中的扩展,提高冬小麦产量。尿素和鸡粪为N源时等氮配施(50:50)的效果最佳。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关键词:氮源根系冬小麦
氮素形态对豫麦34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给小麦优质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三种氮素形态对豫麦34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茎、鞘和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以开花期最高;穗轴和颖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花后10 d最大;各叶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低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三种氮素形态处理比较,各器官中(开花期倒三叶、倒四叶、穗轴和颖壳除外)游离氨基酸含量于花后30 d前均以酰胺态氮处理最大,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下互有高低,花后30 d以酰胺态氮处理最低;硝态氮处理下籽粒球蛋白含量最高,铵态氮处理下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最高,酰胺态氮处理下清蛋白含量、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蛋白质含量最高,氮素形态间差异显著。说明施用酰胺态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灌浆前、中期地上各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促进灌浆后期游离氨基酸向籽粒中的转运,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因此,酰胺态氮肥是豫麦34品质栽培中首选的氮源。
郭鹏旭熊淑萍杜少勇马新明
关键词:豫麦34氮素形态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
氮素形态对中后期小麦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豫麦34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转化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活性及酶活性差异显著,其活性大小顺序为: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脲酶>蛋白酶>亚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蛋白酶、亚硝化细菌及氨化细菌活性从拔节期开始逐渐升高,于花后14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最高,逐渐降低,至花后14天最低,之后又略有回升。氮素形态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微生物生理类群而异。综合比较分析表明,铵态氮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分解利用,促进氨转化为NO3-,抑制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素损失,酰胺态氮次之,硝态氮最差。
王小纯李高飞安帅熊淑萍马新明
关键词:小麦氮素形态根际土壤土壤酶
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克隆与其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功能,利用RACE及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GS1(GenBank登录号:HQ840647)和GS2(GenBank登录号:JF894116)基因的全长cDNA.小麦GS1的cDNA全长为1 494 bp,GS2的cDNA全长为1 631 bp,并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GS1和GS2的基因序列以及所表达的蛋白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半定量PCR和Western-bolt技术分别分析了小麦苗期叶片发育过程中GS同工酶基因转录和表达特点,结果表明,GS1在叶片开始衰老时转录和表达水平较高,GS2从叶片伸长期到定长期转录和表达水平最高.
王小纯张同勋李高飞程振云刘宁马新明
关键词: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克隆基因转录基因表达
水分处理对不同专用小麦旗叶和籽粒GS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2009年
以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FC、60%FC和80%FC对旗叶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中GS活性较籽粒中GS活性高,不同水分处理下豫麦49叶片在籽粒形成和灌浆盛期GS活性表现为60%FC>80%FC>40%FC,其他时期表现为80%FC下最高,40%FC最低,其籽粒和豫麦50叶片和籽粒GS活性均以80%FC下最高。两个品种的产量以80%FC最高,40%FC最低,60%FC居中。且旗叶和籽粒GS活性在籽粒灌浆盛期与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王璐马新明熊淑萍李春明徐光辉郭鹏徐贾方方王江霞
关键词:水分处理专用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旗叶GS及其同工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品质形成的作用,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酰氨态氮、铵态氮、硝态氮3种氮形态下,小麦花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同工酶活性、籽粒蛋白质及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开花后,GS及其同工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氮素形态的影响;GS同工酶在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均呈现三条酶带,分别为GS1、GS2、GSx;铵态氮促进了灌浆前期GS的活性,并提高了GS2活性,酰氨态氮对GS1活性具有促进作用;GS活性受GS2活性的影响较大。不同氮形态对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铵态氮提高了籽粒形成初期蛋白质的含量,酰氨态氮有利于后期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组分对氮形态的反应不一致。同时,籽粒蛋白的合成与GS及GS同工酶活性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通过不同形态的氮源配合使用,调控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和各蛋白组分的形成。
熊淑萍王小纯马新明何建国赵鹏
关键词:氮形态小麦旗叶籽粒蛋白
小麦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同工酶在小麦中的种类、活性及亚基组成状况,利用盐析、凝胶过滤、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对小麦苗期叶片中的GS同工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通过测定GS活性跟踪GS的纯化过程,利用Native-PAGE结合活性染色技术检测GS的纯化效果,利用SDS-PAGE鉴定GS的亚基组成。结果表明,在小麦幼苗叶片中检测到3种GS同工酶GS1、GS2和GSx,其中Gsx含量少,但活性高。从小麦幼苗叶片中纯化得到2个GS同工酶即GS1和GS2。GS1由39 kD的亚基组成,GS2由45 kD的亚基组成,没有纯化得到GSx。
王小纯安帅熊淑萍程振云陈新建孟凡荣马新明
关键词:小麦幼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