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2030)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毅杨银堂柴常春董嗣万吴振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高速低功耗的NoC时钟网络设计
- 2013年
- 为了实现高速低功耗的片上网络时钟网络,针对MESH型片上网络,用金属-绝缘质-金属电容替代MOS电容作为发送端驱动电容和接收端耦合电容,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电容驱动型低摆幅收发器的瀑布型时钟网络.Spectre仿真结果表明,在0.13μm CMOS工艺条件下,该时钟网络的时钟频率可达5GHz,功耗和延时仅为传统时钟网络的49%和55%,并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 刘毅陈博杨银堂刘刚
- 关键词:片上网络时钟网络低功耗
- 一种针对MCM互连的10 Gbit·s^(-1)自适应收发器
- 2013年
- 均衡和预加重方法是实现MCM高性能收发器的关键。文中采用MCM互连的四端口S参数传输线模型获得了信号衰减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0.13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基于MCM互连的高速收发器:发送端采用二阶预加重技术提高了信号高频分量的增益,并通过高速CML驱动电路发送数据;接收端采用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和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器。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的MCM收发器完成了对10 Gbit.s-1随机信号的收发,补偿了高达-30 dB的互连损耗,并消除了码间干扰(ISI),总功耗仅为23.3 mW。
- 戈勇莫巍宁永成王增福
- 关键词:MCMCML
- 铜互连电迁移失效阻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铜互连电迁移失效微观机理分析建立一种Cu/SiCN互连电迁移失效阻变模型,并提出一种由互连阻变曲线特征参数即跳变台阶高度与斜率来获取失效物理参数的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铜互连电迁移失效时间由一定电应力条件下互连阴极末端晶粒耗尽时间决定.铜互连电迁移失效一般分为沟槽型和狭缝型两种失效模式.沟槽型空洞失效模式对应的阻变曲线一般包括跳变台阶区和线性区两个特征区域.晶粒尺寸分布与临界空洞长度均符合正态对数分布且分布参数基本一致.阻变曲线线性区斜率与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阻变模型提取获得的电迁移扩散激活能约为0.9eV,与Black方法基本一致.
- 吴振宇董嗣万刘毅柴常春杨银堂
- 关键词:互连电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