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EA090062)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巍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判断
  • 1篇心理理论
  • 1篇心理学
  • 1篇叙事心理学
  • 1篇生发
  • 1篇实验范式
  • 1篇自我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可能自我
  • 1篇空虚
  • 1篇后现代
  • 1篇后现代主义
  • 1篇毕生发展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2篇陈巍

传媒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心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毕生发展的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是当代发展心理学与社会认知心理学考察的热点话题。当前的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关系。基于毕生发展的视角,本文系统回顾了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并分析了该领域最新的实验范式,最后指出未来考察心理理论与道德判断关系的研究需要重视实验的内部效度,丰富研究对象的选择性并辅以纵向设计,寻找影响的共同因素及其神经机制,从而深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金林杉陈巍
关键词:心理理论道德判断毕生发展实验范式
空虚、饱和与可能:自我的叙事心理学转向被引量:1
2014年
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在将“自我”作为一种知识结构或体验活动加以描绘方面依然遗留下大量工作有待开展。我们对自己而言是“陌生人”,生活世界中存在诸多与自我有关的“谜”。因此,对自我的跨学科探索已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焦点话题。基于叙事心理学实践与方法论立场,系统考察自我这一概念在当代的历史演变,可以将这一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催生的“空虚自我”、后现代主义孕育的“饱和自我”以及叙事心理学萌发的“可能自我”。在此进程中,自我最终走向一种摒弃理性中心主义话语,超越社会性饱和的无限可能性特征。
陈巍
关键词:叙事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可能自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