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FFC01501)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沈定文余军林王若愚许培培戴波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吸虫
  • 3篇日本血吸虫
  • 3篇吸虫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细胞
  • 1篇血吸虫病
  • 1篇乙类
  • 1篇乙类传染病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世界卫生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转染
  • 1篇卫生组织
  • 1篇吸虫病
  • 1篇曼氏血吸虫
  • 1篇抗血吸虫

机构

  • 3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沈定文
  • 2篇罗金萍
  • 2篇戴波
  • 2篇许培培
  • 2篇王若愚
  • 2篇余军林
  • 1篇李雍龙
  • 1篇张丽君

传媒

  • 2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被引量:5
2013年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六大重点热带病之一,我国将其列入乙类传染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张丽君沈定文
关键词:血吸虫病世界卫生组织乙类传染病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
树突状细胞多价核酸疫苗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及DC多价核酸疫苗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j26、Sj23和Sj14基因分别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摄取抗原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Sj26、Sj23和Sj14基因转染DC分别和联合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2周后,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小鼠感染血吸虫6周后,计数成虫和虫卵。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染DC和未处理DC相比较,基因转染DC摄取抗原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明显升高(P<0.01)。各免疫组小鼠诱导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基因转染DC联合免疫组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作用高于单一基因转染DC免疫组(P<0.001)。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末次免疫2周后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免疫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4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基因转染DC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培养上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4水平显著降低,刺激指数(SI)显著增高(P<0.001)。结论基因转染能促进DC的成熟,增强DC的活性,DC多价核酸疫苗可增强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其作用机制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
沈定文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李雍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树突状细胞保护性免疫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与pc 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沈定文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